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的日子

作者: 北方樵夫1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15:30 被阅读0次

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

南方的春节早已花红柳绿,而北方的山区,春节只是家家门楣上一纸喜庆的“春”字而已,窗外照样还是寒风刺骨,大雪纷飞。

如果有春天的感觉,也只能是一种氛围,而不是来自节气本身。只有过了二月二,山里人才能从时令的门缝里,瞧见那么一点儿春的影子。

林场的周围到处是林子,在山里转悠大半辈子的人们,有的看见过黑瞎子,有的遇见过野猪,就是没听说谁看见龙的模样。但大家晓得,龙是行云布雨的,龙抬起了头,春天肯定就不会太远了。

二月二的清早,七爷就走出自家木刻楞屋子,活动一下不算灵便的筋骨。他蓦地发现,太阳一夜之间好像比往日亮了许多,天空也蓝了许多,远处的树尖儿已由黑了巴黢变得青悠悠、毛茸茸,地面的积雪不再耀眼,而是愈加柔和,富有层次感。

房檐上吊着长长的一排冰溜子,房上融化的雪水通过冰溜子滴在地面上,发出悦耳的响声。一群小鸡儿在院子里悠闲地转悠,为首的大公鸡在一边巡逻,它使劲抖掉周身的寒气,顶着血红的冠子,把脖子仰得老高老高

老人“扑哧”地笑出了声:“龙抬头咱没见过,这凤抬头可是真的。”

七爷又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哈哈,自己快要缩进腔子的脑袋,真的就抬了起来。”

晚饭时,人们把正月剩下的年嚼嗑统统端上桌来,唻开腮帮子,美美的吃上一顿。边吃着嘴里还叨咕着:“年节好过,日子难熬呀,就要去山上出大力了,肚子里没点油水儿咋能行?”

傍晚,林场里又响起了稀稀拉拉的鞭炮声。

三月三

三月三,芩茉菜钻天。

这是我们林区的一句民谚,意思是说阳春三月,大地复苏,就连野生的芩茉菜都从地里钻出了地面,已到热闹的农忙季节。

晨曦中,山风舀起一瓢瓢溪水,肆意地撒向林间,缝制成一道柔柔的漫无边际的雾幔,雾在风中若隐若现,在半山腰间化做朵朵飘浮不定的白云。

七爷赶着牛车慢悠悠地走在林场的山路上,牛车惊醒了路边冬眠的蚂蚱,它们慢慢地收拢长长的大腿儿,不慌不忙地跳上远处草尖儿,悠闲地荡起了秋千。

冷不丁,牛“哞”地一声扰了大山的酣梦,不一会儿,山南坡北就喧闹起来。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人们要抓住时机,到山上植树、透光。虽然山里的土地肥沃,随便插根烧火棍都能长成腰粗的大树,可山里人却闲不住,呆在家里会憋出毛病来。

日出东山,林场家家的烟囱都冒出缕缕炊烟,七奶奶站在门口,在大声地唤着老伴回家吃早饭,那喊声驾着炊烟,随风飘到山梁。

于是,七爷就闻到锅里荷包蛋的香味儿。

五月五

五月五,过端阳。

山里人过端阳,从来想不起屈原。一是他们文化水平洼,根本就没有几个识字的,也不知道屈原何许人也。二是山里人好图个吉利,即便知道也不去想,哪个庙都有屈死鬼,他屈原算个老几?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没有冤死的?大过节的,不想那些不吉利的事情。

天刚蒙蒙亮,整个林场就喧闹起来,女人们点火煮粽子和鸡蛋,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去山坡折树枝和蒿子,孩子跑出老远,女人还在后面喊着:“到溪边别忘了洗把脸,不然脸会长疙瘩的。”

孩子们把折回的树枝和蒿子系上五色的纸葫芦,挂在大门上,不大工夫,家家户户的门口就一片鲜艳。每每这时,七奶奶总是步履蹒跚地走到巷子里,分给孩子们一些用破麻头做的小扫帚,那东西小巧玲珑,挂在门上随风飘舞。七奶奶说小扫帚去瘟避邪,挂在门上一年都不得病。

等孩子们欢喜地跑进门,屋里已飘满了棕叶的馨香。

男人不管这些,地里的活在等着他们。

吃早饭的时候,男人们扛着锄头进了家门,手里总是拿着一把蒿子,把门上的蒿子换下来,他们说他们折回的才是艾蒿,我们折的不是艾蒿,是毛蒿子,直到现在我回林场,我还是分不清哪儿是艾蒿,哪儿长的是毛蒿子。

端阳节家家照例都要吃鸡蛋,这是多年不变的传统。林场的人们对这事不愁,每家每户都有母鸡,到时现从鸡往出抠都来得及,只是早上孩子不敢多吃,吃多了到学校课堂放屁忒臭,会熏跑邻座的同学。

这事我小时干过,现在还记得,挺丢人

七月七

七月七,牛郎会织女。

林场很小,小得一泡尿都能淌到头儿,特别是早些年,更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月朗星稀的夜晚,人们吃过晚饭,总是愿意聚集到场部前的大榆树下穷侃一阵子。

大家都是布衣菜色,自然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随便从杖子边找来一截木墩儿坐在身下,就算进入了角色。七奶奶年龄大,当然故事也最多,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从她那儿听来的。

