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的上半篇颇受好评,笔者在这里谢过。
上半篇是死学熬夜还不成功?学学这些学习方法[上班族篇],其中所提到的名人学习方法都是我在总结归纳之下得出的比较适合上班族的方法,也就是比较适合那些空闲时间固定且较少,希望在短时间内得到高效率输出,以及需要学习的多数仅仅是一个方面专业知识的人群。
下半篇我们将目光转向了学生。可以说,这本书中的学习方法,如果按照比例来计算的话,学生可以使用的方法比上班族人群要多一些,其中的共同学习法,相互促进法等方法更是十分贴切适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信对身为学生的读者会很有用处。
一:学生可以使用的名人学习方法
(1)学习语言的利器——结合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命名思考法”和木田元的“外语背诵学习法”
上篇提到过,德鲁克坚持有计划地进行自我管理,每次进行一项新的学习之前,他都会制定学习计划,然后抽出每年一定的空余时间去学习。当然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德鲁克的学习方法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高效的自我管理(即自控能力)。
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过以下类似的经验:
前一天给自己制定好的学习计划精确到分钟,但是第二天却因为睡晚了,计划全部要推迟,推迟着推迟着,就干脆不完成等到明天,第三天又是如此。
看到惨痛的英语成绩和试卷上错误多于正确的叉叉,想要增加自己的词汇量,但是整本字典,永远只记得一个“abandon”。这个词的意思是放弃,跟着我们也就放弃了。
翻开课本可以看到,上课的笔记在开学初的几面都字迹整齐条理清晰,但是到了学期末的那几面,就多多少少会又些潦草不上心。
我不能以偏概全说所有人都是这样,但至少上面这些情况都发生在我以往的学习生活中。
自我管理能力,即自控力,需要的是我们努力学习的觉悟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我也只能在这里写出来,让大家都对自己的松懈有所警醒,但这个,仍旧需要自我限制,书还有这篇文章都不能给你太大的帮助。
但是在学习语言上,至少是背诵和记忆上,将德鲁克的学习方法和木田元的英语背诵方法结合在一起是十分有效的。
木田元,日本的哲学家,他的翻译水平是出类拔萃的,这就来源于他快速掌握一门外语的技巧。
百度上找不到太多关于他的信息,但是使用必应(Bing)和维基百科(Wikipedia)是可以的,我没有VPN,所以不能登入维基百科的网页,在这里把查到信息的截图展示一下。
这位名人的学习方法听起来有些死读书的味道,那就是不断重复背诵:
第一天背一组固定数量的单词;
第二天复习第一天背的单词,再背一组同样数量的新的单词;
第三天复习第一天和第二天背诵的单词,再继续背诵新的;
第四天,第五天……;
一个单词到你认真记忆了五次之后,你就很难再忘掉它了,那么第六天开始,你可以不复习第一组单词,从第二组复习到第五组,再背诵第六组。
木田元将这种背诵方法称作滚动式背诵。
你一定想说背诵是不能学得一口好外语的,确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丰富的词汇量作为基础,我们才能在听说读写上有更大的进展。
顺便提一下,这种滚动式学习方法在没有看过这本书时我就在用了,当时不知道木田元同样运用这种方法,不过这样的方法确实帮我背诵了很多单词,新东方的那个绿宝书乱序版,我花不到两个月时间背诵了一半左右,记住的大概是75%,不高,但是帮助挺大。
再结合刚才提到的德鲁克的学习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对那些每天都希望按计划规律学习,将课余时间更好利用的学生十分有帮助。
如果你想要学习外语,开始这个学习方法,并坚持不懈,一定能成功的!
(2)大家一起学!——将福泽谕吉的“切磋学习法”和吉田松阴的“相互学习法”结合
自古就有先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不同的人相处还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样的道理,我们也总是将亲近的人划分为一个群体,譬如“一丘之貉”,由此可见周围的环境和人对你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学习上。
在中学时代,大家一定有过几个人抱团的行为,几乎是默认的,那些优秀学生总是和优秀学生呆在一起,不那么喜欢学习的学生也总是和类似的人呆在一起。甚至如果你和一个在家长老师看来不那么“好”的学生做朋友,他们还会跳出来阻止。我就有过类似的经历。
看起来很不公平是吗?实际上,到了今天,我反而有些理解我的老师和父母,我不认同她们带有偏见的做法,但是和好同学做朋友,对我们真的很有好处。
像我,多亏了中学时期我的室友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每次和她一起坐下来学习,就感觉能很快进入状态,效率也高了很多。
当你看到你的朋友在认真学习,你是不是会有一种要被落下的紧迫感,然后也跟着坐下来打开书本?
