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脱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东西,它比好多人想象的更简单,它仅仅是心灵状态的一种智慧转换。
2、当下放下,放下解脱,所以放下就是解脱。
3、解脱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信得度,一种境界见即解脱。
所谓因信得度,相信自己念f就能往生净土,从此不用再回人间受苦。因信仰和虔诚而得到救度。
大手印就是见即解脱。当你的智慧与见地达到某个层次之后,“见”本身就是解脱。放下,不执著,就是解脱。
4、当你明白心性之后,在日常生活的不断磨练中,让你的领悟与生命融合为一、无分彼此。
5、快乐无须依赖无常的外物而实现,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虚幻的假象。
6、当你少了许多执著,你的欲望越来越少,也也就越来越清净。
有漏皆苦,无欲则刚。
7、只要净心,烦恼就会变成菩提,行、住、坐、卧,世间法的一切行为,就变成了利众。这时候,转识成智,五种烦恼也化为f的五种智慧。
8、明心见性之后,我们仍然必须时时提起正念,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地净化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心念,安住于明空当中,消解我们的诸多猜测与怀疑,将世上的一切都化为妙用,滋养我们的心灵,拓宽我们的心量。
9、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一种心灵的自主,是觉悟后不再被虚幻的外相所动摇的自主,是一种主动且坚定地做出选择的勇气,而不是一种盲目的固执。
10、束缚自己的不是外部世界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东西,而是自己认假成真的执著。转换视角,放下执著,就能得到心灵的自由。
11、“无念”是心中没有任何杂念,没有任何概念,没有任何标准体系,但同时真心又会随缘生起妙用,让六根为心所用,而不是牵着心走。心是主,六根是客。
12、无谓无心云是道,无心尤隔一重关。
13、不能单独地追求无念,要提起正念,安住于湛然空寂当中,同时用智慧的光明观照诸境,生起警觉。比如,吃饭时,要安住本元心,警觉并放松地品味饭的味道;喝茶时,要安住本元心,用警觉去品味茶的清香。你要慢慢地体会它,反省它,要观察那颗清净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