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朋友和我说准备去健身,为了表示他的决心,还办了年卡,现在快年底了,我就问他健身的怎么样了,他说一开始连续去了几周,后面坚持不下去就不去了。他的总结是:我这个人比较懒,做事总是三分热度。
人最怕的就是否定自己,如果自己不愿意面对挑战,别人做什么都不管用。
很多人因为自己懒,或是有拖延症,就会上各种时间管理的课,希望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实际上只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而已。
在培养习惯的初期时,因为新鲜感和热情,人通常都会比较兴奋,当新鲜感和热情逐渐退去后,人就会痛苦,觉得自己很辛苦。
这个时候脑海中会出现两种想法,一种是放弃,另一种是继续。
如果我们选择了放弃,这就是所谓的三分钟热度;如果我们选择继续,那么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我该怎么继续下去?
很多人在自我怀疑中退却了,能真正坚持下来的人,他们会把注意力从自我怀疑逐渐转移到内心渴求和外在奖赏上。
用心体会着这种喜悦和满足,然后把它们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就这样会进入一种自给自足的正能量循环中。
内心的驱动力会比外在的诱惑力输出更持久的能量。
在《习惯的力量》中有一个观点是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你走哪条路上班?你到办公室时,是先看邮件,还是和同事聊天,又或者直接写备忘录?去餐厅第一个会点什么菜?多久运动一次?你经常和家人和孩子聊什么?晚上你如何入睡?
这些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一个好的习惯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习惯的养成通常是这样的,一开始会接收到某种暗示,然后会产生行动,最后获得奖赏。因为这种奖赏,下次遇到同样的暗示时,又会产生这个行为,整个过程就像一个回路,由某种内心渴求所驱动。
很多人半途而废的原因不是意志力不够,也不是说难度问题,而是处于厌倦。
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我们每天的精力、情绪、时间、状态都是不一样的,不可能要求我们每天保持一致。
你可能坚持了10天,第11天心情不好,没有做,这没关系,不要因为这一天的原因否定自己前面10天的努力。
一个好的方法是,预先想到阻碍,并写下遇到阻碍时的应对之法,当这件事真的发生了,就不会慌张,也不会轻易放弃了。
所以培养习惯的时候不建议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是放在过程中带来的积极感受上,这样更容易养成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