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女青年们一定是听过这个群嘲的:穿棉布裙子,忧伤地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那个文艺女青年。
没错,文艺女青年都烂大街了,都有标签了。
都烂大街,带标签了,那还是文艺女青年吗?这也太掉份儿了吧。因此,广大心怀异志的文艺女青年们小心翼翼地不再这样子明媚又忧伤了。
但去了这个形儿,神还是在的。
比如知名文艺女青年张晓晗同志,我姑且这么称呼她吧。她的文艺女青年的核还在呢。
在她的《少女,请回答》里,她一没穿棉布裙,二没四十五度角望天空。但她宣称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在《少女,请回答》里,张晓晗用31篇文章,向我们碎碎念了她的心路,有迷茫而又奋斗的青春,有果决而又真切的友情,有勇猛而又热烈的爱情,有全心依赖而又清醒理智的亲情。
我对时尚潮流是有点钝感的,但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张晓晗也是个大IP了,且年少成名,很早便跻身名利场,1991年出生的人,在魔都已是车房俱备。
不必说这之间有多少奋斗,多少汗水。但让人惊奇的是,少女张晓晗(虽则她也称自己为老少女)了,还是保持着对生活最初的热情,对友情最初的选择与最终的坚持,对爱情历经艰辛依然爱。
依然,经常热泪盈眶,依然,可以过得跟没经过世事一样。
对每一种情,她都处得像是飞蛾扑火的爱情,用尽全力去争取光和热。
开篇的李先生,照她这个格式写来,在别人笔下,怕不是一场爱而不得?她不是,她和李先生,磊落豪爽,干净利落,随时随地可以拎出来喝酒,喝完了也不乱性。
听李先生口齿不清地说:“我保证,我以后会变成更好的人,我不会再让大家失望了,给我一个机会可以吗,真的什么都听你的。”
张晓晗这样描述自己的反应:那一瞬间我竟然也哭起来。反正这段话要投递给的人肯定不是我。但是我从另一个维度理解,说不定曾经该说给我这句话的人此刻附李先生的身了。然后就变成两个疯子嗷嗷嗷嗷地哭……
好吧,即使她说的李先生就是李诞,仿佛应该说读她这本书的人都会认识的人,不过,正好我不熟,但不妨碍我理解他俩的友情。
在《少女,请回答》中,除了家人,Coco的出镜最多,这是张晓晗最好的朋友,应该没有之一吧,毕竟她俩从大学时代起,就已经确认过眼神了。
Coco比她更为奋不顾身,多次全心恋爱,失败,又全心恋爱,每一次都全力以赴。这样的勇气,连张晓晗也要叹为观止。
然而,Coco又是那样棱角分明,不肯委屈自己,除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豪气,也一定有这样的实力吧。所以,张晓晗跟她也是一样的么?面上风光,都是背后的努力么,就像鸭子划水?
对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张晓晗是毫不避讳的,是,父母都是高知,隐约还能得知家境颇为优越。但这一切,并不是张晓晗今日趾高气扬的源头。
张晓晗并不是生来学霸,她是靠高考前的醒悟,才一次次哭泣、放弃、又重来的劲头才得以顺利高考过的。其间,高知父母的冷嘲热讽给她的心灵上是洒了多少盐,以至于成年后还念念不忘。
初初独立出来,丢了钱,爸爸送救急钱来的时候,是要打欠条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文字里也没有看出来爸爸妈妈与她从事的行业有星点联系。
只有奶奶,这个她亲情中的朋友样的人物,对她是如此重要,然却最早离她而去。那一刻的痛,我在《幼稚园:今日宜远游》中其实已经读到过了,再次看到,似乎感受又更深些,都想伸出手去,摸一摸那个过去的晓晗了。这样拼命麻醉自己,但奶奶终究还是先走一步了,若干年后,再相逢吧。
关于爱情,那么多遗憾,那么多惦记,都过去吧。爱情不是讲输赢,但是不能怕输啊。
我们都是在丛林奔跑时被猎人射中过,一脚深一脚浅走过来的野兽,那些痛苦是真的,挫败感是真的,失望是真的。可是过程中的快乐也是真的。
作为一个少年成名的人,张晓晗的世界不可能只有情爱,她有工作,好多好多,好累好累。但是,物质是我们保护我们自由的围墙,是可以让我们能够独来独往的交通工具。
张晓晗又说了,无论有多少钱,请永远不要忘了,你为什么要有钱。它只是你的底气,并不能成为你的全部。
我爱钱,先有我,然后是爱,最后才是钱。
所以,即使见识过太多残酷与冷漠,张晓晗依然选择热泪盈眶。也许这是她作为编剧的命——在名利场上辗转,在情感戏中投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