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萨德还没来得及正式落地,中国代购圈的半壁江山倒已被打掉了。
朋友圈原来做日韩代购的,都迫不及待地下架韩国货,纷纷表示从此专注日代一百年!某资深代购高调宣称:爱国面前无生意!
其实我差点就信了,如果不是因为突然想起来,多年前中日“钓鱼岛事件”时他好像也这么表态过,态度坚决得一如今日。
可是我前几天,刚在他那里买了POLA美白丸。留的评论是“货真价实,这个代购绝对很用心哦!”
不禁想到前几天很火的那个段子,有日系车主留帖:
“2012年,一个现代车主借着钓鱼岛砸了我的本田车,这个机会我等了五年。”
段子归段子,但也无意间道出了一个尴尬现状:爱国主义总爱绑架消费经济。这么多年都没变过。
2
2008年“抵制家乐福”;2012年“抵制日货”,2016年“抵制美货”。反正只要一有事,这类口号几乎都是传播最快,喊得最响亮的。
这大概与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关。老百姓的口袋里的钱多了,关于中国消费者买遍全球的新闻也络绎不绝,再加上近几年西方国家发展速度放缓,久而久之,很多人可能都产生一种“圣母”错觉,好像,全世界的经济体都是靠中国养着的。没有我们宽宏大量的买买买,“帝国主义”们分分钟崩塌离析。
比如,耳熟能详的标题《
如果中国人一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
》
再比如这次很火的《
赚中国人钱,还背后捅刀子,能让“乐天”继续乐下去吗?
》
这其中无不透露着一种奇怪的“大爷心态”,要不是我们买你的东西,你们连饭都没得吃啊!好像中国的“买买买”不过是对周边国家的一种恩赐。因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完全可以通过民族品牌自给自足。
简直和当年乾隆帝面对英国商业使团拜访时一样的心态。
1793年,他是这么告诉英使马嘎尔尼的,“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3
但商业最基本的原则难道不是“互惠互利”吗?
卖家收获利润,买家买到理想的产品和服务。本就是“双赢”的事情,又不存在强买强卖与欺诈等行为。怎么就成了“大爷来消费是促进你们的经济增长。”
这种自我吹嘘的做法真的很婊也很low。不要因为自己给别人赚了钱,就产生莫名的优越感,以为天然地高对方一等。你不是老爷,对方也不是寄生虫,若以此作为筹码做要挟不免显得可笑,若是抬升到道德高度,如认为乐天不仁不义之类的就更荒唐了。况且,做出购买决定时,也不是因为“我们互为友邦”,所以才选它的吧!
其实,民间自发抵制X货这种行为真的是老掉牙了,足有百年历史。不管你承不承认,一颗芳香的爱国心还真抵不上世俗“铜臭”。
今天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远没有20世纪初来得紧张。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因日本强占山东,也曾喊出过“抵制日货”的口号。当时日本的棉织品首当其冲。
就和今天的日本车一样,其实棉织品并非高端产物,中国自己也有不少民族品牌。
但尴尬的是,日产棉织品占中国棉织品进口总量1917年为51.8%,等到了1931年,已骤升至69.4%。
更不堪的是,经济学家俞宁颇研究发现,从1907年至1929年的23年中,日本对华输出额最高的年份分别是1925年及1919年。恰好这年都是抵制日货运动发生的年份。
END
所以,今天转发的朋友圈,很可能明天就被用来打脸。
重复一个与“抵制X货”同样老掉牙的观点,明天周一,大家好好上班吧。理性爱国,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真的比人家好的时候,自然就“成功抵制”了。
最后,爱国就爱国,不买就不买,但能不能别一爱国就不让别人买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