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20 星期三 晴
这一两天,当然尽量是利用写字的机会整理分享的思路,做分享提纲。
香港电影实在是一个太大的内容,之前在一篇日记上,写好了开头。
一,为什么钟情香港电影?
二,香港电影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今天思路继续往下,我这次分享最主要的内容是几部电影。但既然大标题选的是“香港电影”,还是得有一个概述。
三,香港电影概述。
香港电影百年,我心中的香港电影从1974年开始,因为许氏兄弟开山之作《鬼马双星》那一年上映。再往前未免年代太久远些了。我印象里,
1974到1978年,许氏兄弟引领的市民喜剧大行其道,
1978年到80年代初,成龙,袁和平《醉拳》横空出世,成龙一跃成名,之后几年民初功夫喜剧又火了好几年。
80年代初,香港电影新浪潮,涌现了一堆新导演,徐克,许鞍华等。
80年代初到86年间,洪金宝和成龙,又开创了时装动作喜剧,代表作五福星系列和警察故事系列,动作喜剧的全盛时代。
86年到80年代末,《英雄本色》火遍全港,接下来的几年又是黑帮片的时代了。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物,几乎一个人开创了片种,林正英,童年时期也是最爱之一。谈不上恐怖片,其实也是民初功夫片的另一形式。
90到93年,无疑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年产量,票房,质量都是上乘。90年代初最闪耀的一颗星当然是周星驰。《赌圣》一炮而红,92年票房前十有一半以上都是星爷的作品,也被人称作,“周星驰年”。
93年到97间,“双周一成”最后大战的余晖了。发哥95年拍完《和平饭店》远走好莱坞,成龙大哥几乎还是一年一部大制作的惯有节奏,星爷,经过《大话西游》的票房重创之后,又短暂回归了以前的老喜剧套路,突破不多。这四年之间,伊面异军突起,凭借《古惑仔》和多部漫画作品,成为最可能的巨星接班人。
97后的港片,声势,制作都大不如前,还是大概能分成两个阶段。97到2008年,还是港星最吃香的年代,所有中国式大片,清一色几乎都是老牌巨星搭内地花旦组合。老一代电影人这会已经力不从心,慢慢失去市场是大势。97后,唯一坚守在香港的大师只有杜琪峰。
2008年至今,应该就是08年左右的《画皮》,《集结号》开始,内地投资人发现了,内地小生一样可以扛票房,比老牌巨星性价比高得多。从此之后,整个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人在华语电影这块大蛋糕里,处境就越发尴尬了。每年产量只在50部左右,质量上乘的一个手指能数出。最近几年,现在能想起来的也只有《踏雪寻梅》,《树大招风》,《老笠》等,口碑良好。
四,喜欢的香港电影们,十选五
①重庆森林
②东邪西毒
③纵横四海
④放逐
⑤青春梦工厂
⑥最佳拍档
⑦流氓医生
⑧五福星
⑨十三郎
⑩棋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