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叶千金
网友求助:
老师你好,我跟女友在一起八年了,不是不想结婚,可是一提到结婚我就头大,也不是不爱她,我很爱她,这辈子我就想跟她在一起,但是就是无法说服自己跟她结婚。
我们是大学里的校友,因为在同一个社团她非常有才情,又很安静,看到她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她就是我命中注定的人,所以我主动追求她,她答应我的那一刻我觉得全世界最幸福的就是我。
毕业后我们选择在上海工作,前几年我们忙着工作,忙着一点点给自己积累经验,没有时间和心思想到结婚,我也很喜欢那个时候的状态,我们互相支持,帮助,在事业上我们都没有辜负自己。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我们就年过三十了,三十岁好像成了女友的一个转折点,她忽然不再关注事业,一门心思想结婚生孩子。
我不是不想给她一个家,但是心里就觉得没办法接受婚后的样子,觉得想想都窒息。我也知道这样是对女友不负责,可是最后还是没过了自己这一关。
上个月女友下了最后通牒给我,说是给我一个月时间,如果我还是不能跟她结婚她就选择别人。我被她逼的走投无路,可还是不知道怎么答应她。
一个月过后,她发信息给我说她有新男友了,我去找她发现她只是在吓唬我,不过那个男的确实一直对女友有好感,也一直在追她。我现在该怎么办?
叶千金回复:
您好,感谢信任!
张爱玲说,最怕的是,一个有才的女子突然结了婚;朱德庸说,恋爱是两个人散打,结婚是两家人群殴。可见,对婚姻的恐惧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尤其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恐婚”
更像流行病一样,“传染”给不少都市男女。
恐婚现象是如今未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多发生于25~30岁这个年龄段,而以30岁上下且收入较高、恋爱(或是同居)时间较长的白领“恐婚”尤为严重。
男性和女性恐婚的理由不太一样,女人说得最多的理由是害怕将来遇到更喜欢的人,而男人说得最多的理由是,在还没有更好的经济基础时,婚姻会令他倍感压力。
从现代社会来看,这是正常的。当一个社会发展到欲望大肆繁殖的阶段,人们对于幸福的安全感也随之降低。当感情关系都变得不那么稳定时,人们便会开始害怕‘确立关系’。一些人恐婚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残留着一些来自童年记忆的阴影,而不代表婚姻真的有那么糟糕。这部分人首先应该做一些心理辅导,多去接受认识一些积极正面的幸福婚姻实例,慢慢地去树立一个积极的婚恋观。
当人们开始恐婚,说明现代婚姻关系和婚姻观念确实到了一个需要变革的阶段。在生活中,曾有过恐婚心理的人很多,但真正选择独身的人却很少。因为独身的人,尤其是独身的女人,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这么简单,更需要能力,一种能够独自一个人应付整个社会的能力。如果你自认没办法独自完成自己的一生,那或早或晚还是要选择进入婚姻的。当然,在此之前,可以选择延缓婚期,但一定不要放弃机会,毕竟合适的结婚对象,也并不是经常能够遇到的。
恐婚族背后是对婚姻质量的高要求。逼婚和恐婚的人同样多,并且以男性居多。很多女性都认为30岁前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为此她们的做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共同的是缺乏对婚姻的安全感。”他说。他介绍,恐婚的表面理由多种多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不是出于真心地希望结婚,而是多来自外界压力。例如对象是亲戚朋友介绍的,缺乏感情基础,又或者结婚是由于对象或明或暗的强烈要求。有些人则可能受到周围的亲人或朋友糟糕的婚姻经历的不良暗示。
恐婚族出现的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高要求。和以前的婚姻相比,人们对婚姻有更高的期待,当现实与理想出现反差时就会出现恐惧。
对恐婚族来说,如果并不想奉行不结婚主义,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可以先问自己,确定是不是爱对方,其次是在婚前对婚姻生活进行规划,并和对方多交流,尽量克服对婚姻的恐惧。
社会因素
“恐婚族”多为“80后” 第一是社会因素。要结个婚真的很不容易。买房子几乎要花掉全部积蓄,还要背上沉重的供楼负担,又要准备一大笔的结婚费用,这对很多年轻人而言都是一道很高的门槛。如果正好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又不稳定,就很容易就把结婚当成一种危途,不愿结婚;
2008年年初,中国社科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中国登记结婚人数在持续减少,初婚年龄显著推迟。2006年,上海男性初婚年龄平均为31.1岁,女性初婚年龄平均为28.4岁;北京初婚年龄男性为28.2岁,女性为26.1岁。
在此次调查中,将近半数的人(44.4%)认同“恐婚族”多为“80后”,41.4%的人认为“哪个年龄的都有,但人数都不多”。同时,超过半数的人(51.7%)认为“恐婚族”是正常现象,持相反观点的人数占28.4%。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石林认为,“恐婚族”哪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但是面临婚嫁的年轻人主要是“80后”。他们在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同时,整个“人生”也随着往后推移。而“80后”独生子女比较多,由于家庭的宠爱,心理成熟度较之其他年龄层次的人要晚熟,而且因为接触社会时间不长,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产生的种种焦虑使他们对婚姻产生恐惧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心理因素