相反的,当你看到你的朋友在看电视剧,你会不会想,反正她也在看电视剧了,我没必要那么努力,我也看几集综艺节目吧。
再比如社交工具,你的朋友总是喜欢发朋友圈和空间,你是会选择时不时浏览一下,还是完全不对此报以评价,自己学自己的呢?
这种类型的从众心理也不是什么值得批评和羞耻的罪恶的事情,倒不如说,这只是我们作为活在群体中的普通人的本性而已。人是群居的,是需要社交的,虽然大家都不支持这样的从众行为,也不想要被不好的环境所影响。但无奈,在所难免。
那么上面的那些行为该怎样将之转向有利于我们学习的一面呢?
这就是福泽谕吉的“切磋学习法”和吉田松阴的“相互学习法”教给我们的。
福泽谕吉,日本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义塾大学的创立者。
他创立的义塾,给了学生自主自由的学习方式。在他的义塾中,学生们可以自发地开展活动,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学生们还会自己出试题来衡量自己的水准,同时比较成绩。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竞争可以变得非常激烈,但其目的并不在于打败对手,而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
反观吉田松阴,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教育家,屡次入狱的追求新时代的奇人。
和福泽谕吉不同的是,吉田松阴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没有限制过教育的人群,无论是农民,学生还是商人,只要来到他的私塾,他就教书。
吉田松阴的教学方式从来不讲究那些老师和学生之间清晰的区别,他坚信来的每个学生也都有能够教导别人的知识。在他的私塾中,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项,轮流当老师,相互学习而不是强迫学习。
学生们都学习很努力,但却并不是老师让他们这样做的,他们是被周围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的,同时在他们向周围的人传授知识的时候,他们自身的学习热情也在无形中高涨。
这两种方法经过结合,选出各自最有用的部分之后,可以用在班上成绩相同的同学们之间,或是一个宿舍的同学之间。
正是因为我们的天性让我们建立一个个这样小小的团体,当小团体在一起学习的时候,时间会固定,也会更自觉,更加规范。同学们可以比较每次课业成绩,然后比较对方的错题来归纳出每个人不擅长的知识点和类型,还可以相互教导。
其实最快掌握一门知识的方法是教授别人这门知识,所以这种方法能让你加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你学会更加熟练运用知识。同时这种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信在你增长知识的同时你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的默契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点燃你的熊熊斗志和激情!——香奈儿的“对镜观察法”和佐伯祐三的“激情点燃法”
刚才上面提到的所有学习方法,包括我在上篇“上班族篇”中提到的学习方法,其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就是:你想要学习!
