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心经典家人分享婚姻育儿
40岁小学老师和儿子在家里打扫卫生突然明白《大学》格物致知的意思

40岁小学老师和儿子在家里打扫卫生突然明白《大学》格物致知的意思

作者: 6bdafa444ee5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15:30 被阅读70次

40岁小学老师和儿子在家里打扫卫生突然明白《大学》格物致知的意思了。

尊敬的大家长赖老师,亲爱的家人们上午好!

我是来自河南周口的黄艺玮,大易网名河南旭妈,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很荣幸能和家人们继续分享我的读经心得,

今天已经是第8次来到明德之家日课堂,

我的分享主题是《旭妈读经说》(六)之"格物致知说"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格物致知说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是《大学》中的一句话.第一次读到时,很好奇,这是什么意思,就像语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式.

记得曾经问过一个同事,还是不明白,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读,依然不懂.

直到有一天,我和儿子在打扫卫生,突然明白,就告诉儿子:"我们不就在格物致知吗?就是《大学》中的那句话呀."

此刻我对这四个字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有些经典话语就是在生活的某个瞬间顿悟化开,

下面我从两方面来说说自己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有形的"格物致知".

现在我觉得它含有规划,布局,还可以是排列,有辞旧迎新这样几层意思.

格物在知至,在打扫卫生收拾屋子时就知道了哪些该要,哪些不该要,留下的是不是要重新规划布局,

然后再有顺序的摆放.突出个格局,讲究一个整体效应,那些有碍于观瞻又无用的东西就要送到垃圾回收站.

然后考虑家里面需要什么,是不是置办一些新物件,计划好就去挑选家里缺少的东西.

新的东西买回来,就会按照计划好的方位放置好.是不是也有辞旧迎新之意?

过年了,家家忙着置办年货,添置衣物,人也好,家里也好,都焕然一新,好像人人懂得格物致知.

人人都懂得生活就是要不断的辞旧迎新,这样才有奋斗的动力.

我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者在其他地方,随时都能做到格物致知.

第二:无形的"格物致知".

其实我觉得大家都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格物致知",就是我们的那颗心.

衣服需要换,家里的好多东西需要更换,

电脑也需要不断地更新,

唯有那颗心不曾更新替换.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自执一种固有方式在工作生活,

当遇到不如意时就会怨气冲天,对新的事物不考察,不思索地就拒之千里之外.

从蛹到蝶的过程是艰难的,蜕变之后会是一种全新的世界.

打破一种思维也是艰难的,

不打破更是艰难,

永远会觉得什么都不如意,什么都看不惯.

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学会自我突破.

每天在团队听早课,老师们不厌其烦,反复其道地给我们不断输入正思维、正能量,让我们每天都阳光自信,

"苟日新,日日新,做新民."

圣贤提醒我们,不只是要注重物质不断更新,

更要与时俱进,注重思想灵魂的更新!

让我们每天做新民,每天都是崭新的一页,

这才是人生该有的状态.

反观我们的赖老师,如果他不懂得格物致知,会有我们系统读经这样的创新吗?

在系统读经中,赖老师懂得了格物致知的义理.

在他教育孩子时,没有合适的教材,他去编写教材,因为懂得了哪里该舍,哪里该留,才有了我们现在拿在手上的一本本经典教材.

遵循圣贤教诲,在经典的智慧指引下,他努力精进,学经、行经、明经,

在其感召影响下,使用累积法学习经典的家庭,

在百万以上,还培养了一批优秀讲师,不久的几年内还会培养出经世济用的大易导师、行师和明师.

赖老师还提出了空杯心理论学说,就是让我们把以往的错误思想垃圾倒掉,以便更好地吸收新知识,让我们学会让自己的心随时归零,做到不断更新,革故鼎新,

我们能一直与时俱进,甚至能引领时代,真正的做到积小以高大,成为真君子真大人!