说来也怪,每年的七月七那天早上,整个林场真的就看不见一只喜鹊,就连燕子都没了踪影,我和玩伴们纠集在一起,跑到山上去寻找喜鹊和燕子,如果谁找到了就说明七奶奶在扯谎。

结果我们都输了,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没有找到一只,看来七奶奶说的是真话,喜鹊和燕子真的飞到银河边上,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

那时我就常想,那王母娘娘也真的霸道,于是和伙伴们商量,如果哪天她来我们林场,一定要把她捆起来,给她一顿臭揍,弄到前边的山洞里去,活活饿死。

林场的二歪生日是七月初七,而小芝是七月十五。人们都说他俩的生日不好,说七月初七的生日要打光棍,七月十五的生日(鬼节)注定是短命鬼。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二歪和小芝订婚成亲,躺在了一铺炕上睡觉。如今两人都已五十出头,膝下一儿一女,其乐融融。每每提及此事,七奶奶总是振振有辞:“准是他们的爹娘记差了生日。”

山里人不晓得外国也有个情人节,更不晓得中国人把七月七定为自己的情人节。在外面打工的凤子回来说了此事,七奶奶气愤地说:“变了,这世道变了,这么个屌日子咋还成了个节日?”

七爷“哼”了一声:“瞧你个棺材瓤子,还拿三寸金莲当美说呐?哪疙瘩凉快到哪儿呆着得了。

说着,他“驾”的一声,赶着他的牛车下地干活去了。

九月九

九月初九,双九相重,称为“重九”。在民间,六为阴,九为阳,故而“重九”又叫“重阳”。

重阳节是自己的节日,这,林场的老人们都知道。

早上起来,老人们照例还要和儿女们到地里收庄稼,快要上冻了,地里的粮食能收回一把是一把。平淡的生活中,他们早已忘却了什么重阳节。

午后,老人们又都到场部的大榆树来纳荫,他们有的聊天,有的沉默寡言,但没有人提起重阳节的事。

这些曾为林场出了一辈子大力的老人们,年轻时都有过自己的闪光点,那时他们操着不同口音、从不同省份来到林区,在这里娶妻生子,他们曾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老人们在林场洋溢过生命的光华,彰显过生命的热情和能量,周围的深山哪儿有沟,哪里有坎儿,他们都一清二楚。

这无尽的大山里留下了他们生命的太多印迹。论贡献他们自信,下一代的娃儿们是无法与他们颉颃的,他们才是这林场的开山鼻祖。

如今,他们早已告别了土腴木秀的盛年,一眨眼就滑入了水瘦山寒的暮年,盛年于他们来说,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便已无处寻觅。眼下他们只能在这棵大树下盘点自己的过去,啃啮那属于自己的经历,直到夕阳西下。

“爷爷,爷爷,我妈让我找你回家吃好吃的。”

“尽扯蛋,才几点呀,就回家吃饭。”七爷瞪了一眼孙子。

“妈妈说了,今天是你们老人节,咱家包的饺子,还炒菜了呢,她让你快些回去。”孩子怯生生地说道。

“妈的,我都忘了,咱老灯台也有个节日。”说着七爷拉着孙子向家转。

树下的老人们一下子都醒过腔来,他们四下望了望,林场各家的烟囱里都飘出诱人的炊烟。

“哈哈,过节了,回家过节去喽。”老人们都笑呵呵地站起身来,扑拉扑来屁股上的灰土,屁颠儿屁颠儿地回家过节去了。

相关文章

  • 山里人的日子

    山里人的日子 宁静安详 每一个日出日落间 都像一片片金黄的落叶 在满天彩霞的那一刻 轻轻飘落 一群群仙鹤总在黄昏之...

  • 山里人的日子

    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 南方的春节早已花红柳绿,而北方的山区,春节只是家家门楣上一纸喜庆的“春”字而已,窗外照样...

  • 水磨坊的召唤

    水磨坊曾经和鸡鸣狗叫 唱出山里人踏实的日子 披蓑戴笠的山里人 背粮倾巢蜂拥到磨坊 磨坊里乳白的豆浆 小溪边嬉戏的螳...

  • (搞笑对话)冷笑话

    山里人:喂.小姐,馍多少钱?服务员:摸.100! 山里人:下面呢? 服务员:下面200! 山里人:我晕!不是吧!?...

  • 街上人

    官道口镇很小,却是山里人眼中的大地方。大地方人,山里人习惯称为街上人。街上人洋气儿、有范儿、条件好,山里人只有羡慕...

  • 山里人

    都说山里人不论里,那是因为山路曲折七沟八梁的,看似很近的路说不上都得走上半天呢。都说山里人老实,其实山里人很精...

  • 被父亲逼嫁与恋人分离 几年后他要求当上门女婿

    01 我的家四面环山,几座大山养活了山里人,也阻止了山里人迈向繁华的生活,一条羊肠小道通向远方。 这条小道是山里人...

  • 山里人家

    山里人家 好大的一个水库!水库边上,有引水渠,又有许多的山里人家。每一年春天,两只蝴蝶,慢慢的飞,飞到山里人家的山...

  • 我想做个山里人

    我想做个山里人

  • 山里人的文化娱乐生活

    山里人的文化娱乐生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里人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mf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