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少明
每个人的认识和思想都会受自己的限制,也就是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判断,我们自身也会受自身思想的限制。
语言的交流也有其有限性,有时会越说越说不明白。甚或是文字也依然有其局限性,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表达的观点整体上却是明确的。
在叔本华的著作中有这样的论述,人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人是什么,即为人格,包括健康、思想、心态等;第二层面是人有什么,即外在的东西,诸如金钱、权力等;第三个层面是人如何被他人评价,即所谓的荣誉、地位等等。
在这三个层面之中,第一个层面是最重要的,人是什么是根本性的,健康的身体,深邃的思想,乐观的心态等等,这些对人的幸福和快乐取着决定性作用;而有什么,则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第三个层析只能间接的起作用,不会直接的起作用。如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在别人的评价中这样只会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我们大多的时候,注重和追求的恰恰是人有什么和别人怎么看我,这就与幸福快乐之道,南辕北辙了。我们被别人的目光和语言所左右了,就容易失掉本真的自我。
如果我们去读古今中外的书籍,大多能从中读出这样的思想,那就是幸福和快乐都是源于内的,而不是源于外的,也就是人的幸福快乐能自给自足,无需外求。
我们自身也会有这样切身的体验,当把目光向外,嘈杂琐碎,心浮气躁;当把目光向内,关注自身,有丰盈的精神世界,就会自然而然的平静快乐。目光向内,外在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没有了攀比,没有了竞争,没有了倾轧,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快乐就会油然而生。
一切都不是外在,都是自己的内心。
幸福和快乐完全由内心产生,对外在依赖的越少,就会越快乐。最后对物质以及社会交往都不甚依赖,而时时处在丰盈的精神世界,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快乐,而财富和名利如同海水,越喝越渴。
帕斯卡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全部的不幸就是不能安静快乐的呆在房间里。话又说回来,当无法从内在找到源源不断的快乐,只能向外去寻找快乐。
我们只需目光向内,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切都好了。
(2019.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