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莲花里的“街头艺术”

作者: 艺十artist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17:42 被阅读0次

    他们没有戒律的束缚,带着滑板就在城市滑行,拿着喷灌就在墙上涂鸦,或许小时候的他们就是被妈妈拿着扫帚满大街追着跑嗷嗷叫。当年的那些叛逆青年,如今也已长大,带着独特的个性和眼光,成为了街头潮流的艺术大师。

    街头艺术渐渐在中国刮起了一阵妖风。说起街头艺术,第一个想起的就是supreme,那个中国喜庆红的logo如今让你我为了抢到一个打火机,都挣破了脑袋,别说还会升值,大把买手都做起了买卖生意。说来过去或许有人对街头艺术带着不入流的看法,但现在逐渐打破这种观念,街头艺术受到认可,这次在盛开的莲花里上演了一场气势旺盛的表演。

    展览简介

    集聚世界知名街头艺术家作品  首次在东南亚展出

    这次的展览主要分了六个部分:“先驱与大师,“讯息的出现”,“模板涂鸦的世界”,“新的涂写方式”,“应运而生的艺术”,“更加立体的未来”。街头艺术是城市的附属物,即艺术家们在某个时间点的感受进而创作的一些作品,并将它们真实地在都市环境中体现出来。本次展览以时间为轴,回溯近40多年街头艺术,这些作品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涂鸦签名,也可以是各种诉求。本项“街头艺术”展览由艺术科学博物馆特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及作家——Magda Danysz担任策展人,为了体现这项艺术形式演变至今的生命力和多样性,艺术科学博物馆亦委托多名现代“街头艺术”的佼佼者,特地为本项展览带来新的作品(作品在展厅墙面上直接创作),通过多名街头艺术家聚焦东南亚城市艺术的现状。

    展览在新加坡科学博物馆的三楼,莲花馆内设有常设展览和特别展览,都值得驻足细细品味。

    这次我是直接去特设展览也就是本期要介绍的《街头艺术》。展厅门口就有上世纪街头艺术录像和介绍,可以从中事先了解展览的简要内容。 在这个街头文化的熏陶下,就可以踏进展厅大门开启我的街头之旅了。

    先踏入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街头,别以为涂鸦起源于纽约,其实上世纪60年代末,涂鸦风潮席卷的是费城。


    先驱与大师

    70年代开始在纽约地铁里符号标识越来越多地出现,逐渐闯进大众的眼睛,一开始的涂鸦只是带着个性风格的签名(tag)。风格鲜明,颜色鲜艳是“老派”涂鸦的风格,早起的街头艺术都是街头艺术家倾注热情,甚至狂热竞争中完成的。

    1

    Crash (b. 1961)

    Untitled, 1982

    Lourdel Collection

    Photo: courtesy of Stéphane Bisseuil

    这副作品是纽约传奇涂鸦艺术家John Matos的代表作,John只是把在墙上喷漆换成了帆布上,这副坠毁(Unitiled)成为流行艺术的参考,相继在更大画廊展出。风格与艺术界所处时代有关,John所在的成长环境处于20世纪60-70年代,也就是首批掀起街头艺术的时代,当时纽约大肆盛行广告语言和波普的出现都给《坠毁》带来灵感。

    2

    QUIK (b.1958)

    I'll never grow old, 1987

    Spray paint on canvas

    Lourdel Collection

    Photo: courtesy of Stéphane Bisseuil

    这是“街头艺术”中我最欢的一副作品。菲尔顿林阿克奎克以自己为主角涂鸦,以自己名字命名。作品中的小人有着大眼睛,爆炸火焰的头发;作品色彩鲜明,具有视觉冲击力。就像作者要讽刺的当时美国社会,奢靡如高调色彩。我永远不会变老是艺术家的一种嘲讽,也是童心未泯所在,一副好的作品作品应该能直击人的内心,又饱含深意,亦或是经久耐“看”,这也是我喜欢这副作品的原因。

    3

    A-One (1964–2001)

