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如何引导孩子产生情绪的案例时,感触颇深。
案例是这样的:
一家四口带三岁的宝宝外出吃饭,孩子从椅子上下来不小心撞到桌子后大哭起来,这个时候在场四个大人的应对方式正好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引导方案。
妈妈:谁让你自己那么不小心,说了多少次要慢慢的,不要着急,看吧,又撞了不是?
爸爸:男子汉怎么成天总是哭,不许哭。
奶奶:哎哟,撞疼了我的宝贝孙子咯,都怪这个桌子腿不好,奶奶帮你打它。
爷爷:快看快看,电视里放你最喜欢的动画片啦,我们去看动画片吧。
分析
以上四种引导方案可以说是大部分家长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当时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但从孩子的整个发展路径来看,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妈妈表现出来的事后诸葛亮心态外加那么一点点的抱怨和指责,只会让孩子在将来的互动中更加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绪,除此之外也会慢慢的不喜欢主动和妈妈交流。
爸爸的严厉首先就不接纳孩子的情绪,甚至会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以认为哭是不对的,会惹爸爸不高兴。
奶奶的处理方式容易培养孩子遇事向外找原因,推卸责任的思维模式,不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失误而是一味的归因到桌子上,并不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担当与责任心。
爷爷的转移注意力虽然在短时间内止住哭声,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在孩子将来成长过程中并不能每次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都冒出一个帮他转移注意力的人不是吗?
方案指导
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先接纳孩子的情绪,首先自己不能烦躁抱怨,只有当我们先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后,才有可能引导孩子也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接纳之后帮助孩子释放掉负面的能量,然后通过共情关注表达自己对宝宝的关心和爱意,等孩子情绪过去之后耐心的剖析为什么会被撞到,以后我们可以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甚至还可以趁此机会多和孩子讲一讲如果受伤该如何处理等等。
随着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教育二字背后的内涵之一便是教学相长,育人育己,以文化人,推己及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