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绿皮书》|背叛,交流与勇气

《绿皮书》|背叛,交流与勇气

作者: 言诗把酒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15:18 被阅读11次

绿松石色的轿车终于停在了出发的地点,Dr. Don走下车,拍了拍在后座蜷成一团的Tony。Tony睁开惺忪的双眼,带着一身倦意走下车。

“跟我进去坐坐吧”,Tony拉着Dr. Don.

“不了”,Dr. Don微笑着回答。

“为什么?房间里面有我的妻儿和亲朋好友,我想把你介绍给他们。”Tony继续恳求着。

“圣诞快乐”,Dr. Don关上车门,轿车再次向远方驶去。

我爱极了这个场景,如果电影就在这儿结尾的话,至少比那个看起来其乐融融的结尾要更意味深长一些。Dr. Don说圣诞快乐的时候,颇有点像令狐冲告别师父师娘和小师妹的情景,独立溪畔,清风拂体,冷月照影,孤身一人。只可惜导演少了份东方武侠的意韵。

一、背叛

Dr. Don在雨中怒吼着“如果我不像黑人,不像白人,甚至不像男人,那我是什么?”我的脑海中飞速闪过三个字“归属感”。

毛姆曾在《月亮与六便士》这样说道,

我觉得有些人就是生错了地方。造化弄人,他们被抛到某处,却惦念着一个隐约朦胧的故乡。出生地则是异乡,从小熟悉的绿荫小巷、曾经玩耍的拥挤闹市,都只是沿途风景。他们在亲友中也许一辈子都落落寡合,对自己唯一熟悉的环境淡然疏离。也许正是这种陌生感促使他跑遍千山万水寻觅自己永恒的归宿。也许有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欲,促使迷途者返回祖先在鸿蒙初辟时离开的故土。有时一个人偶然来到某地,会有莫名其妙的归属感。这就是他寻找的家园,他将融入自己从未见过的环境,与从未谋面的人相伴,似乎生来就和这一切相熟,在这里他终得安歇。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着,要热爱祖国和家乡,要听长辈和老师的话。可事实却是,祖国喊了四十年的变革仍旧未能充分尊重她的子民;家乡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进一步模糊了儿时的记忆;长辈们一生的活动区域赶不上今天一个小时的高铁;应试教育下的老师又有几个真正思考过,除了分数孩子们还需要什么。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物质生活的极速发展将诸多神坛一一打碎,所以,我们质疑,我们犹豫,我们背叛。

我每次离开家乡和父母的时候,都会留恋父母的温情,可我也清醒地知道,就像幼鸟打开的翅膀再也收不回去了,我渴望的不再只是家庭的温馨,还包括现代社会里个体生命的尊严感和个体感。

因此我特别能理解Dr.Don的挣扎,尽管成为第一个被俄国音乐学院录取的黑人,可他要去学习的是白人谱写的音乐历史。或许他可以拼了命地弹奏古典音乐,贝多芬,肖邦,莫扎特,但他越往上走,离他的同胞就越远。

凯迪拉克的轿车,白人司机,挺拔的西装礼服,你优雅地坐在后座。你的同胞衣衫褴褛,辛苦地劳作,纷纷停下注视着你。他们的目光中充斥着疑问“我们不都是一样的肤色的吗?为什么你可以活得那么体面?”此时你本来可以挺起腰板,带着荣归故里的自豪向他们诉说着你的故事,你心酸的过往,你每一个练琴的早晨和黄昏,然后跟他们说加油,你们也可以的。可你做不到,你太久没跟他们交流过了,你不知道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希望,而是可以填饱肚子的明天。你习惯了畅游在音乐的海洋里寻找艺术,却忘记了同胞们是以何种方式生存于这个世界。

是的,你背叛他们了。

就好像,你越努力,越思考,就跟身边的人愈发不同。你渴望能力,渴望形而上,渴望强大而自信的生命个体。可你在每一个清晨搅动朝霞时,大海都似乎可以轻易吞没你,因为,你只有一个人。

背叛,带来思考和理性,却也伴随着意兴阑珊的孤单。

二、交流

Tony摇晃着鸡腿,强塞给Dr.Don。没有餐具和餐巾纸怎么能吃东西呢?等等,好像用手拿着啃也不错,嗯,真香。

Tony的家信由流水账变成了“你的微笑如河畔的轻风抚慰着我在外奔波的心灵”,只能说幸亏他老婆能读懂情书,挺好。

当然交流也有不畅的时候,比如Dr. Don雨夜下车冲着Tony怒吼那段。

我一直认为,认识一个人和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是一样的,这个过程很有趣。认识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朝夕相处,但这样认识人的数量肯定有限。所以,交流的方式很重要。

