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的内在结构,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各层级之间的纵向关系,是“疑问-回答”式的对话结构;第二,同层级之间,是归纳或演绎的逻辑关系;第三,序言部分,是“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结构。
先说序言。因为写文章也是要从序言开始。
序言,总体描述了文章的总体脉络,先介绍背景,避免读的人不清楚来龙去脉,不知道想要干嘛,然后通过冲突,引发出疑问,再给出回答。这样就可以自然地引出主题。我们给客户的解决方案,一般也是遵循这样的结构,先说项目背景,再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再提出目标,再给出解决方案即回答。接下来再分章节讲述如何建设、支持。
纵向关系,指的是,从主题出发,寻找支撑这个主题的论据,然后不断回答这个论据引发的新问题,直至阐释清楚。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讲述一个分支时,要把这个分支不断剖析,讲透,再讲下一个分支,避免跳来跳去。尤其是讲PPT或者演示系统时,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给客户讲述一个内容或一个价值点,总是喜欢不断切换,点到不同的页面去描述想讲的点,但是客户往往不太喜欢这种方式,有些人就会不客气地当场指出“不要跳来跳去的”,容易晕。我们呈现出来的内容,应该是一脉相承,顺延下去,顺着思路不断深入,这样才能把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想要阐述的点上。
横向关系中归纳或演绎,两者是互斥的,即同时只能有一种,要么归纳要么演绎。归纳是并列的,是从多个相似的现象中,总结出需要的结论。演绎是推理,根据“大前提、小前提”,推断出“结论”。
归纳这种方法,在设计业务对象时会比较常用。将相关的业务场景,并列列举出来,描述特点,再总结相似之处,抽象出模型。产品的方案上,也会用到,例如竞品分析时并列写各个竞品的内容,或者写各种架构视图,也是并列的。但是总体来说,文章层面可能演绎更常用一些?例如,讲述二供设备的运维,可以先讲设备通用的运维方法,二供设备也是相应类型的设备,那么它的运维,也需要遵循相应的一些特点。
看到这里,还是有点疑问的,第一,这种结构是否能概括所有需要写的文章、ppt、演讲材料?第二,如何应用到日常工作需要写的各类文档中?后面再看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