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下这个标题时,觉得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近日翻开微信,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让人印象深刻。文章里说,过年回家,三姑六婆热心关心你:赶紧结婚,要不就老了。赶紧买房买车结婚才是......
文章里说三姑六婆朴素的大实话,但她们善意的关心反而招致年轻人的烦恼、反感,甚至迁怒于她们。仔细想想,三姑六婆说的是大实话,也没有错,想想自己状况确实是如此,但是作者就是不爱听了,认为他们已经越过界,触发到年轻人的敏感。在城市里高楼大厦上班,却没有结婚、没钱、没房子、没车......让作者常常感到夜里脊背发凉。
这几天,被关于房价的文章刷屏。
三线城市,房价虽然不比北上广高。稍微努力点,还是能实现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自己拿一部分,家里给一点,都还解决首付——剩下的部分,要是结婚了,两个人一起供;单身汉买房,瞬间提升自身在相亲市场的地位。女孩跟你要一套房子结婚会认为这个男孩子是比较有安全感的。
可是至今没有房子,也没有车子的单身男性,就尴尬了。想想就觉得作者的担忧不无道理——确实是夜里脊背发凉,睡不着啊。
其实,在众人的目光、议论和自我心理暗示下,顶不住压力的就容易失去了自我。三十出头,要是在适当的年龄不结婚、不买房子,好像就不是人生的“标配”,被当做奇葩一样看待。孩子亲戚、朋友、同事、领导的关心,还有同龄人结婚生子,甚至二胎孩子也出生了,谁谁买房子、车子了.....会把三十出头的男生压垮,他们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影响着男生,从而在舆论压力下抬不起头,被别人认为这个人不行。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宝宝心里苦,也就自然而然了。
2、
那是不是没结婚、没房没车人生就不是标配,人生就从此低人一等了?好像三十出头没结婚,就像怪物和异类一样。虽然别人的话有道理,但还是要有所区别。
有的人没结婚,是因为自己因为事业和种种原因耽误了。这样的例子,在大城市里打拼的青年人人感受最深。具备高学历、而且事业有成,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就是没结婚的大有人在。有个师兄,今年三十五岁了,大学毕业刚24岁,拼搏到现在,自己创业,开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早几年买了房,也打算在深圳扎根了,可就是没有结婚。作为师弟,感觉到师兄比较孤独,现在都是老总了,按理说各方面都吃得开了,至今都还没结婚是有些晚了。他曾经跟我说,这些年忙工作给耽误了,之前谈的三个女朋友都分手,越是岁数大了,越是不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面对家里人的催促,他每次都是笑笑,久而久之父母也拿他没办法了,很久才会唠叨他一次。现在生活质量挺高的,和朋友们徒步、健身,练出一身腱子肉,还热衷于参加各种马拉松,朋友圈里晒出的都是帅气十足的照片。
还有一个女同学,30岁了,也还没结婚,但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努力工作,生活中还喜欢旅游和礼佛。更要命的是,并非音乐专业的她,还弹得一手好古筝。她告诉我,她加入了一个旅游项目,现在每个月都存钱进去,以后有空了,可以到全世界旅行。她说,她不是不婚主义者,只是没有遇到了对的那个人。几年前遇到了错的人,让她痛苦不已;而现在,自己想清楚了,也不着急,不为外界压力所动,要把自己过好了,等待那个对的人出现。
他们都具备了一种调节自我状态、愉悦自我的的能力,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
他们对爱情还是有期待的,只是没有遇到好的,他们愿意用更长的一段时间去等待。
结婚,迟点就迟点,也别再指责他、怪他了。因为他本来找不到女朋友,到现在也没结婚也已经压力很大了,很难受了,难道他就不想早点结婚吗?
只是,拜托再给三十岁还没结婚的单身男女再多一点点找寻的时间,再给多一点包容和理解给他们。
毕竟,他们真的不是怪物和异类,或者他们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另外,面对父母的唠叨,或许我们应该看成是对子女的殷切关心和期待,他们只是觉得我们到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是为子女好。作为子女的,快马加鞭也好,慢半拍也好,千万不要恶言恶语相向父母,听了打个哈哈过去,表面附和,听进去了,心里明白该干嘛,也就得了。
粤语俗语中都有讲“好嘢沉归底”,说的是好的东西,总会到最后才出现。这可以归结为等待的意义。等待不等于消极懈怠,而是要“积极等待”。
何为“积极等待“”?那就是要主动行动多一点,“想太多”少一点。天下不会掉烙饼,当然更不会掉下林妹妹。更不会今天相亲,第二天就结婚。总是要去认识、相处才知道合不合适。
3、
作为这个时代独立的个体,怎么可能非要活成别人嘴里的样子,别人家孩子的的人生“标配”?
嘴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管不着。我们能做的,至少可以好好地活在当下,可以做好自己。
“社长从来不假装”公号里说三十不婚非怪物,很有道理。
拥有了赚钱谋生的技能和愉悦自己的能力,在三十出头没有结婚的岁数是要拥有的能力,然后再拓宽社交圈子,多参加活动,保持学习和进取,丰富自己,那个欣赏你的人或许就会出现了。爱情有时候就是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而是刚刚好,原来你也在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