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鸣
在6月中旬,我写过一篇文章《一切皆可能》,里面引用了Taisa的回信,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挫折肯定是有某种规律性的,理解这种规律,你会更清晰地与这些催化剂工作。” 我想了好几个月也没有想清楚这种规律性是什么。直到这两天,隐约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感悟。
黄子华:原来人生到了某个阶段真的会不行
黄子华在1999年的栋笃笑表演中说到自己的电影梦,一直以来他都想当一个电影演员,但一直逃不过票房毒药的命运。在这个表演中他感慨说道:“原来人生到了某个阶段真的会不行。” 到了2012年,他在当年的表演中回顾自己二十年来的娱乐圈打拼经历,他始终没能如愿在演艺事业上达到预期目标。这些年来他拍过一些收视率不错的电视剧,但电影方面一直没有什么成绩。到了2018他主演的电影《栋笃特工》上映,似乎终于打破票房毒药的“诅咒”,但也如同这部电影的导演说的那样,看着黄子华长大的观众已经有了消费能力。说到底是情怀的功劳,并非是电影的实力所致——作为他的铁粉,我自然也看了这部电影,电影质量嘛,嗯……大家看看豆瓣评分就好,我觉得这个分数还算是客观的。
原来人生到了某个阶段真的会不行。也许,有些东西真的会一直不行。
我和死党都认为黄子华的栋笃笑表演跟他的电影是不同维度的东西,没有办法放在一起比较。我想黄生的粉丝里有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黄子华能不能成为影帝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他还能继续表演栋笃笑。如果粉丝能决定子华的命运,在电影和栋笃笑之间,我相信很多人会让子华走栋笃笑这条路。逻辑也很简单,影帝已经有很多了,多一个或者缺一个黄子华也没有什么大影响。但是栋笃笑霸王就只有一个黄子华,如果他不走这条路,我们还能看谁表演?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自己追求的东西一直不行,无意而为做成的事情却所向无敌。你自己想走的路崎岖不平,上天给你开通另一条平坦大道。“我道”和“天道”之间你要怎么选?
如果自己期待的路真的走不通
工作那些年我时常觉得焦虑,总担心有一天激情不再,自己头脑中酝酿多年的作品没有机会面世。在这种焦虑下始终没有办法安心工作,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顺水推舟索性走上全职写作这条路。2017年我过得很焦虑,当时我是简书大学堂的讲师,隔几个月开课教导小说课程,同时我还担任专题编委的志愿职务。我常常一边开课,一边管理专题工作,一边为简书作者答疑,一边写作。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办法静心写文。最初我需要喝点咖啡才能写出来,到了后来就算喝咖啡也写不出来。在焦虑疲累的心态下,我也越来越难写出走心的文章。
我感觉自己又回到过去那种心境,正眼睁睁地看着写作之路的终结。2017年的10月,我辞掉了编委的工作,专心写作,接下来开课的次数也减少了。2018年我只办了一期课程,还是跟几个老朋友一起开的课程。我专心修改了几部近期的作品,也开始写长篇小说的第二部。在2018年将过的11月份,我在写作上也没有取得什么成绩,这一年的心境自然也不平静。
前几天老婆跟我聊天,她问我,如果写作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我要怎么办。我说,也许我可以去当一个老师。她说,当老师?你有那个耐性和能力吗?我说,别小看我,好歹我也带过几期写作课程,我的口碑还不错。
我的“天道”
近两年我有一种感觉,似乎上天一直指引我担当一个老师的角色,衪通过各种手段让我走上写作导师的路,就像当初用各种手段让我走上全职写作的路。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如果衪允许我走上作家的路,衪自然有很多方法。就像2015年底,衪不断为我开绿灯,以我从未想过的方式解决了我所有的困难——然而,就算是为我开的这些绿灯也是为了后来的导师之路作铺垫。
