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魅力
没弄清是什么缘故,我的腰基本每年都要疼那么一次;是变姿势的时候才疼,比如站、坐转换,或坐、躺转换等。
发作的时候,我仍坚持每天锻炼,走路、做操都没耽误过;这样十天半月之后,不知不觉间它自己就好了。
这次有点例外,从去年入冬前开始,几个月过去了也不见好转;右侧大腿根部受压后表现最为严重,从臀部开始,沿着大小腿一直疼、麻到脚面。
手机上经常弹出,关于治这类疾病特效药的广告宣传;好像说,是筋膜炎或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压迫神经症状。
我想买点试试,并与家人商量了一下。女儿说她帮我买,要买那种正规品牌的;爱人说她那有骨宝敷凝胶和云南白药膏,叫我先用用。
我连擦带贴折腾了近一个礼拜,其间还用过几次针灸器,但也没见好转。
爱人说人老了,该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了,得做好与疾病共存准备。话虽没错,但我还是觉得应该找行家看看,不想让它任意发展下去。
到一般医院去吧,担心他们检查的项目多,真正治疗部分就是打针服药,不一定管用。心想:是不是骨头或筋扭伤了,最好能找个老中医给捏把捏把。
说来也巧,在我们小区大门口右侧的街面上,就有一家中医门诊,只因平时基本上看不到患者就医,加上也没上心,就没怎么引起注意。
那天下午我准备接小外孙,看时间还早,就想过去打探一下情况。
一推门,发现里面是反锁着的,我轻轻敲了下门,有位女同志把门打开后问:“有什么事吗?”
我反问:你们这里不看病吗?
“看呀,现在下班了,你明天再来吧。”
第二天我出去办点事,回来时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就顺便往门诊拐了一趟。
负责接待的是另一位女同志,说她们下午不接纳患者,还给我一份关于介绍他们诊所情况的折叠小册。
临走时还叮嘱我:“每周二、四、六、日专家才上班,要提前预约。”
从介绍上看,该门诊是一个以气血调理及医治骨伤为主的特色门诊部。由著名中医专家宋永忠主任和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的宋一同教授于2005年创建,他们是中医世家。
我一看来头这么大,决定得亲自试一试。
星期四的早上八点多,我把小外孙送上校车后,隔着诊所的玻璃门看到里面已经有人,就推门进去了。
守门人让我先扫码,然后问我有没有预约。我说:我就是本小区的人,现在约能立即看吗?
或许她觉得我是近邻,又看前面预约好的人到的还不多,就说:“可以,你先登记一下。”
在登记薄上留下了我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和电话号码后,四下看了看,感觉里面还挺宽绰,是三间门店连在一起的,墙上挂了不少患者赠送的锦旗、牌匾,还有多种荣誉证书。
不一会儿就轮到我了。坐诊的正是宋永忠专家本人,他询问了一下情况,又亲自检查了一番后,说是腰间盘突出和颈椎间管狭窄,并建议按他的治疗方案,先治疗半个疗程。
我问:能看得出变形错位吗?
他说:“肉眼看不出,用赫兹能探到。我根据经验也能判断,不必再上机子了,这样可以给你节省点费用。”
我又问:半个疗程几次,每次多少钱?
宋医生说:“半个疗程5次,每次500元”。
“能不能先做一次,感觉感觉试试?”
我倒不是嫌价格贵,主要是担心没什么效果。
没想到宋医生连考虑都不考虑,直接说可以,并且还是先做后付款。
一次的治疗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是趴在床上扎针,从腰到腿共扎了8针,个别针上还通了电,总共约40分钟时间。
第二步是,在助手的协助下,对我的腰、背、胳膊、腿等进行推、压、拉、提等,即所谓的“正骨”操作。
完了之后,还叫我做弯腰、起蹲、上下楼梯等动作让他看。
两道步骤之后,我就感到浑身轻松,原先的病症一点也没有了,他要求完成的动作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
我当时打心眼里高兴,为了巩固效果,就主动按宋医生的建议,交了半个疗程的钱。
宋医生面相可亲、说话和气、待人热情,也挺仗义,不但免去了我的挂号费,还把他们家秘制的药膏送给我两贴。每贴可用三天,每天只贴4个小时,两贴基本可以坚持半个疗程。
我问宋医生:为什么每周只2、4、6、日坐诊,其他地方还开的有诊所吗?
宋医生笑笑:“我自己就开这一个,但还有其他事要干,比如写书、讲课、开会、搞学术交流等。”
他是央视特聘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秘书长。
还出版了《中国推拿治疗学》《实用骨伤痛症学》《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腰腿痛》等多部著作。
宋医生看我对着大厅里的书柜照相,专门领我到他的后堂储书间介绍了一下。并很自豪地说,这里摆的一百多部书籍都是他和父亲编著的,有些在书店出售,有些已被大学或辅导研究生当作教材。
从诊所的外部确实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清净得能用门可罗雀形容;其实里面很热闹,在我之后已经排了不少等待就诊的患者。
回去我把看病的情况讲给了爱人和女儿听。爱人说太贵了,报销不了;女儿说做一次“正骨”500元不贵,做一次美容还要几百呢!
第二次治疗时,宋医生问感觉怎样,我说基本上不疼了,就是早晨起床坐着穿衣服的时候,臀和腿部还麻。
他说神经本身有记忆恢复功能,得有个过程,渐渐就好了。还劝我多活动活动。
到目前为止,已经治疗过四次,状况比之前有根本性好转,再没有什么明显不舒适的感觉了。
这让我喜出望外,是靠碰运气获得的一个,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的小确幸。
它使我更加认识到:干一件事是否划算,不能光看价格,要用效果和承受能力综合衡量。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开支增长也是正常现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能要钱不要身体。
就公费和私费医疗的比较而言,还是应该看效果的,千万不要仅仅为了报销那点医药费,错过了机会,耽误了治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