面对面聊天自然是最轻松和直接的交流方式,说什么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和语气会出卖一个人的许多性格。

其实我一直很渴望眼神的交流,但好像这个操作难度有点高,两个人啥都不说互相盯着看半天实在有点傻。但即使没有眼神交流,观察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当然这个交流往往是单向的。

交流的目的永远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或者说服别人,而是了解对方,理解对方存在的合理性,并思考自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勇气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是有这样的疑问“诸葛亮那么牛逼为什么还要等刘备来请他出山,自己单干不就行了?”

后来才知道,刘备要的是称霸天下,而诸葛亮不过是需要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不管是“匡扶汉室”,“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联刘抗曹”,只要喊出了这样的口号,那就没有退路了。乱世中当领导的,输了就一定要死。所以,袁绍必须死,袁术必须死,连他们的儿子都必须死,但他们的谋臣和将军可以不死。

因此刘备在羽翼尚未丰满之前就敢当领导,喊口号,拉队伍,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滴。

Dr.Don在北方享受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偏偏要来未曾开化的南方做巡演,而且是第一个这样做的黑人,这其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途中也确实碰到了。但Dr.Don一路走下来,并坚持完成巡演,这他妈就叫勇气。

今天的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的种种优越,比如男女平等,各民族平等,出身平等。这些平等在今天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但在一千年前,一百年前甚至五十年前并不是这样的,这个社会在那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特权和歧视。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并感激那些为了社会价值观前进的先辈们,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因念而生,勇气长存不绝。

结语

今天读到一首北岛的诗,恰好跟我对电影的思考有点契合,就顺道贴出来作为结尾了。

对于世界,

我永远是个陌生人,

我不懂它的语言,

他不懂我的沉默,

我们交换的,

只是一点轻蔑。

如同相逢在镜子中,

对于自己,

我永远是个陌生人,

我畏惧黑暗,

却用身体挡住了,

那唯一的灯。

我的影子是我的情人,

心是仇敌。

相关文章

  • 《绿皮书》|背叛,交流与勇气

    绿松石色的轿车终于停在了出发的地点,Dr. Don走下车,拍了拍在后座蜷成一团的Tony。Tony睁开惺忪的双眼,...

  • 我们(二十五)

    2019.3.2,看电影《绿皮书》。 《绿皮书》—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主题是爱与尊重、克制与包容! 绿皮书,是一本...

  • 平等、态度、勇气——《绿皮书》

    “我有一个梦,梦想这国家要高举并履行其信条的真正涵义:“我们信守这些不言自明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马丁·路...

  • 幸福,需要勇气

    昨天看了电影《绿皮书》,让我对阿德勒学说的“被讨厌的勇气”有了更多的理解。 电影《绿皮书》讲述了黑人古典钢琴音乐家...

  • 收到一份来自《绿皮书》的礼物,名叫“勇气”

    如果,你能想到的勇气有N种,那么,《绿皮书》可以给你N+1种。 《绿皮书》以种族歧视问题为题材,选材严肃但在表现形...

  • 这部被大家吹爆的《绿皮书》真有那么好吗?

    绿皮书 因为天才并不够,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这周末,小编终于去看了下这部被人吹爆的《绿皮书》,一开始看简介...

  • 孤独、勇气与温暖--观《绿皮书》有感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白人司机托尼和著名黑人钢琴家唐,因种种原因,成为雇佣关系,一路开车南下巡演音乐会,在漫...

  • 绿皮书

    来自绿皮书的感慨 很喜欢绿皮书干净的镜头 与安静的叙事风格 来自绿皮书的观后感 不谈电影主题 聊聊生活 生活融在每...

  • 【影评】| 绿皮书——挑战的勇气

    文/克里思影 音/苏清科 万事开头难,就像这篇文章,开头修改多变,终于选定现在你看到的这样,今年奥斯卡最佳影...

  • 《绿皮书》:改变世界需要勇气

    19世纪30年代,美洲的奴隶贸易如火如荼。船上的黑奴会反抗,但胜利者是极少数,这些幸运的少数驾船回到西非,宣布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绿皮书》|背叛,交流与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gu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