美文网首页亲亲妈妈亲子教育成长励志
如何平衡孩子与电子产品的关系?2019-03-29

如何平衡孩子与电子产品的关系?2019-03-29

作者: 幸福加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00:26 被阅读384次

    29日晚7点,大家期待已久的慧心教育学院第二期家庭教育沙龙如期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各位都非常关心的电子产品问题。面对家长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上次沙龙的紧张感变成了满满的能量,让自己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

    简单的开场游戏后,我先让大家做了个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同时向大家承认自己当下的心情,这些环节都是让伙伴们安在当下,更加融入沙龙的场域,跟自己呆在一起。

    首先,邀请参加过第一次沙龙的家长们,分享各自的感悟和收获。她们把沙龙上拿到的经验立马应用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当中:有些家长原来不给孩子零花钱的,现在已经开始一点点引导孩子从小养成理财和消费的观念;有些家长对于孩子零花钱的管控本来就很有见解的,沙龙上听到有更好的方法以后,也跟孩子一起商量,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树立金钱观的方法。

    看到家长们在沙龙上拿到了实打实的收获,并且用自己超强的行动力马上实施下去,我感到了由衷的欣慰。家长们的认可,家长们的收获,就是慧心家庭教育沙龙坚持办下去的源动力。

    畅所欲言

    接着,引出本次沙龙的主题后,我在家长中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发现:
    100%的家庭,孩子都有自己的电子产品;
    50%的家庭,孩子在非周末时段,可以使用电子产品娱乐;
    10%的家庭,孩子完全接纳并听从家长对电子产品的管控;
    80%的家庭,孩子在家长管控电子产品时,产生一定的逆反情绪;
    5%的家庭,家长已经基本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失去控制。

    然后,家长们开始分享各自管控电子产品时的困惑:
    有的家庭,上中学的孩子每天做作业的时候,都会千方百计问家长讨手机玩一会,再做作业。做一会作业后,就再把手机讨来玩一会。对于孩子的这种沉迷,家长头疼不已。

    有的家庭,孩子已经上毕业班了,周末回到家里,会被着家长藏在被窝里玩平板。

    有的家庭,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晚上在家可以玩20分钟手机。有一天孩子在亲戚家玩过20分钟后,回到自己家还一直追着父母要手机玩,僵持了很久父母都没有让步,但是孩子依然不肯放弃追讨。孩子的父亲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强忍着怒气,最后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手机摔了,孩子这才乖乖的回房睡觉。

    听完家长代表们的分享,我也从网络找到一些漫画,惟妙惟肖的展示了家长们遇到的困惑,同时也进一步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接下来,我们开始讨论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危害,大致总结如下:
    1、对孩子视力的影响
    孩子的眼睛、视网膜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容易发生近视、干眼综合症、结膜炎、视疲劳等不良反应。如果手机直接照射在眼睛上超过半小时,会导致眼睛黄斑病变,导致视力迅速恶化,尤其是不可逆的黄斑病。
    2、手机辐射、颈椎、骨骼和其他身体部位的影响
    有专家表示,手机辐射会导致人体各种健康问题,甚至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杀手,这是辐射的重要来源。孩子们玩手机一直不活动,身体容易变得僵硬,引起颈椎等疲劳和疼痛,甚至引起病变。当孩子玩手机时,两个拇指正在控制手机的屏幕。如果是很长时间,会发生手指拇指综合征。手指向内弯曲现象,手指骨头开始松动,引起麻木,疼痛,酸痛等不良反应症状。
    3、浪费了孩子童年的黄金成长周期
    在这段时间内,孩子的智力会迅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为孩子的智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不是限制和扼杀了孩子的智力。
    4、对手机的依赖和成瘾
    沉迷于玩手机的孩子很容易依赖和沉迷于手机。对手机的依赖就如吃饭和睡觉一样的依赖,如果他们看不到手机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那些沉迷于手机的孩子会感到焦虑、烦躁、情绪也容易失控和冲动。
    5、限制孩子的思维、想象力、注意力等方面的发展
    玩智能手机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从而伤害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力、发展社交技巧等方面。此外,研究表明,使用具有交互式屏幕的电子设备也会妨碍孩子数学和科学能力的发展。
    6、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长时间痴迷于玩手机,会导致寂寞、抑郁、自闭等不良心理或行为。玩手机成瘾的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大多转移到手机上,这将消耗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对玩耍、运动造成严重分心。