所以我们是幸运的天使,能够有缘读到这高能量的经典巨著.

除了感恩,我还能说什么呢?

经典来自生活而运用于生活,它从未离开过我们!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诗圣杜甫的诗《春夜喜雨》的内容.

当再次读起这首诗的时候,它让我多了许多的感慨.

我们的育心经典就如这春风细雨一般,在滋润着千家万户.

学习国学经典已是大势所趋,育心经典就是这领航的春风,无声无息地吹遍华夏大地.

育心是场及时雨,春雨贵如油,而它却比黄金还珍贵,让万众心灵得以慰藉.

育心用"润"化"燥",让我们找到真我的初心,让心归于平淡,宁静,朴实.

育心经典这场博爱的喜雨,普度众生,彰显天际的宽阔,大地的博厚.

这一切的因缘就是来自于一个普通的草根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为了自己的女儿,去寻找尘封千年的宝藏,

更因为胸怀苍生,又用一己之力去做推广,

希望全天下的父母孩子能有福气再次聆听圣贤的教诲.

把自己所有的育儿经验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众生,

他真的值得我们推崇和敬拜.

当然这背后的万千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们只看到一个挺起的脊梁,一座矗立的高山.

《道德经》中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我们的学习是从有开始的,

赖老师走在前,我们跟在后.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于平淡中彰显大义,他已经全方位地为我们的亲子读经搭建好了各式各样的学习交流平台,

有一对一的指导师指路,我们只需要听话照做,笃信笃行,就能达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通过系统读经学习,能真正地解决当今教育不能解决的难题,

让育心人人都能真正的受益良多,

让育心家家每天都走在育心的幸福大道上.

至今学习经典十个月,我最后想说的一句话是:四十岁才开始知道什么是生活.

育心后才是生命的开始!

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赖老师,感恩一切因缘!

其实岂是一句感恩能表达尽的!

今天的"旭妈时间"就到这里。

点评:

尊敬的大家长赖老师,亲爱的育心家人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浙江桐乡的沈亚芳,大易网名桐乡乐妈,很高兴能和大家相约在明德之家日课堂,感恩旭妈的精彩分享.

旭妈的名字很有意思,旭日东升的妈妈."苟日新,日日新,做新民"每天迎着朝阳,又是崭新的一天.

很有霸气,这个时间也成了"旭妈时间"了.

我们需要有这样的霸气,像太阳一样多多照亮别人,给大家带来温暖.

对旭妈的分享稿,我拿起来素读了两遍,觉得特别赞叹,进入育心短短十个月,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根妈妈何以有这等思维,开始给我们解经了,

还开设出了系列课程《旭妈读经说》,至今已经到了第六讲.

借用昨天卓远妈妈在养生群组里一句话:神了,神了,太神了!

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座的家人心中是不是有了答案?

付出,承担,积极分享,敢于上台.

一个优秀的家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这是成长的捷径.

旭妈说,《大学》中的一句话,问了同事,不懂,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懂,直到有一天,和儿子在打扫卫生,突然明白了.

所以说我们对经典的理解,懂与不懂,不是死读经典,而是在生活中感悟.

读经是一个手段,是熟悉它的,接近它的手段,

而真正的理解是在生活中,在我们平时的点点滴滴中.

对经典的领悟,不刻意,

是无为的.

今天旭妈给我们带来了对"格物致知"这几个字的理解,

她把格物致知分为有形和无形,有形的是整理物件,辞旧迎新,该留的留下,该去的去除.

"格"其实还有"定"的意思,定格在某处,也就是开篇说的止于至善.

让集中停留在至善地上,不再变换.

达到此长彼消的效果,最后致良知.也称为遏恶扬善,

就好比旭日东升,一切阴霾黑暗就消失殆尽.

所以,它涵的意义非常广博,不是简单的对物件的取舍.

我们知道在教育上有一种方式,叫取代式.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庄稼,取代了它长杂草的机会.