    The Babylon System, the Prophet, 1985 Spray paint on canvas

    Private Collection

    Photo: courtesy of Stéphane Bissseuil 

    Anthony Clark是一个天才,街头就是他的艺术摇篮,A的原则就是绝不画火车,他只在墙上和帆布上涂鸦,这副作品就是在帆布上完成的。A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混合、混杂、混乱,他的作品利用画面上元素的碰撞形成,隐约有股硝烟的味道,显得很激进,单看这副涂鸦就能感觉到,但这也是当时老派街头艺术的特色。

    来到90年代,你会发现,这是个街头艺术狂热的时代,生于这个时代的涂鸦艺术家可以说是处在今天的C位无疑了。



    讯息的出现 90s 

    90年代的街头艺术是一个有着70年代的朋克摇滚精神,却又吸收着80年代留下的艺术底蕴的时期。街头艺术在这个时期达到巅峰。

    1

    张大力(生于 1963 年)

    《拆毁:北京紫禁城》,1998 年

    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你会发现,街头艺术好像一直以来都是其他国家的代名词,而这次展览中出现了少见的中国涂鸦艺术家之一,张大力。糅合了中国的独有建筑紫禁城创作的作品,在北京的危楼墙上喷绘各种涂鸦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诉求。张大力用艺术来抗议城市发展而拆除的古建筑,为社会发声。

    2

    Shepard Fairey(又名 Obey)(生于 1970 年)

    《中东壁画》,2009 年

    4 片帆布混合材料画

    Drago 收藏

    这也是我喜欢的作品之一,光看图片并看不出他的雄伟,但其实这是一幅大型的贴纸画,被搬进了展厅。

    艺术家Obey从小就喜欢朋克音乐,但几乎没有承袭之前“老派涂鸦”的文化,而是走自己的风格,以贴纸的方式来设计大型海报。这副作品包含着中东的文化,其中蒙面的“女战士”,玫瑰枪杆等形象都需要我们去思考,这也是Obey想让我们做到的:身边的图像都含有不同层次的意义,我们需要去解读。

    21世纪是街头艺术的新篇章,出现了“模板涂鸦”和新的涂写方式。这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迅速走红并和上世纪70-80年代的涂鸦来了一场激烈碰撞。



    模板涂鸦的世界

    “模板”是用纸板等硬质材料镂刻而成。它可被重复使用,借助轮廓喷涂出同样的图形或文字。作为一种城市的标识,模板涂鸦的发展史往往让人想起早期的涂鸦“签名”。

    1

    Banksy 

    《老鼠与心》,2015 年

    帆布喷漆与乳胶漆

    Photo由 Vroom & Varossieau 提供

    这是一位一直匿名创作的英国艺术家,Banksy的创作风格很明显是简洁却又带着讽刺城市诟病,他用最简洁的方式来谴责这个世界,他经常穿梭于英国街头,晚上偷偷摸摸涂鸦,且很多狂热粉丝追捧。

    2

    Jef Aérosol(生于 1957 年)

    《端坐的孩子和蝴蝶》,2016 年

    硬纸板模板印刷画

    Photo 由 Magda Danysz 画廊提供

    这副作品的模板涂鸦风格特别明显,采用黑白主色调。不仅提高了模板印刷的技术,也与之前色彩鲜明的上世纪涂鸦有了鲜明的区分。




    新的涂写方式(世纪之交)

    1

    Tarek Benaoum(生于 1978 年)

    《La quête de l'immortalité》,Gilgamesh

    (Gigamesh:《追求永生》)

    涂鸦界的新兴艺术家开始自创字体并形成各自独特的表现手法,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受到阿拉伯书法或自喷漆书写方式的启发,Benaoum 就是其中之一,他不断探索书法领域,并对字体设计持之以恒,在创作中他撕裂、重组、合成文字、短语,被称为“书法涂鸦”。站在这副涂鸦面前,就会有种被中心旋涡吸进去的感觉,宇宙在中心,使我驻足很久。

    2

    Rero(生于 1983 年)

    《再用我的手机拍一张照片》,2017 年

    数码墙纸打印

    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之间总是相通的,法国艺术家Rero游走于当代艺术与街头艺术之间。他常常喜欢写很多大字报,但转眼又用粗横线划掉,让人猜不透其中含义。字体与字母总是带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直接明了却又暗含寓意。