部分未婚男女产生心理阴影,对婚姻失去信心 第二是心理因素。由于社会上婚姻失败的例子太多,离婚率高,再加上第三者插足、婚外恋、包二奶等现象较多,使得部分未婚男女产生心理阴影,对婚姻失去信心,认为与其结婚后遇到这种情况痛苦万分还不如选择不结婚。
在调查中,虽然对社会的婚姻环境并不乐观,但是高达71.1%的人还是愿意“相信白头到老”。
“‘白头到老’当然是婚姻的理想状态。很多‘恐婚族’之所以‘恐婚’,就是担心自己的婚姻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石林认为,“恐婚族”大部分都是责任心很强的人,如果意识不到婚姻意味着什么,根本就不会恐惧,很轻率的就可以结婚,遇到问题又很轻易就离婚了。“恐婚族”一般对自己很了解,对婚姻很慎重,他们会理智地考虑到结婚之后的情况和后果。
石林建议,如果“恐婚族”想要结婚又“恐婚”的话,就要找出自己“恐婚”的原因所在,在婚前完善自己,让自己成长,在欠缺的方面做好准备,那么将来进入婚姻就不会遇到麻烦。
“而对于那些因为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有关的‘恐婚族’,比如父母婚姻不和谐或者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人,就要努力使自己消除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学会爱,学会和对方建立亲密关系。”石林说。
自身因素
2008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的调查表明,当前社会结构的转型已成为影响人们家庭生活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迅速转变为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不但在小型化,而且越来越趋于不稳定。
“结婚,男人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想到房子、孩子等问题,就感觉压力很大。想得越多越觉得没底,好像总也做不好结婚的准备。”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张磊和女朋友在一起6年了,但是婚期却一再延迟。
“当前社会,人变得越来越现实了,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某外语培训机构员工陈小丽说,她有时候连自己的感觉都无法确定,更不要说去完全信任对方了。
石林表示,“恐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漂”着的,来自不同文化环境和成长背景的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但很少有机会能深层次互相了解和认同,高速流动的人群也加剧了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离婚率越来越高,信任体系的缺失给社会婚姻状态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次调查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人(35.7%)认为当前社会没有良好的“婚姻环境”。58.8%的人认为在“信任对方”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结婚。
适婚男女不结婚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婚姻都是很幸福的,我们还是希望适婚的男女能创造条件尽早进入婚姻殿堂。毕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成年男女都应该负起责任来,过上健康、正常、和谐的家庭生活。
不结婚理由:结婚=服刑
不结婚理由:心还很野,担心无法对婚姻负责
不结婚理由:当爱变成习惯,婚姻就变得令人犹豫。
不结婚理由:结了婚的女人=减价货物
建议:
人是社会性的,婚姻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所以说排斥婚姻,也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对人生的心理发展也会有影响,所以对于婚姻恐惧症,我们要适当的调整与克服。对于婚姻恐惧症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将步入婚姻之中时,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多与对方进行沟通,缓解面对进入婚姻的恐惧与焦虑,增强对婚姻的安全感与信任感。
2、调整不合理的认知,一般来说有婚姻恐惧症的朋友,自己或者说亲人与朋友都会有一些失败的婚姻,而这些婚姻在心中出现了心理阴影,导致对婚姻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认知。
3、接受心理辅导,向心理咨询师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来具体的分析产生婚姻恐惧症的原因,并进行心理辅导来调整。
恐婚,你不是一个人,你需要面对你自己的问题。
祝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