这就是大学里第一段就讲到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如果我们不掌握这样的自然规律,等到杂草丛生的时候,一味去除草,基本是春风吹又生,很难除尽.

所以,需要致知格物,知道先后,加紧种庄稼.把最有营养的稻谷种下去,等待着秋天金灿灿的收获.

旭妈引用了《道德经》中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我们的学习是从有开始的,赖老师走在前,我们跟在后.

榜样在前,我们知道了结果,简单跟随,一切善果,自然累积而至.

在"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篇中,旭妈说,育心用"润"化"燥",让我们找到真我的初心,让心归于平淡,宁静,朴实.

育心是净化我们心灵的过程,人人需要育心.

早上,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听到了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歌曲,记住了几句歌词:吃掉你的坏情绪,吃掉你的坏脾气,一口一口把你吃干净...

我们知道,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脏器,它叫脾,是主运化的,

在五行里称为中央脾土.

任何东西,入口都可以被它化掉,变成有营养的部分输送到我们全身运行需要.

女人是大地,是家庭中的土,所以妈妈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孟母高瞻远瞩,三迁故事流传千年成美谈,培养出了伟大的圣贤人物孟子.

孟母三迁是"格物"找善地,

当育心妈妈们找到了这样的善地,就定格下来,认真学习,努力成长,培养孩子优秀成才.

旭妈说,她找到了,在这里只要听话照做,笃信笃行,就能达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四十岁才开始知道什么是生活.

育心后才是生命的开始!

旭妈40岁进入育心,真正明白了"四十而不惑",在这里,我们可以延长我们的生命,

我们三十岁进入育心,我们能达到三十而不惑;

二十岁进入育心,二十而不惑;

我们孩子从小开始育心,阳光生活始终相随,代代而不惑.

一试便知!

人人育心家家育心,每天都走在育心的幸福大道上.

再次感恩旭妈的精彩分享,我的点评到这里结束,感恩大家长赖老师创建的育心学习成长平台!感恩家人们的陪伴与互动!感恩台前幕后默默付出的义师义工们!

欢迎互相关注,可以申请进团队与全国家人一起系统学习国学。

相关文章

  • 40岁小学老师和儿子在家里打扫卫生突然明白《大学》格物致知的意思

    40岁小学老师和儿子在家里打扫卫生突然明白《大学》格物致知的意思了。 尊敬的大家长赖老师,亲爱的家人们上午好! 我...

  • 我眼里的“格物致知”

    很小的时候有知道“格物致知”,但一直没有明白格物致知到底是什么意思。最近有一些体悟,分享与大家。 格物,格,拿来,...

  • 孩子犯错了,怎么批评?

    早上,我在打扫卫生,两岁的儿子在玩积木,家里一片祥和。 过了会儿,可能玩儿得没意思了,儿子一句话也不吭,把积木狠狠...

  • 精读打卡:如何实践心学《知行合一王阳明》第六章(上)

    格物致知 作者对照了朱熹和王阳明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格”是探究的意思,“物”指世间万物...

  • 守仁格竹的故事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原文是“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致”,意思是说穷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众所周知,...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而格物致知即明明德,“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物致知”即是“去人欲...

  • 王阳明心学 术语今读 (3)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及其格字 格物致知这句话源出《大学》,在汉学,宋学和心学,各自有三种解释。其他如司马光之类的“捍卫”等等...

  • 职责

    职位有高低,职责没有贵贱。这句话不论在什么样的企业环境下都同样适用,就好比小学老师和大学教授,小学老师就一定比大学...

  • 守仁格竹

    如何才能悟道?朱熹说:格物致知。 格,就是琢磨的意思——只有不停地格物,与事物亲密接触,才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理”。...

  • 格物致知 守仁格竹

    格物致知,意思是研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大学》开篇的三纲八目谈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要平天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0岁小学老师和儿子在家里打扫卫生突然明白《大学》格物致知的意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rg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