    然后,我开始分析孩子们沉迷电子产品的原因:
    第一,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让孩子玩手机,孩子玩得很好,我们就觉得孩子挺聪明,于是对其大加夸赞,“玩手机比我玩得很好.",结果,孩子在家长的夸赞之下,不知不觉将会玩手机当作显摆自己聪明的习惯,玩手机自然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方式。

    第二,是在很多场合下,我们都把手机当作安抚孩子的工具。比如,我们带孩子去餐厅和朋友就餐,孩子如果哭闹疯,为了安抚孩子,我们会把手机给他,让他安静下来省得干扰大人说话。其实,我们这样做,就是把手机推给孩子,帮助他养成爱玩手机的习惯。

    第三,是我们家长自己也整天不离手机,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这样,孩子看样学样,就把自己玩手机的行为越来越合理化,“我爸妈都这样玩手机,为什么我不能玩?“

    第四,是我们陪伴孩子太少了,结果孩子很孤单,一个人玩手机打消寂寞。甚至孩子找我们时,我们就不耐烦地说,爸妈正在忙,你自己玩。结果,孩子就不再从我们身上寻找安慰,转而在手机上寻找依赖。因为手机游戏、聊天都有很强的互动效果,所以,孩子很容易找到慰籍。

    第五,是孩子想找到同学们的认同感。比如,同学们都玩某种游戏,所以,孩子就想玩,不是为了玩而已,而是想找到一种共同话题,找到在群体中的存在感。

    第六,是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游戏的胜利,而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机会体验到的。
    大家畅所欲言的同时,我又分享了一些漫画,让大家体会,家长自身面对电子产品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眼里是多么的重要。一幅幅漫画里,家长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大家切实体会到以身作则是解决孩子迷恋电子产品的必要条件。

    找到了孩子迷恋电子产品的原因,我们就需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需要家长们摆正自己的心态。如何摆正心态呢?我们的建议是:时刻注意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我们要觉察自己是否有一种夸大的焦虑,甚至有一种控制欲。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适当的玩手机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手机也是孩子了解世界和社会的重要连接工具。

    所以,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滥用自己的家长权利。如果我们过分焦虑,就会导致我们情绪失控,甚至会暴力地管理孩子,这样就有可能会使孩子口服心不服。如果我们直接把手机从孩子手中夺过来,这样的结果是反而使孩子找到了玩手机的借口,他会变本加厉的玩手机,甚至将此作为报复家长,平衡心理的手段。所以,粗暴管理孩子玩手机,只会导致孩子的强烈反抗,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费了那么多劲,但孩子仍然不听话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总结了各位家长朋友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前期整理的资料,汇总出具体的管理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家长管控电子产品的前提条件,有了这一前提条件,家长的管控才会有效果,孩子才会心服口服。否则,家长单方面的强制管控手段,只会增加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渴望。等到他们长大以后,强制措施便不再管用。
    家庭成员在适当的时机举行家庭会议,先让孩子意识到沉迷电子产品的危害,然后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定规则。家庭内部协同一致后,将电子产品的管控规则形成书面文字,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当孩子看到家长也跟自己一起遵守规则时,会获得很多被认同、被尊重的感觉。

    二,不用手机做为安抚孩子的工具。我们应当寻找其它的替代品,比如说,我们带孩子一起外出聚餐,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在无聊的时候玩手机,就需要寻找替代物。我们可以在出门时,提醒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课外书。当孩子与其它孩子玩得很开心,或者孩子一个人在认真的看书,这时我们就需要强化这种正向行为。比如,家长可以淡淡地说:“我这个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书了。”这时候,桌前的朋友们也会对孩子表扬。这样就会让孩子特别受用,他就愿意在下次继续表现出这种行为,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

