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1~7号),写作周
1,写作,“百日写作一本书”最后冲刺阶段,能量和动力满满的一周。
完成了书籍的初稿,和一篇3000+字的近12年国庆节的总结,其实也是对自己12年人生的简单回顾和梳理。
前六天,都是每天早上八点前到办公室,然后开始写作,一直到晚上八点多回家。总体上,这六天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偶尔也会因为办公室人员多,环境喧闹而烦恼。
第七天,是亲人聚餐日,拒绝了周六晚公司大BOSS的会议要求,和亲人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给自己买了两双新鞋子,真是太久没有逛商场了。
2,电影,一共看了八部电影。
港台:《无间道1》、《无间道3》
欧美:《最佳出价》
社会:《死生契阔》
女性:《女孩梦三十》、《假小子》
战争:《高地战》
人物历史:《寻访茶圣千利休》
好的电影和好的书籍一样,给予人想象,让人在具象的人物故事中感悟生活。
3,运动,每天都练习20个仰卧起坐,100次勾腿跳,100次高抬腿,以及一些常规的拉伸。
小结:写作、阅读、电影、运动,这是一个简单、清净而又充实的国庆节。
第二周(8~14日),阅读周
1,阅读,把《转行》这本书逐字逐句地阅读了两遍。
最早知道《转行》是在《哈佛商业评论》里,搜索个人管理和职业选择时,无意中看到了伊瓦拉的文章,对她所作的研究产生了兴趣,于是买了她写的这本书。
但买回来后,初略地翻了翻,书籍语言都是长句,不静心阅读,会感觉文字非常晦涩,于是就把这本书视为劣等作品束之高阁了。
后来无意中听了安静女士分享了自己职业转型的经历和感悟,她强烈地推荐这本书。我才又把《转行》翻出来,认真地阅读。
很快便被书中职场人士的职业经历、心路历程,以及伊瓦拉教授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些人物经历和心理的解读所吸引。
一口气读完了第一遍,周末更是花了两天的时间,仔细品读了第二遍。
每一个想要转行、正在转行和已经转行的人,都可以读一读,或许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获得心理的慰藉,行动方向的灵感。
2,写作,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对百日写作计划的总结,约2000字。作为百日写作计划的完成仪式,为自己今年7月1日以来的100天小任务,画上了一个满意的句号。我完成了今年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写作一本书。
在写书之前,特别渴望出版,但当真的写完后,对出版的渴望反而不那么强烈了。更多地是享受这一路痛并快乐着的写作过程。
完成百日写作计划,写作一本书,让自己变得更有信心——相信自己写下的目标,就一定能完成。
一篇邻居叔叔的职场经历故事,约2900字。这篇文章源自在小区楼下和邻居叔叔约1.5小时的交谈。
第二天一早,我便把交谈的内容写成了文字发给叔叔看。叔叔要求非常严格,务求真实,对书中的很多细节都进行了客观的修正。
交谈,写作,修改文章的过程,让我更真切地了解了知青下乡、文革那段历史,以及在这段历史背景下,文艺青年的经历和感悟。
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甚至触动我很想写写父辈们的人生故事,例如我的父亲,母亲,甚至爷爷辈的故事。
我喜欢看,也喜欢写普通人的故事。就像看电影,我也喜欢那些安静的,细水长流的,贴近生活的电影。
3,分享,把《转行》中的人物故事读给二二听,一边读一边谈我的感悟。
我特别享受这种分享、交流的感觉。这一周,我们分享交流了两个晚上,以及周六的一整个上午,甚至忘记了吃饭。通过分享,我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而二二也会收获很多灵感。
4,工作,作为国庆节后的第一周,工作时间,事情很杂,事务性的工作让自己有点浮躁。
小结:本周工作上的关键词是杂,事务性的工作内容让我变得浮躁。阅读、写作、分享、清扫房间可以让我安静、投入、忘记时间。
很久没有呆在家里了,这个周六、周日都蜗居在家,阅读书籍,感悟人生。
美中不足的是,很久没有刷泡泡剧,周六晚上20:00好奇地点开了一部青春偶像玄幻剧,竟然刷到了快凌晨1点。
娱乐至死,娱乐泡泡剧,就像精神鸦片。刚开始看是为了缓解大脑疲劳,由于自制力不够,刷的时间长了,身体上腰酸、背痛、眼睛发涩,精神上变得空虚、颓废。
自我谴责一下,下不为例。
周日早上依然7点起床、早餐,然后开启阅读、思考、感悟、总结、运动......正能量的一天。
自律让人更健康,更充实,更快乐,更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