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二刷了《活着》的时候,就想写些什么,只是因心情略为沉重,不知如何下笔。
其实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剧版的《活着》,叫《福贵》,演福贵的是在《宝莲灯》里演哮天犬的演员,我是在看完余华的书后才隐约想起记忆深处那个爱跳花鼓戏的福贵的。
花鼓戏是剧版赋予福贵的特殊喜好,书里的福贵是吃喝嫖赌邋遢的典型,什么都不会,在输光家产后只能硬着头皮去种地;在电影里,福贵的特长是唱皮影戏,电影里加入的皮影这一元素,也很好地暗示了“生而为人,我们都不过是命运的傀儡这一要义”。
我们以为的顺从或反抗,我们的屈辱或荣耀,到头来都只是被系在骨缝里的棍棒操控着的演出,从来由不得自己。
图片来源微博@云朵插画有人会说,《活着》这个故事,是余华刻意堆砌的悲剧,也有人反驳,说这样的悲剧正是那个时代最为真切的百姓生活,人们逆来顺受,只想留一口气活着,可世界从不顺应人意,天灾和人祸总是不间断地到来,一次次摧毁人的生命和意志。
我并不同意前者。
但这样的故事,无论是以文字或是影视的形式去了解,都使人心中生不出半丝快乐的情绪。
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过于囿于艺术形式的故事,认为生活的苦难在这里被无限放大,你或许会认为这很真实,这就是那个时代该有的模样,虽然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苦难,但仍有千千万万类似的体验发生在世界上的某些角落。
如此想来,才不觉得那么难受,才能在为“福贵们”悲伤时也为自己庆幸上一把,才更能感知生活和生命的美好。活着本身没有意义,我们活着就是在创造意义。
图片来源微博@云朵插画余华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记述了福贵的一生。
语气之平淡,平淡得听不出主人公语气里有几丝波澜,却也正是如此,才更让读者觉得悲从中来,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我们从中看到的是福贵的不幸,但就福贵本身而言,经历的这些所谓的苦难,是他自己的酸甜苦辣,无需表现出受尽折磨的悲伤。
如杨绛所述:“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他们只会在心上流泪。”他无需有讲述不幸时该有的语气,这种淡得像白开水一样的叙述,很多时候比痛苦哀嚎更有冲击力。
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使人在故事里悲福贵的“少年游荡,中年掘藏,老年做和尚”,悲家珍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我欲好好过日子生活偏不称心意“,悲那个时代的所有无辜者。
千千万万个福贵,就那样悲戚地活着,体验苦难,顺应生活,然后被折磨和背叛,之后更加顺从,如此往复,终此一生。
这是余华选择的表达方式,他笔下流淌着的其实不只是福贵一人的不幸,而是生活最原始的本就狰狞的嘴脸,他身上发生的所有故事,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图片来源微博@云朵插画真的惨吗?当然惨!年轻时候的富N代,家里有百亩贡田,二老健在,有贤良的妻子和活泼的女儿,可却不懂珍惜整日吃喝嫖赌,更是在别人的套路下赌钱输掉了全部身家。
福贵从当初那个狂傲不羁的富家少爷,到贫农,再到新中国那个年代最底层的老百姓,成为了卑微圆滑的耕作老牛般的存在。
突然从云端跌下,曾经住得有多高,现在摔得就有多惨。
书里的福贵在跌落之后成为一届贫农,住在茅草屋里以种地为生,甚至因为养不起儿女一度将女儿凤霞送人,后来的日子里与生活交手他也未被善待。
生活一次次用亲近之人的离去将他凌迟,最后独独留下他一个百无一用满目沧桑的老人尝尽人生至苦后独自留世活着,陪着他的只有一头同样耕地也不着劲的老牛。
相较之下影版的福贵还是一个幸福的人,虽然也有亲人的离去,但影片终结的时候,妻子、女婿外孙都好好地陪着他。
编剧的善良,让他有一个温暖的结局,可生活在那个年代命运从不待人以温柔和善意。苦难总是如同滔滔不绝的海浪拍岸袭来,打得人身上全是海水的咸腥味,弥漫在每一寸肌肤上,刻进每一条皱纹里。
图片来源微博@云朵插画其实故事里最让我感慨的还是那些短暂出现又很快离开的人。
他们也许在上一个镜头里还是鲜活的生命,可下一秒便化作光与影消逝了。福贵的父亲被气死,母亲病死,这些老人的离开其实引不起我们多大的悲伤,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各种非正常性的死亡才是真正拨动我们心弦的手。
生命就以那么脆弱的形象铺陈在你眼前,抛开生孩子、软骨病这类不说,就连吃馒头,吃豆子,献血这类最平常不过的小事也能抹去一个生命在世间存留过的痕迹。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作者和编剧在影、剧、书里给相同人物安排不同死法的原因所在,无论做怎样的改变,他们的命运总是相同的,总是在还没来得及经历活着的幸福就匆匆离去。
有庆没有吃饭盒里的饺子也没睡过一次好觉就离开了,凤霞好不容易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却没来得及陪孩子长大也离开了,书和剧里,家珍、二喜、馒头(苦根)也都相继离开。
不知道离开算不算是一种解脱,才诱得他们陆续离开福贵,也离开这充满苦难的人间。
这样的人生,仅是了解,就是一种折磨,使人产生长时间难以淡化的悲痛感,生活清苦避之不及就罢,连活着也成为了奢侈的念想,何况亲历。
图片来源微博@云朵插画故事里没有人是命运的对手,没有人战胜命运,福贵也没有。
他能避开所有的灾难活着不只是因为主角光环,笔者需要留下一个人来将这些他人的苦难一一讲述,附在自己的苦难之中,也是因为活着就是福贵生命本身的意义。
意义,“意”为有日立于心上,“义”为交叉路口渺小的一点。
每个观影者,或是读书人都在不约而同地追求活着这部作品的意义,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却都一样地为福贵的经历感到难捱的悲痛,因为福贵不是一个人,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
他们如此顺从这个世界,世界却不肯垂爱这些苦难中生活的他们,也不肯垂爱那个被苦难填满的时代。
一直活着,就能旁观人情冷暖,经历适应时代更迭,逆旅再多,也要前行,因为没有死,所以依旧要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能赋予生命意义。
这是“福贵们”教会我的,也是“余华们”表达出来的我所能见到的意义,。
这些都是我们难以承受的日日夜夜的真实,而我们是难以承受这些真实的人。
图片来源微博@云朵插画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碎碎念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