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前阵子,一则新闻上了热搜:爸爸让11岁的儿子骑行150公里回家。
爸爸说,这是为了锻炼孩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更是考验他的体力和毅力。
所以,在得到孩子同意后,他就给孩子制定了路线,从沈阳骑回葫芦岛,尽量选择安全的路段,让堂哥陪着骑行,自己还开车在后面跟着。
新闻发出后,网友们议论纷纷。
有的认为,未满12岁不能骑车上路,有安全隐患。
也有人觉得,既然征得了孩子的同意,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这种做法确实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到,心理学和生活常识早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精细程度和熟练程度,与他经历的粗糙和失误有关,只有经历过挫折,并在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越做越精细。”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让孩子得到锻炼是好事,适当的挫折教育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前提是要注意方式跟方法。
如果没有正确地理解挫折教育,孩子不仅得不到锻炼,还会受到伤害,那就得不偿失了。
- 2 -
挫折教育这个词,其实并不陌生,它是指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吃点苦头,适当地经历这些,会激发他的潜能,从而成长的更快,更好。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可见,一个人要成大事,吃苦是难免的。父母能够适时放手让孩子去历练一番,是有好处的。
1、让孩子更加独立
几个月前,邻居聊天时说到,她女儿的学校举办了夏令营,为期两周。她担心孩子还小,照顾不好自己,不想让她去。
邻居的女儿十岁了,按理说,虽然没有家长陪同,但有女老师们带队,孩子们互相陪伴,参加这个夏令营并不是坏事。
但我能理解邻居的担心,毕竟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她,她怕孩子一个人面对不了这趟旅程。
我安慰她不要太紧张,孩子到了十多岁,慢慢就要有越来越多的时间跟父母分离,这次夏令营对孩子来说会是一段宝贵的经历。
之后没多久,我就收到了邻居的微信,喜悦之情简直要溢出屏幕:
“女儿说,她们在夏令营都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所以回家第一天她就把自己的小手帕洗了,真是懂事了。”
邻居的女儿不但适应了新的环境,没有吵着要回家,而且还由此变的更懂事、更独立了。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有独立意识,家长适当的放手,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真正成长起来。
2、提高孩子的逆商
希望孩子成才,我们不能只关注他的智商,还要关注逆商,即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的一生会遇见无数的挫折,我们不可能护他一辈子,也不可能提前预判到所有的困难,我们能做的,只有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他学会自己面对。
前两天,我在小区里看到两个小女孩在玩过家家,她们一个扮演爸爸,一个扮演妈妈,准备做一餐“饭”。
两个小女孩去捡叶子当“菜肴”,好不容易把“菜”整理好,一阵风刮来,全都吹跑了,“爸爸”见此情形,哇地就哭了。
孩子的妈妈闻声而来,抱起她安慰道:不哭、不哭,这些臭叶子,我们不玩了哈,妈妈去给你买玩具。
另一个女孩的妈妈也过来了,了解事情后,她告诉女儿:吹跑了没关系,我们可以再捡。
这个妈妈陪着女儿继续捡叶子,这次,女孩动动脑筋,捡起小石头压在叶子上,把它固定住。
最后,她用树叶拼成了花朵的形状,完成了这一餐“饭”。
虽然这只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但却反应了很多问题。
教育专家刘大伟说过:挫折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坚强品质。
这位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孩子遇到挫折如何去应对。
而另一位妈妈,只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却并没有真正的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这样造成的结果自然是不同的,习惯了逃避挫折的孩子,长大后遇到挫折,也只会等着别人来安慰,只会抱怨环境,而不会自己解决问题。
一项研究结果曾表明:在同样的打击面前,逆商高的人产生的挫折感很低,而逆商低的人会有很强烈的挫折感。
强烈的挫败感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且阻碍孩子迈向成功的步伐。
所以,真正为孩子好的父母,不是避免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是一味地哄孩子、责怪环境,而是引导孩子去克服困难。
- 3 -
适当的挫折会有助于孩子成长,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矫枉过正,把挫折教育变成了“伪挫折教育”。
有的家长制造麻烦,故意让孩子受挫,以为这就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增强他的抗压能力。
但其实,这种伪挫折教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失去自信心,甚至造成心理阴影。
1、别让孩子无端受苦
曾看过一个视频,一位父亲把儿子放在玻璃大桥上,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儿子不再恐高。
儿子吓得大哭,父亲却斥责道:男子汉哭什么哭!你多站一会就不怕高了!
看男孩哭的撕心裂肺的样子,这件事怕是会成为他永远的心理阴影,评论里有句话说得对:你这不是锻炼,是虐待!
我们一定要记得,挫折教育的重点是在教育二字,而不是专门让孩子吃苦受罪。
有的孩子特别怕高,有的孩子特别怕黑,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家长千万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逼着孩子面对他害怕的事情。
珍妮·艾里姆说过,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教育要讲究方法、方式,好的方式会让孩子愈挫愈勇,成长迅速。糟糕的方式则会让孩子受到伤害、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千万不要把挫折教育变成了“受虐教育”,那只会让孩子受到伤害,而得不到教育。
2、别一味打压孩子
有一次家庭聚会上,大伯的儿子打电话过来汇报说,这次考了98分,结果大伯当下就训他:别骄傲,还有人考100分呢,你要再接再厉听见没有?
放下电话,大伯喜滋滋地说,这小子还挺争气。
看得出,大伯对儿子还是很满意的,但他却从不对儿子表露出这一点。相反地,为了怕儿子骄傲,也怕有损自己的威严,他对儿子言语上句句都是打压和否定。
看起来似乎是在激励孩子努力,殊不知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感到压抑和无力,甚至变得不自信。
后来,听说大伯的儿子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故意跟大伯对着干,破罐破摔,对学业再不上心。
千万不要盲目地打击孩子,给孩子泼冷水,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肯定他的努力。一味的打压不会帮助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养育的选择》一书中说道,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地会遇到很多小挫折,比如上课听不懂,不喜欢老师,和同学闹矛盾等。
父母不要事事包办,也无需人为增加难关,只需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让他们有底气自己面对人生的挫折,就已足够。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仅仅是养大孩子,更是要教育好孩子,让孩子以后能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
只有经历过适当的磨练,孩子才会成长,不会被一点点困难就打倒,他们会更有底气面对未知的人生。
真正的“挫折教育”,既不能完全拒绝让孩子“吃苦”,也不能刻意让孩子受虐。
为人父母,要懂得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烦恼,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