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后晋命运休戚相关的王姝母子,侥幸又逃过了契丹兵劫。
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逼近汴州之时,王姝曾想思度带着李从益逃出京城、避难他乡,又闻契丹人粗犷野蛮,所过之处靠着“打草谷”,抢掠百姓、补给军队,她怕奔逃途中反遭杀身之祸,皇宫之中倒比战乱中遭掠的城池更为安全,于是打消了出城的想法。
不料,契丹大军比想像中来得还要快,不日就已进驻汴州,闯入皇宫之中。
王姝早已做好准备,于袖中藏匿一只匕首,打定了主意,如遭蛮人侮辱,则不惜了结自己性命,于是在所居宫中别院静待暴风雨来临的那一刻。
果然,契丹兵卒很快来到了别院,见王姝镇定自若,非与寻常宫人,即刻报与辽太宗得知。
耶律德光打量一番,眼前的妇人虽已至中年,仍隐隐可见其绰约风姿,突然想起一人,难道她就是李嗣源最宠爱的妃嫔、大名鼎鼎的后唐第一美人花见羞?
他向来敬慕集花容月貌与政治智慧于一身的王姝,于是谦和有礼地问道:“敢问,夫人莫不是前朝的王太妃?”
“正是!”王姝观他态度和善,一边应答,一边欠身施礼。
“失敬!失敬!”说着,耶律德光看到了墙上悬挂后唐明宗的画像,忙上前焚香拜祭,又对王姝说:“明宗皇帝曾经与我有兄弟之约,太妃就是我的嫂嫂,以后只管安心在此处居住。”遂传令三军,日后不得惊扰王姝母子。
耶律德光初入中原,也想通过厚待王姝、李从益而收买民心,于是将明宗之女永安公主许配给有称霸中原野心的赵延寿,又封李从益为彰信军节度使。
数年来,眼见江山更迭不断,皇帝更如走马灯般变幻不停,王姝早已看淡功名利䘵,毫不犹豫地对李从益说:“如今乃大乱之世,你我又是先朝后人,需得低调隐忍,才可平安度日,益儿切不可贪恋功名啊!”
李从益也是聪慧、有悟性之人,闻言已知其母之意,当即表明态度:“益儿谨遵母亲教诲,请母亲但放宽心,明日我即上书,力辞节度使之职。”王姝甚是欣慰地点了点头。
次日,李从益果然上奏辽太宗,辞去官职,与王姝一起重返洛阳。
然而,入主中原的耶律德光仍然放纵契丹士卒,肆意烧杀抢掠、搜刮民财,汴州、洛阳方圆百里被浩洗一空,激起中原抗辽热潮,少则成百上千,多则达数万人,攻城占地,遍杀辽人。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此时机,在晋阳称帝,率军南下进逼汴州,各藩镇、后晋旧部纷纷志兵响应。
危机四伏之下,耶律德光觉得无法在中原立足,发出“竟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的感慨,不久便率辽国军队北归,留下萧翰驻守汴州。
此时,刘知远的声势越来越大。
萧翰思度中原局势严峻,准备撤兵北归,但又舍不得丢弃中原大地的统治权力,于是欲扶持李从益做傀儡皇帝,希望借助王姝、李从益母子的声威与号召力,达到统治中原的目的。
得到消息的王姝,大吃一惊,这契丹人的傀儡皇帝万万做不得呀,如若不然,轻则遭人唾骂,重则丢失性命。母子二人打定主意,连江夜逃出洛阳城,然而,行至徽陵域中,仍被契丹使者截获,被迫回到汴州。
于是,李从益万般无奈下,坐上了皇帝宝座。萧翰率契丹诸将在崇元殿上朝拜,后晋群臣在殿下拜,李从益被迫接受了群臣拜贺。
群臣谒见王姝,她全无欣喜之色,眼含热泪,悲戚地说:“我们孤儿寡母为萧翰所迫,这难道是福吗?我看祸患已经不远了。”
朝中以王松、赵远为左右丞相,李式、翟光邺为枢密使,刘祚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安排好后,萧翰就此北去,留下不足两千人的兵力护卫汴州城。
不久,刘知远领兵南下,势不可挡。李从益派人召请高行周、武行德等地方割据势力商议抵御,高、武二人却按兵不动,他又向周边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们发出“诏书”,同样没有一人响应。
无奈之下,李从益只好与王松商议,准备指挥契丹兵闭城自守。
王姝却审时度势,对李从益说:“我们是后唐李氏之后,早已沦为亡国之人,如今势单力薄,怎么敢与他人争夺天下呢?”于是,李从益派人奉表称臣,主动搬离皇宫,城内数千士卒卸甲束兵,等候刘知远进驻汴州城。
刘知远接到李从益的降表,暗中洋洋自得,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斩获京城,真乃大快人心之事!然而,他又听闻李从益曾经召诸位节度使,意图抵抗,真是不自量力,心里想着,他从鼻中轻哼一声。
李从益和王太妃都是后唐皇族之人,契丹人可立他为帝,焉知没有后来者再立他为帝呢,看来必须杀此二人,以绝人望!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一丝狠绝之色。
随即,刘知远派遣心腹大将郭从义先行入京,悄悄杀害王姝母子。
行刑前,王姝并无惧色,面露怒容,斥问郭从义:“我儿乃契丹人所立,我母子二人有何罪过?自古以来,哪里有递上降表,仍杀降臣的道理?”
郭从义自知理亏,只得默不作声。
王姝又昂首怆然地说:“孔子有言,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何不留下我儿,让他每年祭拜、洒扫明宗皇帝之墓。”听到她的悲切抗争之声,众人潸然垂泪,亦为刘知远杀害孤儿寡母之事愤愤不平。
郭从义也不忍心亲自行刑,命人端上两壶毒酒,母子二人饮酒而亡。
李从益时年十七岁,王姝时年四十二岁。
花见羞,这个五代时期具有传奇色彩的奇女子,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愤懑与不平,带着她的美好与智慧,在另一个国度里安乐长眠。但她终究以一己之力,在长达数十年的乱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后,刘知远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在位不足一年就撒手人寰,其子刘承祐两年后死于乱军之中,后汉立国三年即被后周取代,十年之后,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历史的声音,久久回响,它不会因某一个人而停下前行的脚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