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人荟萃之地,但来绍兴主要是为了鲁迅、秋瑾还有兰亭。鲁迅先生,课里课外读了多少他的书籍文章啊,怎么也要近距离感受一下;我的第一本小人书就是《秋瑾》,记住了两个人名,秋瑾和徐锡麟;兰亭自然是因为《兰亭集序》。
走进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从先生的生活学习居所、书稿,了解先生的一生,触摸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那些中学必背文章下的人物,地方,鲜活起来,有种特殊的亲切。再读先生的文字,还是那么激昂,对社会的批判一针见血,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寥寥数语,便发人深省,真正民族的脊梁。
给童年鲁迅讲《山海经》的继祖母,文章《阿长和山海经》里的长妈妈形象犹存。
鲁迅母亲母亲给了鲁迅一个幸福的童年,也给了她一个朱安(鲁迅原配),鲁迅说她是母亲送给他的礼物,朱安说,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图中照片是鲁迅的塾师寿怀鉴,“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12岁到17岁在此读书。
三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ihai)。
卖给隔壁朱文公子孙的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现在也有菜畦,不知这高高大大的树是不是皂荚树。
土谷祠,只有一间房,阿Q们常待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做他们自己的梦。
乌篷船窄窄的水巷,《社戏》里的乌篷船窄窄尖尖,载承了多少少年的梦幻。
孔乙己酒店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的孔乙己,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品牌。
咸亨酒店孔乙己如酒店的促销员和引领一般,在门口展示着茴香豆。
在鲁迅故里的小广场,几个小男孩在雕像上比攀爬,坐在腿上,骑在脖子上,我告诉孩子们这都是老师和同学,和你们的老师同学一样,要尊敬。他们下来,有两个小孩又骑到另外的雕像上,另外几个在旁边犹豫要不要继续爬。
不知他们的课本里还有没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沈氏园 郭沫若题鲁迅故居不远处的沈园,为南宋沈氏宅园,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景,但其闻名在外,当然是源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源于《钗头凤》。
陆游的爱情终结于母亲,陆游写下休书,唐婉接了去,他们曾怎样告别?两首《钗头凤》后各自过着怎样的日子?
鲁迅突破了封建藩篱,幸有许广平,可也可怜了朱安。想起鲁迅《狂人日记》里的话“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秋瑾故居 和畅堂鲁迅故里距秋瑾的家很近,和畅堂是秋瑾故居的客厅。秋瑾长鲁迅不到六岁,小说《药》里给小栓治病的血馒头就是蘸了秋瑾的血。秋瑾就义的地方立了碑,在解放路路中间,轩亭口,多次修路从未移动。秋瑾是巾帼英雄,更是绍兴的女儿。
秋瑾被捕,录供词,秋瑾先写了一个秋字,审讯人员“促之再”,秋瑾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为绝命诗。
就义前秋瑾遗愿:一准写家书诀别,二勿枭示,三勿褫袒衣。“可其二三”,家书不予。32岁的秋瑾有一双儿女,作为母亲她该有多少嘱托和寄语。读此,泪目。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虽是国庆长假,来秋瑾故居的人很少,无论“辛亥三杰”还是“绍兴三杰”,她都是其一。
民族脊梁,巾帼英雄,唯记得,精神才能得以传承。
喜欢《兰亭集序》不是因为书法,因为不懂,是为了那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也为它的传奇故事,也为王羲之 “旧事堂谢王前燕”的王家故事。
如果没有唐高宗把 《兰亭集序》带入昭陵,又会入了谁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