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宋丨风雨斜塘土地庙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1-12-08 18:23 被阅读0次

    近几十年来,城镇面貌变化非常之大,家乡的老屋、老树、石桥、寺庙、小河一起都在城镇发展中消失殆尽了,连想找回的余地都没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那种家乡再也找不见了的怅然若失之感。

    在苏州这次疫情流调中,都算不上景点的工业园区斜塘土地庙突然走红了,因为它是苏州少见的宋代古建,吸引了不少人的注目。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作为一方乡民的精神文脉,寄托了百姓祈求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近几十年的大修大建,村子原来的样貌几乎荡然无存。还好土地庙还在,只要土地庙在,家乡就没有走远。

    斜塘土地庙初称明大王庙,特别不起眼,别说外地游客,可能连当地人对这个地方都不是特别熟悉。但这个土地庙和玄妙观三清殿、东山杨湾轩辕宫、虎丘二山门断梁殿是苏州仅存的四大宋元木构建筑,极为珍稀。

    斜塘土地庙并不在市中心,也不在景区内,而是藏在独墅湖图书馆后面,西距独墅湖300米,东通吴淞江,西连独墅湖,只有附近的居民会偶尔过来散散步。

    从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穿过,沿着竹园小径,来到河边,微微水波,菖蒲鸢尾簇生岸边。向右行,一座名为永安桥的平粱式古石桥横跨河面。南宋年间留下的永安桥年代久远,保存至今,历史上是连接斜塘与车坊两镇之间最捷径的陆上通道。

    桥外侧呈弧形,造型美观,灵芝图案雕刻精细。桥身两侧杂树丛生,古藤缠绕。桥下,碧水淙淙。站在桥上隔湖望去,远山、古城、独墅湖、归帆、水鸟全与桥身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亦古亦今的江南水乡图。

    绿荫环抱中,隐约浮现着一座群落的建筑,白墙灰瓦,宽墙窄门,斜塘土地庙恍如一艘水墨江南的画舫,檐下悬小小铜铃。

    在桥与庙组成的区域,是旧时庙会的举办地。庙里除约定俗成的节日外,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都会举行规模不一的祭祀活动。

    庙门上挂了两个罗汉的画像,两侧有红底金字对联:北望中原金戈铁马秋风残阳怀先祖南居斜塘碧水芳草王墓土地慰流民。上面的匾额写着:厚德载物。

    令人不解的是,土地庙不是采用吴地建筑座北朝南的规制,特别是庙宇更讲究正面朝南,而斜塘土地庙采取了座南朝北的方位,显得与众不同。

    根据专家考证:斜塘土地庙是由北宋末年的王族流民所建。北方流民因为不忘故土先祖,想念以前北方的朝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失地,所以建设了朝北的土地庙以告慰先祖,这与“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现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土地庙是南宋厅堂建筑,庙小地少,总共才100多平米,仅仅一院一堂,呈“T”字形。“一”为正殿,“T”为廊庑。 廊庑的四角供奉着诸菩萨神像,东北方和西北方均为观音菩萨,东南方为陈王,西南方为玉皇。这种廊庑式的结构,祭拜活动可不受雨天的影响。

    绿树婆娑,曲廊廻折,使这座小庙环境幽雅,结构小巧玲珑,颇具特色。从宋代至今未作变动,现存平面布局为宋代原貌。

    过木门槛,进入庙。门槛内几盆常见花草,细条砖石铺地,长方形院子,除北面,其他三面有长廊,院子中间土地堂面北临河,大门左右两边厢,右屋供应香烛、纸钱等祭祀用品,左屋为供奉之用。

    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翘角脊瓴,庙宇外形状如展翅待飞的鹏鸟。殿内石柱上端头平,置斗拱结构承压,柱头上大梁桁条均用大木料扁作成椭圆形,柱础为正方形鼓墩石,敦厚、稳实。

    正殿正中供奉着土地公公和土地奶奶的神像,圆脸长眉,面目慈祥,身着金碧披风。神龛前面一长红木桌,有香烛香炉,花果供奉。桌前是红色功德箱,黄绸跪垫。

    堂左右还有观音和西王母的神像,尺寸略小,但是香火不错,有信众供奉的小神像和十字绣神像,摆满神龛,观音桌上供奉着糖和花生。

    南侧有一角落栅栏围住,里面立着两个差役样人像,各牵一匹马,马型粗糙,但是露齿而笑。大概是土地的仆佣马匹,土地和其他地方神仙拜访往来时可以用到。

    斜塘朝北土地庙“有江南袖珍小庙”之誉,谚云:“先造王墓土地庙,后修观前三清殿。”可见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故土地庙虽没有大庙之器宇轩昂,金碧辉煌,但它那古朴的身影,宁静的环境,让我觉得更具亲近感和亲和力。

    绕着院子,回到庙门口,看见立着的石碑,碑上介绍土地庙始建于南宋,砖混结构,楠木梁架,历史悠久。 斜塘土地庙从建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沿袭了宋代的工艺。

    土地庙是祭祀土地神的场所。祭祀土地神是吴地的一种传统民俗,表达了百姓对生养土地的崇拜,以及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盼。据顾震涛《吴门表隐》所载,至清代道光年间,苏州共有大小土地庙七十余座,足见其在民间的地位。但到了今时,能够像斜塘土地庙这样完整的,平面布局保持宋代原貌的,且建筑特色细节如此明显的,几乎可以说它是硕果仅存。

    90年代初,苏州工业园区开始规划建造,因为当时斜塘整个片区都需要推平以适应园区的大修大建工程,土地庙作为一个文物建筑就涉及了去或留的问题。其实当时的斜塘镇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庙宇,但最后留下来的也仅有这个土地庙。因为当年的村民强烈建议保留土地庙,再加上专家踏勘发现这是稀有的宋代古建,且建筑结构保存良好,所以被留了下来。在1997年召开了土地庙维修开发论证会,之后市政府拨款重修并很快就修缮完毕了。

    与建筑物紧密相连的是生活,与斜塘土地庙紧密相连的就是斜塘村民的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生活也是江南水乡民俗的一个切面。即便它不是什么宋代古建,没有什么文物价值,它的精神价值在村民心中是宝贵的。

    如果稍微留意,我们会发现,土地庙的生命力很旺盛,在历史的发展中,土地庙也经历了很多的波澜,曾经被拆毁又曾经被重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宋丨风雨斜塘土地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no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