也就是到了近期,我才慢慢理解这种用意。近年来,我在简书上发表的文章体现着两种不同的身份,一种是作者的身份,这类文章主要是故事和小说;另一种是导师身份,这类文章主要是写作干货,专题管理经验,人生感悟。代表作者身份的文章一般热度都不高,而导师身份的文章热度都不错。这种现象的背后寓意也很明显,简书平台更加认可我的导师身份——作者那么多,多我一个或者缺我一个影响也不大,但是适合为新人指引的人并不多。一来需要足够的经验,二来需要足够好耐性,我的经历和个性正好符合这两个要求。
回想起来,在我过往的人生里,每当我充当“摆渡人”的角色,那个时期的我往往光芒四射事事顺利。工作那些年,当我以过来人身份帮助公司新人尽快进入状态,上天赏给我一个女朋友,后来她还成了我的老婆,我直接通过了情关的考验。混简书的这一程里,也是主动推广连载后来才有了“一鸣老师”的称谓。我发现当我状态大好的时期,跟我接触的人似乎也能被我的气场影响,不少人原来被某些问题困扰,后来都得到了解决。那个状态的我似乎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安心呆着就能给别人好运。而后来,当我因为追逐“厉害作家”而焦头烂额,看见身边的人好像都是霉运连连,似乎真的印证了一个修行观点:外部的世界都是内心的镜子。
当公司的好心前辈也好,当专题编委或者写作导师也好,所谓摆渡人,其实就是护送别人一程,让他们往后的路走得更轻松平坦。我隐约感悟到,不管我做什么工作,只要符合这样设定,我就走在“天道”之中。而在天道之中,我不会匮乏,该有的都会有。
接受真实的自己
在修行群里,我以开玩笑的口吻问了一个问题:“过去的我吃了很多苦头,是否意味着以后会少吃点苦头。” 一位朋友回答我:“这不是先多后少的问题,其实你过去吃的那些苦头只是因为你不肯接受真实的自己,不断重考。” 我猛然醒悟,其实我那些年我吃的苦头都不过是同一个课题的反复考验。甚至后来我在写作中已经给了自己解答:后来我终于放弃了,与神的对抗我输得一败涂地。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我不过是一直跟自己过不去。当我决定放弃,也不过是亲手放过自己罢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进退不得的境地,不知道应该坚持还是放弃。修行者给出的答案是:坚持或者放弃都不是关键,关键的一点是接受。如果是对抗的心态,不管是坚持或放弃都不会解决问题;如果已经接受现状,心中没有执着期待,不管坚持或者放弃都会走出困境。
工作那些年的焦虑,近两年的焦虑,背后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我对写作抱有强烈的执念,同时我也害怕自己不能以作家的身份生活下去。
在今年不太平静的日子里,我看了不少书来找寻答案,也看了一些视频。期间我看到 梁冬 采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的视频,在视频的开头,他们有这样的一番对话: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事实上,如果我们可以稍作努力,投入一点关注,安住在当下比(思绪)游走于过去和未来要容易得多。原因很简单,当下就在你眼前(你能直接感受到)。但是你知道,跟所有事情一样,你会创造出一种习性(而忽略当下)。我想这是人们很难习惯安住当下的原因,人们总是习惯游走在过去和未来,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出一种新的习性,这是有难度的。贩卖梦想则容易得多。
梁冬:难道人们不应该拥有梦想吗?对他们所过的生活怀有某种目标和期望。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你要知道,当梦想成真的时候,你先前那个梦想的版本,我想早己被修改过了。另一个问题是,当梦想成真,又会有新的梦想不断涌现出来(让人陷入无休止的追逐)。而很多时候,你根本不敢去梦想的那些事情居然也会成真,所以为什么要把你自己局限在你梦想和期待的那件事情上?
直到现在我还不时回看这个访谈,每次看到开头这番话,我都觉得它就是为我准备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尝试放下执念,不再执着于要成为一个多厉害的作家,而只是安心于写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但即便“随心而行”,我也未能走到自由畅快的境地,我隐约觉得自己还有功课没有做好。如果写作不是我的道路,那我的道路要通往何方?
