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一阁,宁波的一张名片~亚洲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取自《易经》"天一生水",书忌火,以水制火之意。
对天一阁藏心向往之已久,除了“之最”,一个家族对藏书世代相继的坚守,本身就是一本书,值得一读。其中还有一个酷爱诗书、为书而嫁的女子的故事。
天一阁管理规定严格,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等等,还有就是除了整理存放书卷的人员,不允许闲人踏进一步。
在范钦去世两百多年后,一个叫绣芸的女子,为宁波知府内侄女,为了能够登上天一阁遨游书海便嫁入范家。估计她是想通过整理书卷可以读书吧,但她不知范家的规矩是严禁妇女进入天一阁,由此,她悲怨成疾,抑郁而终,唯愿葬在天一阁附近。
故事里女子为情所困的多,为书所困的极少。所以记得。
范家之所以将天一阁的书封存起来,原因之一是为了书的保存,后来这一规矩稍做变通,允许向真正的大学者开放,但是在此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登上天一阁的大学者仅仅十余名,其中有黄宗羲,万斯同等等。
现在天一阁管理规定依旧严格,而且为了防火,一直未通电。


未通电的天一阁,阳光从细小的窗格透了进来,门前一条细细的线将观者挡在外面,只能探身进去感受一点藏书楼的气息。一本书都可以让人驻足,万卷书前,不自觉便屏息敛容。
可以看一下天一阁书籍分类:制书、诸经、史、实录、志、官制、奏议、兵家、刑名、儒家、释家、道家、选诗、古文、类书、词曲、策论表赋、小说、礼乐、阴骘、天文、杂技、书画、地理、医家、星相、农家、人物、姓氏、列传等数十类。书橱以千字文编号,共有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等三十二个大书橱。
这也许就是只有大学者才能进入天一阁的缘由吧。

木结构的天一阁,藏书万卷,防火是第一要务,包括楼内顶部的图案都是水波纹。

天一阁前的天一池,假山意象万千,蓄水防火是主要功能。

从明代范钦建天一阁藏书楼到1949年,一直由范钦后人看守保管, 代代相传,为学术昌明文脉绵延尽心竭力。期间朝政更迭,战乱频频,保存实属不易。1940年,宁波沦陷前夕,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帮助下,天一阁全部藏书分装23只大木箱,运至浙南乡村,租屋存藏,才逃过日本人的劫掠。
现在能游离于这些古书古卷之中,要感谢范氏家族对天一阁的严格管理和生生不渝的悉心呵护,只是可怜了那个绣芸。



在北书库可隔着厚厚的玻璃看古书籍的保存,能看看也是好的。

尊经阁,也是藏书之所,官方的。与天一阁藏书楼毗邻的尊经阁原位于宁波府学内,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移建在天一阁内。
移建,之前未有所闻。尊经阁为榫卯结构,移建就是全部落全是架,搬到天一阁后,像组装积木一样重新组装起来。
叹服于当年的建造工艺和质量,也叹服于当年地方人士尊文重经的思想。
移建的尊经阁保持原来的三重飞檐,古代,飞檐的数量是对建筑等级的说明。三重飞檐比供皇帝的大殿规格还要高,可见存放圣人经书的藏书阁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全国各地的尊经阁很多,唯这座移建,还与天一阁做了邻居,彼此不孤独吧。

不知是不是藏书藏经太过严肃,所以天一阁藏书楼又多了个邻居,宁波麻将发源陈列馆,据说这儿原来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的家族祠堂。
印象中麻将是川渝最爱,谁知宁波是麻将的起源地,宁波的发音麻雀就是麻将。麻将上面饼、条、筒当时都是海上航船的用具,也都是宁波的方言叫法。
对于一个不玩麻将的人,了解麻将的前世过往以及出了国门的样子,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麻将陈列馆有两句题词很有意思:
有人思进有人思出何妨冷眼眺围城;
方城逐鹿怎能气短论英雄。


三缺一的博弈台前过往者都想试试。
书有书的魅力,麻将有麻将的,其中乐趣,取者自知。

天一阁藏书楼的书依然束之高阁,我们这些常人也读不明白,便只能看看天一阁书店的书。潇潇竹下,秋日光悬,能在这隐于都市繁华的宁静院落,读一本能读的书也是好的。
不知那个绣芸后来葬到哪儿了,是否如了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