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关于一座城前世今生的一缩影。每次博物馆之旅,就是读一本人文史地哲的综合书籍,边读边感慨自己孤陋寡闻。
大同,距离故乡32公里。记忆中只知道杨继业和杨七郎战死的沙场离这里不远,刘邦白登被围离这里也不远。其他知之甚少。
走进大同博物馆,才知道自己对大同印象背后的历史。
儿时爷爷那一代人把大同也称作“代同”。为什么,爷爷说老人都这么叫,但说不上具体渊源。
商周时期,大同及北方相邻的地区被统称为狄。狄有白狄赤狄之分。春秋时期白狄建了代国,包括大同及张家口部分地区,代王城在河北蔚县。
当时,代国与晋国有深度交流,赵简子曾将“宝符”藏于恒山,令众子寻找,唯赵襄子得其取“代”之意,又把女儿嫁给了代王。
公元前475年赵襄子带兵击杀了代王,占据代的地盘,公元前411年其后代在大同建城。大同不仅归属到中原政治文化版图之中,还成为了北疆的重地。
明朝洪武年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大同的代王府比故宫还早建25年。
除了大同“代”之称谓,还有那条熟悉的桑干河。
桑干河是从初中语文课本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熟知的,读书时只觉得河名美丽,却不知道离自己那么近。
桑干河,相传古时每年桑葚熟时,河水干涸,故名桑干河。
在大同湖干涸时形成,至今已流淌了三万多年,其流域到处都有人类祖先活动的踪迹,旧石器分布点居然有32处之多。桑干河在沧桑岁月中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化,形成了“徐家窑文化”。
出土的牛化石恐龙化石则实实在在地记录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恐龙脊椎骨化石 牛角化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