    三,平常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孩子爱玩手机,是因为他太闲,是因为家里除了电子产品以外,实在没有再能提起他兴趣的物品了。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带着孩子玩更有意思的。比如,买一副羽毛球拍,这样,慢慢培养出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那么在他闲时,就不会首先想到玩手机了。例如,悠悠球,乒乓球、棋类、等玩具,都可以吸引孩子到室外活动或者去交友。当然,如果能够和孩子一起玩,例如睡觉前下一局棋等,无疑是最美妙的亲子时光,这样的孩子也就越来越离手机远了。

    四,采取科学的控制手段。

    场景控制,指在家里一些场景是不允许玩手机的,比如睡觉时间、吃饭时间、聊天时间是不允许玩手机的。

    技术控制,很多手机APP软件可以管理手机限制孩子使用。例如,现在智能手机里有引导式访问功能,可以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时间一到,手机就会自动锁屏。

    自律控制,前两者只是辅助性的,而自律控制却是根本性的。就是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控制玩手机中,具有很强的积极性。为此,家长要照顾到孩子的选择权。不要期望一下子就把孩子玩手机的毛病解决,而是逐步梯次性地解决。比如孩子昨天玩手机玩了30分钟,那么我们今天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今天比昨天少玩二分钟,我觉得你的自律能力很强,我就会奖励你一些权力。晚上陪你玩一轮扑克,或者把玩篮球的时间提前一天。”但是,物质奖励一定要慎重,防止孩子有一天为了达到物质的目的给我们讲条件。

    要知道自律是会产生自我压抑的,在孩子玩手机很兴起的时候,硬生生让他停止,对于他是很难接受的。所以,我们要求不要过于苛刻或者粗暴,家长可以这样说:“你已经玩手机20分钟,你是想再玩10分钟还是玩5分钟?”孩子肯定会选玩10分钟。你这时候再告诉他,"你可以再玩15分钟"。这样的沟通,会让孩子觉得比较开心,他觉得你很开明,而且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就容易自律。

    另外,这时我们需要再提醒孩子:“一到25分钟,就必须停下来。”我们甚至可以给手机定上闹钟,到时手机就会响起来,我们就可以监督孩子让他停止。如果孩子做得很好,我们下次还可以奖励5分钟的时间。这本身就是在培养他的自律能力。

    还要额外说明一点,我们不建议把做作业和玩手机挂钩:“你要做好作业,我才能够让你玩手机。”   孩子的学习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孩子做作业动机源于想玩手机,那就是外部动机,外部动机太过强烈时,会压制内部动机产生。也就是孩子不是发自内心地去爱学习、爱写作业。

    沙龙即将结束,王珍老师也针对这次的话题,发表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让很多家长收获颇丰。王珍老师先让在场的所有家长把手机交出来,然后通知大家这些手机暂时由慧心保管,24小时后再还给大家。这下家长们一下子炸开了锅,一个个怨声载道,纷纷向王老师讨要手机,甚至有些家长已经表现出了紧张、焦虑、气愤的情绪。

    其实,王老师只是通话这个场景设定,让大家意识到,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然我们成年人已经离不开手机,它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提供便利。那么,电子产品同样也能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多的便利。

    手机到底是个坏东西还是好东西,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王老师引导家长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电子产品的问题,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去解读他们的需求,去品味他们能在手机中得到而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感觉......

    沙龙合影留念

    慧心教育学院感谢各位家长的积极参与, 同时我们也会把这个公益性质的家庭教育沙龙坚持办下去,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受益。家长们的认可,家长们的收获,就是慧心家庭教育沙龙持续成长的源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平衡孩子与电子产品的关系?2019-03-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zs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