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唯有阅读清凉消夏。漫长而短暂的暑假,我用阅读来度过。几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相聚教师联盟,共读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一书,目前在读《观念与情怀》部分。
今天读到《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和《我追求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两章,他从“把自己放进故事里”“要自然切入”“要善于展开”“要有曲折波澜”“让学生走进故事”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做一个会讲故事的班主任。
他强调给孩子讲故事,就是追求一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如果我们满口说教,学生不愿意接受,我们就需要想办法让自己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并且故事一切要合理切入,不能用干巴巴的语文叙述故事,要把故事精彩描写,让故事更有感染力。想要吸引学生,讲故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或设置悬念,或变换叙事视角,波澜丛生的文章吸引人,故事亦如此。所谓讲故事,其实就是口头表达能力或是口头作文,我们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而不是暴力管理学生,亦不是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不停地说教。
作为语文老师,我的关注点更多的还是落在了《我追求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这一章上。
他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语文老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学问、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气、有胸襟。”然后他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列举了语文老师怎么成为合格的老师。
诚如他所说,课堂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主要就是学识的魅力。若想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源于学识上的人格魅力,就必须不断阅读。除了读教育类书籍,他建议我们多读些人文书籍。
另外他强调阅读不要有“明确的”功利色彩,不是说为了备课资料才去阅读什么书。我们阅读是为了充实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为了让我们能够给站在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地俯瞰我们的每一堂课。原本我自诩爱读书,但是读了教育类书籍才发现,自己读书的经历充其量是翻阅,没有充分调动为我所使用,更没有思维导图笔记。
关于教师必须有思想,也就是能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讲到很多老师喜欢念教参,完全依赖,离了教参就无法讲课。更是深有同感,不说别人,有时候我自己都是如此。试想一个只会念教参的语文老师,如何教出能独立思考的学生?学生思考的火焰只有用教师思考的火种去点燃。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岂能不思考?
无论是有情趣还是有才气,我认为都需要大量的阅读,胸有丘壑,方能下笔成文,出口成章,讲课才能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李镇西老师说语文老师就是过去的文人,文人就是才子才女,必须写一手好文章,有一副好口才。看到这里我后背开始流汗,若是这样的语文老师才是合格的老师的话,那太多的语文老师不合格了。试问我们自己都不能写出文章,怎么能教会学生写作文?关于这点儿,其实我认为不是我们不会写,只是我们不愿意去写,不管我们每天是记录百字还是千字,只要我们持续输出,肯定有有卡文的时候,我们知道就连知名作家都有文思枯竭的时候,何况是我们呢,所以为了写就要不断读,以输出带动输入,这样日积月累我们才能达到语文老师该有的厚度。
还有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胸襟,就是有民主教育的情怀。这点儿其实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别的科目的老师都应该做到。我们只有尊重学生,有平等、宽容的气度,才能真正赢得学生信服。
我也追求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虽然目前我还得太远,但蜗牛有恒,能到终点。相信在培养自己的道路上,只要坚持,每个人都能收获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