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爸去了一趟北方,带回来两个新疆当地菜,手抓饭和羊肉拌面。
据他说,晚上11点,街上亮亮堂堂,如我们当地的羊肉冲汤那般,饭店靠门口位置会支起一口大锅,抓饭估计是早上就焖好的(这是他的猜测,并无真凭实据),然后中午卖,晚上卖,反正食客络绎不绝,吃拌面的也不少,在他眼里羊肉抓饭和拌面一样美味,如今说起来还是眉飞色舞。
回来后最先实验的是手抓饭,味道嘛,对于不爱吃羊肉的我来说,一言难尽。另一个羊肉拌面,就是我们这儿的炒拉条么,名字不同罢了。
这题我会做。
今天中午,在网上购买的正宗来自新疆的拉面回来了。
正好有去库存的需求,把一块七瘦三肥的猪肉拿了出来,切片腌制,又准备了一把胡萝卜丝,一把木耳丝,一个露天番茄切碎。当然,这道菜的灵魂仍是新疆人最喜欢吃的皮芽子——洋葱。
先把面条煮熟,再放入凉水中,冰一冰。这么粗的面条,单是煮就用了8分钟。
放入肉片炒香,依次加入红萝卜丝木耳丝,再加入番茄碎和面条,把所有食材进行搅拌翻炒,快熟的时候放入洋葱丝。
香气扑鼻,味道非常棒。
吃着拉条不由自主就想起了深山夏牧场,想起李娟笔下那好吃的要把碗吞掉的拉面。随即给豆爸讲了关于拉面的小故事,话说在草原上,距离产生的孤独,使得人们特别喜欢串门子,若遇到好吃的,那就是撞大运了。
恰巧有一天,李娟所在的扎克拜妈妈一家,中午准备做拉面,就和了一小块面。结果离得近的邻居,远的邻居,隔了两座山的亲戚,都凑在了这一家。那一个小面块做出的拉面,正好够十几个人,一人吃一筷头,就这样大家还吃的津津有味。
当然这里面有扎克拜妈妈节俭的原因,也有10年前生活条件太差的因素。在深山里,面粉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
豆爸表示不太理解,新疆人的生活是相当滋润的,那里是牛羊肉的天下,各色烧烤摊林立,走在街上香气直往鼻孔里钻,勾着你往饭店里走。
那草原上看着怎么样?
人家回答,去一个景点就要跑几百里地,哪有空跑到草原上去呀?听说草稀稀拉拉的也不好看,那些所谓的美景都是人们写在书里的,带着极大的主观感受。
末了还不忘打击我的积极性生:还想去禾木,光是干燥的气候和长时间坐车你就受不了了。
真的是这样吗?远方的故事只存活在远方,只有羊肉拌面,才能熨贴充满想象的肠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