那么生活中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态度有些消极,对学习这样枯燥乏味的事情提不起兴致的人。我认为书中香奈儿和佐伯祐三两位名人的学习方法对这样的人是很有效的。
香奈儿,奢侈品牌Chanel的创始人,女性活到璀璨的典范。
香奈儿六岁时失去了母亲,之后父亲又抛弃了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她在修道院中度过了一段尽是黑白色调的,灰暗的时光。但让人觉得惊奇并为之佩服的是,她的设计作品的主色调仍然是黑和白,那段惨痛的时光并没有让她回避并且痛苦,她反而接受了这一切,并且将它用双手塑造成美好。
香奈儿善于在逆境中创造顺境。她不掩饰缺点,却认为反而应该把最美丽的地方藏起来。
书中也提到,她学习时的吸收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但对于那些激发她灵感的人,她不会献媚,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带着香奈儿式的任性,有些强势地与对方接触。
她的两个原则:有规律的生活与在孤单中审视自己的精神。
作为一个女性,我在香奈儿身上多着笔墨。她由骨子里散发出的自信,那种优雅又迷人的高贵让我陶醉不已。她每天都会对着镜子,从镜子中的自己更清楚地审视自己整个人。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任何人都是极为重要的,而不仅仅是学生。
你必须要了解你自己是怎样的,是否暴躁,是否体贴,是否不会考虑他人感受,是否喜欢抱怨……等等,只有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你才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
人生就像是一个修补的过程,在成长中,我们的灵魂变得丰满婀娜。
再看看佐伯祐三,日本知名画家。
他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抱着怀疑和得且的态度,也有些踌躇,甚至还隐隐有些自负。但这一切会干扰他进步的因素全都在他崇拜的画家一句严厉的点评下烟消云散。
那一次严厉的批评才是佐伯开始蜕变的契机,他并没有躲避,而是直面批评,并且为了改变这一评价而努力学习,改变自身。
容易蜷缩在狭小世界中的人,更应该试着拿出勇气被彻彻底底地否定一回,被否定的经历在被你吞吃入腹,全盘接收之后就会变成你的骨,你的血,你的肉,变成你的动力,让你继续前行,前行得更远。
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多向比我们懂得多的人请教,不要害怕批评,而是要珍惜这每一次的机会,每一次和其他更优秀的人的邂逅,终究会把你带向更加优秀的人。
(4)学习也要劳逸结合——爱因斯坦的“张弛有度学习法”
和上班族篇中讲到的村上春树的长跑锻炼方法一样,爱因斯坦的“张弛有度学习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在强度上后者要更加小一些。毕竟要考虑到学生的日常和额外学习计划加在一起,如果还有强度锻炼会给身心都造成负担。
爱因斯坦,众所周知的伟大发明家。
爱因斯坦各个发明小故事我们都是耳熟能详,但是他热爱钢琴和小提琴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他喜欢在研究没有思路的时候拉上一曲莫扎特的小提琴曲,到了晚年更是爱上了钢琴的即兴演奏。这种方法能够让他的大脑充分放松,以便在最短时间内重返高强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一直学习显然是不对的,会压抑我们的心态,还容易让我们在学习的领域钻牛角尖,这种时候如果有乐器或是其他的业余爱好(可以是茶道,绘画,下棋等)来放松自己,对学习和生活都有裨益。
当然,如果没有那些爱好和技能,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是适量的刷刷微博和简书也是很好的选择。
(5)对于那些紧急备考的考生们——南方熊楠的“图书馆抄阅法”值得借鉴
我之所以在标题中说值得借鉴,是因为这个方法不同的人做有不同的效果。
像是我自己,每次考试之前,我翻阅课本和笔记,对于要考的内容,我室友的选择是背诵上面的知识点,而我就比较喜欢一边看一边将知识点重新制作一遍,以思维导图和结构图的形式,只是用这一次,下次考试也还是再做一份新的。不得不说,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笨也很耗费时间,但是对我来说很有用。
像是看这本书,从翻开书的那一刻开始到写完这篇书评,我一共把书看了四遍。
第一遍看书,同时画出自己觉得有用的地方,第二遍浏览,将有用的地方分为对“自己有用”和“写书评有用”,然后在第三遍,仅仅浏览对写书评有用的部分,简单概括一下写在电脑上,第四遍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去翻书增强印象,确保知识准确。
这样一套下来,就算是一开始感觉平平的书,现在也会收获良多。
二:只专注于一件事,才能做到与众不同
就想歌德的“限定法”提到的那样,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还是你想要多发展一门傍身的特长,只有“眼观六路,行为专一”才可以有所成就。
这并不是说你就不在意其他的事,譬如我写作,我不可能除了写作就什么事都不干,我还是要完成课业,还要背诵单词,每周都要光顾健身房和教练一起健身。只是你想要做的那些事,不要每个都只学一点点,选了很多最终却一事无成。
当然,这种事情都有例外。也有人什么都做得很好简直万能,也有人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没学会,也有人寒窗苦读十年却成绩不理想。在这些情况下,你的方法就很重要了。从挑选方法到实施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阶段的努力都很重要。
你在接收这些信息的时候,切记不可限制范围。但在你作为“个体”行动的时候,请务必学会限定一个方向,并且心无旁骛地努力吧!
到此这本书的书评上下篇就全部完成了,文笔粗略还请多多包涵。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用处。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