如何成为自己
近年来我一直践行《太傻天书》,天书里面教导一种生活原则:理解一切,接受一切,无须选择,无须追逐,成为自己。当我们按照这种原则生活,一切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完成,不需要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打拼。从字面上来看,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要时刻做到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对我来说,在一段时间里我甚至不能深入理解这几句话,尤其是最后一句“成为自己”。我通过不选择不追逐就能成为自己?我总要做出某些行动吧,而什么样的行动才算是符合“成为自己”?
直到这两天,当我回想起自己过往的“摆渡人”经历,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成为自己,就如同字面上说得那么简单,但是你需要先找到“自己”。如今,我有多种身份,我是一个全职写作者,两个孩子的父亲,光是简书给我的身份认证就有:书探,简书伯乐,签约作者,大学堂讲师。这些都不是我的天然属性,我认为自己的自然本质非常简单:一个善良的人。
我不需要当一个厉害的程序员,我不需要当一个厉害的作家,我不需要当一个厉害的爸爸,我不需要当一个厉害的儿子……我只需要成为善良的一鸣,一如既往。
之所以成为“摆渡人”,也不过是这种天性使然,这种状态不需要努力维持,一言一行都是随心而发。当我明白到这一点之后,我再回过头去回想当时的人和事,确实符合“不必刻意努力,自有美好安排”。我似乎都不用做一些特别的事情,但事情都往往显得顺利。
黄子华曾在栋笃笑里说过,人生就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是自己戏里的主角,而多数人的戏名叫做《跑龙套的一生》。纵然我们一生平凡,但我们还是可以把平凡的一生活得轻松随意。黄子华说,好的人生态度就是跑龙套的心态:“我能出现就已经很好”。
结合到成为自己这个问题上,我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我出现在那个地方就已经完成了使命。有时候事情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几年前,在我辞职写作之前我犹豫过一段时间,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促使我打消了留下的念头。当时我才结婚不久,老婆刚怀上宝宝,在老家安胎,而我还在深圳上班。老婆一个人在老家住不惯,情绪起伏大,后来还患上了孕期甲亢。待我辞职回家,老婆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看见你回来我就安心了。”后来她的孕期甲亢也恢复得很好,这只是因为我出现在她身边。这几年来,先后经历过两个宝宝的出生,家人相处一直和谐,偶有矛盾但也很快平息。这一点跟我这些年长期在家有密切关系,仅仅是因为我兼备丈夫和儿子的身份,可以随时两边调和。
《太傻天书》这样解释“成为自己”:“成为自己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在任何情景中展现自己的本性,看似没有刻意付出什么行动,但事情都会被成功做成,有时候连本人也不知道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我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这段话,因为我没有办法把它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直到这一刻,当我找到真实的自己之后,我发现就是这样,似乎不能解释得更简单更清楚了。也许,找到真实的自己就是其中的关键。
我的收获
好了,似乎东拉西扯说了不少东西,回应文章最初的问题:“挫折肯定是有某种规律性的,理解这种规律,你会更清晰地与这些催化剂工作。” 对我而言这种规律表现在:当我遵从本性只成为善良的一鸣,思言行都符合这个大前提,我都不会过得太差。而当我执意要达到某种预期的目标,心生焦虑,而又在焦虑的驱赶下去拼搏奋斗,我都会越走越难。
这一年多的思考和感悟,总结下来大概就是下面两项:
-
不要给自己设限,要接受生命所有的可能性。如果在写作上真的没有什么大突破,当一个善意满满的摆渡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似乎这条路更像是自己的“天道”。
-
如果要解决焦虑,只需要按最低标准行事:成为善良的一鸣。在这种状态下没有对手,没有竞争,只有互相成全。
网友评论
在感叹大神创作笔力之余不禁心有惭愧,双手空空只能是用日更文章达到我想要的一切,希望大神代为支持!https://www.jianshu.com/p/1bcbf5172baa
(20)秋千的另一端——回忆
成為自己?嗯,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请求关注谢谢
确实是。拿起放下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