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34):结束——如何与旧自我脱离?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34):结束——如何与旧自我脱离?

作者: 左岸7102 | 来源:发表于2019-10-06 16:09 被阅读0次

转折期的心理历程,有它自己特有的规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布里奇斯在他的《转变》一书中写道,转变要经历三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

布里奇斯说:转变总是从结束开始,在结束之后,紧跟着一段时间的迷茫和痛苦,在经历了这些迷茫和痛苦之后,慢慢才会有新的开始。

这节课,先讲转折期的第一个阶段:结束。

转变从结束开始。

为什么转折是从结束开始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人生中不断做加法,而偏要先要做减法。

陈老师说,以前他也不理解这个问题,直到他自己也经历了很多转折,从一个体制内的大学老师,变成了一个自由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他才慢慢地理解:这是因为,自我的发展是需要空间的。

就像装修一所房子,你需要先把旧家具搬出来,才能把新家具搬进去。同样,你只有先结束,先放弃,才能为新的发展腾出空间。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转变是从结束开始的。

可这也是转变最难的地方。谁会愿意轻易结束呢?我们对结束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人们很容易把结束当成一种终结的方式,当成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

开始到接受,然后什么都没有了。开始,在转变的过程中,结束不仅不是终结,相反,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

第二种误解,是人们容易把结束当做是一种应该排除的意外,觉得那不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轨迹。

事实上,结束不是旁支和意外,它是我们长时间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结果,也可以宽泛的理解为量变最终会促成质变一样。同时,它也是不断变化外部环境但我们个人适应能力的一种强制约束,逼迫你通过自我脱变,适应外界的变化。

第三种误解,是把结束等同于错误。陈老师的一个朋友和妻子之间出现了问题,这位朋友觉得是自己当初选错人了,问陈老师是不是应该改正这个错误,重新开始。

陈老师跟他说:结束并不是改正错误。无论当时的选择是怎么样的,你当时这么选,一定有你的道理,这不是一个错误。只不过,随着世界的流逝,原来正确的事情,现在看来变得不正确了,于是你才想到了结束。而结束是有很大含义的,离婚、分手只是结束的一种形式。

放下自己心里对理想爱人的幻想,改变彼此伤害的相处模式,这同样也是一种结束。而且,也不比离婚容易。

所以,结束不是一种错误,而是我们顺应变化的一种形式。结束时以往这段生活的终结,但不是生活本身的终结,它只是我们顺应变化的过程和必经之路。

结束中最重要的事情:脱离

结束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上节课讲了那个原始部落的转变仪式,少年要离开自己的部落,独自在原始森林里历练才能成人。这个仪式中,最重要的是,从部落脱离。就像一个婴儿的诞生,是从母亲身体脱离,一条蛇的新生,是从脱皮开始,一个阶段的结束开始于脱离。

结束的脱离有三个含义:环境的脱离、身份的脱离、目标的脱离。

第一个是环境的脱离。在结束的时候,你通常要离开你熟悉的环境和关系。

我们的言行举止往往是由我们所处的关系和情景决定的。同样,关系和环境规定了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所以,当转变方式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脱离原来的情境和关系,来重新思考自己。

陈老师有有一位朋友,前几年从中央媒体机关离职,去经营自己的公众号。知道他要离职,很多人都不理解。很多人呢也劝他,这让他有些忐忑,也怀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正确。当他真正离职了,到了新媒体的环境,接触了新的人群,他马上觉得,那些死守着没落的传统媒体的同事,才是真正的异类。

转变会产生新的觉悟,可是,新的觉悟很难一开始就有。你知道,这也许是错的,但你很难知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如果在一个环境或一段关系中,你经常感到疲惫、沮丧甚至绝望,让你不敢想自己的未来,那也许就是你需要转变的信号。

如果你还在原来的关系和环境里,很可能所以人都会告诉你,脱离是一个错的离谱的决定。这很正常,因为那些人总是倾向于自我证明的。就像部落仪式中的少年,需要脱离部落,在孤独的流浪中思考自己是谁,我们的接受,经常也要从离开熟悉的环境,或者离开熟悉的关系开始的。

第二个是身份的脱离,当我们脱离了原来的环境和关系的时候,我们其实也脱离了这个环境和关系所附带角色和身份。

这会给这位带来新的困惑。

身份是什么:它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也是别人看待你的方式。是关于“你是谁”这个问题上,你和别人达成的共识。原来这个身份的定义是稳定的,它既限制了你,也给你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感。现在,这个身份被打破了。你会困惑,我到底是谁呢?