    随着公众的喜爱程度攀升以及社会机构的认可,街头艺术现今成为很多艺术家办展的主题。街头艺术的气息在大环境中弥漫,艺术家们再次对它进行创新与改造,创造多层次的“街头”未来。




    应运而生的艺术与更加立体的未来

    1

    JR(生于 1983 年)

    《城市的皱纹》,2014 年

    木头层压黑白照片

    由 Magda Danysz 画廊提供

    在远处看也许看不出这件作品的奥妙之处,走进看你会发现,这是一面会说话的墙。你数不清里面有多少副面孔,多少双眼睛,总会错乱,却又吸引人再次去深究。JR荣获过TED奖,这是一位心怀大胆创意的艺术人,这件作品把黑白照片压印在木头层上,新颖独特,不愧对2001年的TED奖项。

    2

    FAILE (Patrick McNeil ,Patrick Miller )

    《东部天空》,2016 年

    木头上的丙烯酸和丝网印刷

    由 Magda Danysz 画廊提供、

    这对二人组使用不同的元素,从绘画艺术中吸纳精华,结合街头模板印刷,体现出诗意般的涂鸦。这种靓丽的色泽不论是在墙上或是店面上,都深得人们的喜爱。

    3

    Felipe Pantone(生于 1986 年)

    《色动力学》

    这是很明显的欧普艺术,Pantone从欧普艺术中获得灵感,这和电视彩条信号十分相似。精心计算的视觉艺术,使用明亮的色彩, 造成刺眼的颤动效果,达到视觉上的亢奋。

    4

    Vhils(Alexandre Farto,生于 1987 年)

    《上海雕刻墙》,2012 年

    上海雕刻墙照片

    由艺术家提供

    雕刻和蚀刻成为一种新的街头艺术的表达手法,街头艺术家常常寻找荒废的墙面、丢弃的海报雕刻、蚀刻各种面孔,经常能给荒废的墙赋予新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次的展览深得我喜欢,也许是莲花馆内空间足够大,能容纳跨度40多年的街头艺术作品,让我来了一场深度的街头之旅。整趟欣赏下来,展览有几个亮点值得一提。




    展览亮点

    1

    不经意的街头艺术。游走在展览间会发现,有些小作品,摆放得很随意,甚至可以说是在巧妙的展览设计中显示出随意的氛围。就像街头艺术一样,街头本身就是城市的、公众的,公众的艺术本该融入城市、穿梭于人群之中,使公众有共鸣。那就需要不刻意,抬头便可以看见这些有趣的艺术在我们头顶,这种不刻意体现在这次的策展里。

    2

    在莲花馆里生根的街头艺术。这次的展览不是纯粹把作品搬进展厅,也是留有几面墙刷白,特邀了世界各地出名的街头艺术家,来到新加坡科学艺术馆这些墙面上直接作画,这种随性发挥和天马行空给这次展览带来不一样的新意,也让世界各地让的街头艺术家体会东南亚的街头风采。

    Remi Rough(生于 1971 年)

    《简洁明了》

    Eko Nguroho(生于 1977 年)

    《充满新兴民主主义的花园》

    Sheryo 和 Yok (分别生于 1984 年和 1978 年)

    《时尚的反叛者》

    3

    到此一游

    艺术的“到此一游”。在展览的出口处,有专门的“一角”给参观展览的人们留下到访的印记。提供不同形状的贴纸以及彩色马克笔,你可以留下你的名字,也可以留下你喜欢的潮流艺术家的名字。我到的时候,这一角已经贴得密密麻麻,颇有街头艺术的风范,也不失为一副街头作品。

    跟随我“逛完”这个街头展览,不知道你们是否对这些街头大师多了一些崇拜之心。他们是街头街尾的艺术家;是融入公众、替公众发声的艺术家;也是为艺术开创新道路的艺术家。这次的街头之行就到此为止了,顺带一说,这个展到6月才结束,感兴趣的可以去狮城一游顺便探探街头展,相信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狮城莲花里的“街头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fq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