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消息,说是今年的春运已经正式启动了,突然有点激动。虽然自从去年回到西安之后已经无需赶春运了,但是那些年在春运中留下的点点滴滴依然在心中涌现。
1
第一次参加春运应该是2012年的春节。那会儿刚刚大一。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自己一个人坐过火车,虽然具体的流程都清楚,但是莫名的还是有点恐慌。那会儿比较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不同院的老乡,我们结伴而行。承蒙一位叔叔照顾,一直把我们送到了北京西站。那会儿我们还比较傻,特别担心错过火车,于是下午六点的火车,我们大概中午一点就从学校出发了,到北京西站大概也就是三四点的样子,我们在候车室等了很久很久。
候车室了很多人都拎着大笔大笔的行李,或者是抱着年幼的孩子,累的不行的时候直接把行李在地上一堆就地而坐。总觉得候车室可能是最不讲究形象的地方了,但是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回家的欣喜与期待,让人看了也不由的欢喜。
2
之后几年随着在北京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对北京的交通系统也越来越了解。所以以后大概六点左右发车的车,我四点才会从学校出发。这样正好会赶到开始检票的时候到火车站,一般可以直接进站上车。
记得有一年回家的时候,没有抢到卧铺票。只能买坐票。从北京回家大概有十五六七个小时,我一个人几乎不敢离开座位,只能蜷缩在座位的角落,借由看书看剧转移注意力。硬座车厢与卧铺最大的区别在于晚上不关灯,这对我这个光敏患者来说简直可怕,几乎一夜无眠。
从河北段上来一伙儿大学生,他们精力充沛的简直可怕,他们在一起吃凤爪、嗑瓜子、打扑克,呼朋引伴,笑声充满整个车厢,整整折腾到了后半夜两三点的时候,才慢慢平静下去。等到人们都渐渐的进入睡眠的时候,车厢传来此起彼伏的打呼噜声,即使细微的动作,声音都被放大。
我依然还是睡不着,明明已经非常的累了。我只能拿出一本书来看。还记得那会儿好像是在看一本书叫《大人的友情》,刚上大学的那会儿,对所有关于友情的东西都非常敏感。既不想让多年积淀的感情丢失,又不知道如何去维护。那会儿刚满18岁,我第一次害怕时间以及我们在这个时间流逝过程中不断的失去什么。书写了什么已经不太记得了,但是有一句话还是让人很伤感。
长大后,无论再好的朋友随着生活境遇的不同,已经很难再去找到共同话题了。我们唯一能聊的话题无非也是当年在一起的事情。
在火车上读书,大概是我最全神贯注的时候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扰你,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散注意。一般如果快的话,十五六个小时的火车,我可以看完两本书。而且当世界都安静了的时候,我们反而容易陷入更深邃的思考。
终于到了早上,感觉坐了一天脚都有些肿了。但是随着八点多火车到站的声音,是所有的不眠、水肿、没有吃早饭等等都不重要了。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挤下火车,出战,心里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回家。
当真正坐上回家的大巴车时,心里只剩下满满的欢欣和幸福感。
春运就是这样一件让人又苦又甜的事情,载着人们的希望,带来人们的团圆。
3
春运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比较糟糕的事。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以及满满的归心似箭,在火车上人们的心情其实是属于一种暴走的边缘,任何细微的小摩擦都可能会化成大的争吵。最常见的大概是跟座位有关了,你占了我的座位,你挤到我了,你的行李真的太大了,等等都可能引发战争。有时候直接战争无关对错,大概仅仅是一种情绪的爆盆。
我总是很害怕这种冲突,一来是觉得毫无意义,二来孤身一人在外总害怕被殃及池鱼。直接目睹过我们车厢有人话不投机,几乎打起来,幸好乘警及时的赶到,进行安抚。
春运期间,在人来人往的火车上,我们每个人确实需要拿出比平时更多的耐心和修养。毕竟大家的目的都只有一个,我们都是为了回家过年、都是为了与家人团圆。
4
等到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宝鸡与北京之间通了高铁,时间有十五六个小时缩减到七八个小时就OK,我也不用再在晚上熬一整个通宵了,早上八点坐上火车,大概下午四五点就到家了,火车疾驰习惯了十五六个小时每次我总觉得坐高铁,时间在火车上稍纵即逝。不过费用还是很贵就是了,如果有的选择我还是喜欢买卧铺,睡一觉就到家了,那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去年回到西安之后再不用赶春运了。有时候想想回到西安其实失去挺多,尤其是在工作机会的方面,很难像北京那样任性的去找工作了,作为文职类的岗位,薪酬在西安低的要命。但是即使这样,能换来与家人团圆的机会,能够一年多回两次家,我觉得也非常的值得。
家,永远是一个最有诱惑力的词语。团聚,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
我的春运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但还有更多人的春运故事,仍然在年复一年的继续着。希望在今年的春运中,每一个回家的人,都能平安的到家,合家团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