原来在浙江大学工作的时候,陈老师也没觉得浙大老师这个头衔有多光荣。可是在离职的过渡期,有一次,应邀去一个企业讲座,在做PPT首页的时候,陈老师犹豫了一些,还是把浙大的头衔加上了。

陈老师说,当他真的从浙大离职以后,他发现,有一段时间,他变得很心虚。

有一天,陈老师接到一个电话,通话的人说:陈老师,我的孩子在大学里,遇到一些情绪问题,听朋友介绍,想了你这里咨询。

之前,确实有不少来访者来找陈老师咨询。那时,他们都是冲着陈老师是浙大老师的身份来的。所以,在接到这个电话之后,陈老师的本能反应居然不是问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问对方:“你知道我从学校里辞职了吗?”对方说:“知道的。我们信任你。”

至今,陈老师都很感谢那位来访者的家长。他们信任陈老师,不是因为他在哪里工作,而是因为陈老师的专业能力。这也让陈老师重新思考自己。

当我们脱离原来的关系和情景时,对身份的困惑,是很普遍的。结束时,脱离的身份越是接近自我定义核心的身份,转变带来的痛苦就越强烈。

别人婚姻,当你结婚时,你就会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丈夫或妻子,并以妻子或丈夫的身份演绎你的生活。所以,一旦离婚,你就会很痛苦。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妻子和丈夫是一种很核心的身份,脱离这种身份,通常会伴随强烈的羞耻和焦虑。无论我们怎么为自己辩护,或是别人怎么安慰我们,我们内心始终都会有一个疑问:是不是我做的不够好?是不是我失败了?

这样的疑问和不好的情绪反应,就跟身份脱离有关。

第三个是目标脱离。人是根据目标来组织自己的生活的。目标有我们过去的投入,也有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目标界定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界定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

当我们选择结束的时候,常常意味着,我们同时放弃了我们曾经坚持的目标。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都已经坚持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下呢?如果你不能坚持,你常常会觉得,那又是一种失败。

可是,换个角度,目标在组织你的生活的同事,也会让你的思维变得狭窄,让你把注意力只局限在与目标相关的事情上。

在城市的写字楼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忙碌但不快乐的人,看到很多生活和工作失衡的人。这些人在坚持他们认为重要的目标:项目成功、财富自由,或者升值加薪、老板赏识等等。

他们经常鼓励自己的一句话就是“坚持一下就好了”。在这样的目标体系里,不快乐的现在,就成了为了期待的目标的牺牲品。

一些坚持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持续的努力,也需要耐心的等待,这符合事物成长的规律。但过于僵固的坚持,只能是“我不愿意改变”的另一种说法。

当人们脱离自己原来的目标时,会有很大的失落感。失去目标的迷茫,会很快伴随出空虚和焦虑,甚至是失败感。

但是,我们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机会,重新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适应什么,生活中什么更重要、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让自己获得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为自己确定一个更合适的目标,成就自己更有价值的人生。

这对自我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总结一下:

这节课讲了结束,谈了结束中的环境脱离、身份脱离和目标脱离。

最后再回顾一下心理舒适区的知识。

1 就算你知道一件事要结束了,你还想办法延迟结束,你会畏惧新环境的不确定,而留在一个让你不舒服的环境中,只因对旧环境的熟悉,会让你产生控制感和安全感。

2 你会停留在一段给你带来伤害的关系中,只因这段关系曾经给你带来过甜蜜。

3 你无法学习用新的方法来处理新的事物,只是因为这些方法曾经有效。

你无法结束,只是因为,你在新的确定性出现之前,不能接受不确定带来的不安全感。但如果没有结束,一个人只会停留在某一个阶段,无法实现个人认知的提升和能力的增强,自我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34):结束——如何与旧自我脱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bu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