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究竟怎样正确地训练“头脑开放”?

究竟怎样正确地训练“头脑开放”?

作者: 奔跑的大胯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5:42 被阅读0次
    image

    撰文丨大胯

    写在前面的话

    你是不是也会遇到下面这种情况:

    • 明明知道自己思维中存在盲区;
    • 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必要的自尊心;
    • 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寻求别人的帮助或者意见;
    • ……

    但是,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会惯性地在同一个地方犯错,甚至我们明明知道这些“明明知道的东西”会阻碍我们成长。

    但是,总是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能够训练自己优化这方面的能力。


    正文

    很多人并不是真的理解什么是“头脑开放”,甚至是把它错误地理解为:

    头脑开放 = 承认自己可能是错误的

    最后的结果是:

    遇到具体的问题时,他们依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任何观点,却不去试图理解其他不同观点背后的理由。

    一个特别有趣但特别值得深思的问题是:

    一个好的选择和一个坏的选择放在我们面前,傻子都知道要选择好的。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

    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分清楚哪个选择是好的,哪个选择是坏的,难住我们的不是怎么选择的问题,而是如何衡量每个选择利弊的问题

    最可怕的问题是:

    即使衡量出来当前选择的利弊,可能还存在很多我们看不见的更好的选择,我们却因为存在盲区而将它们忽略了。

    进而很多人在多年之后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哎,要是当年早知道这个……就好了!”

    但事实是:

    我们永远不可能穷尽所有结果,但是我们却可以让自己更逼近那个结果,至少能够在人生中的重要选择上更逼近那个结果。

    实际上,刻意地训练自己的头脑开放的目的:

    • 并不是让我们懂的比别人多;
    • 而是让我们在“无知”的情况下,知道应该怎么做。

    因为现实世界就是这样的:

    • 世界变化太快;
    • 我们想法太多;
    • 暂时能力不足。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处于这个“无知”的状态,不断打磨自己在“无知”状态下持续行动的思考方法,就非常有价值了。


    如果你看过之前的一篇文章《究竟怎样正确地让自己看惯“原本看不惯的事情”?》,就会发现一些可以打磨的方法。

    1.我怎么知道我自己是“对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角度转换的问题,面对以下的情况:

    • 当我们认为自己“明确无误”的时候;
    • 当别人的观点和我们的观点不同的时候。

    就需要警惕自己是否进入了一个盲区,我们很有可能已经情绪化了,甚至我们还会觉得自己“很理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暗示自己:

    我怎么知道我自己是“对的”?

    就能够让自己跳出消极情绪化的视角,重新看待当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潜意识中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

    不管我们现在所做的决策有多正确,一定存在比当前决策更好的决策。

    不断打磨这一点之后,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变化:

    我们会越来越喜欢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看到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同,就会特别兴奋(不是消极情绪化的“兴奋”),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要么生闷气、要么怼回去。

    比如,每次我最新的文章发布,前辈黄老师总是能够提出和我思考角度不同的观点,甚至是相反的观点。

    令我感到惊喜的是:黄老师的很多观点恰恰是我后续文章的灵感来源。

    这种感觉的确很棒,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在打磨我自己与周边资源协同进化的能力。

    2.公布自己的目标和进度,利用自己人性当中的“假想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 当你穿了新衣服走到街上,总会感觉有很多人会注意到你;
    • 当你在街道上跑步,总会感觉有很多人会注意到你;
    • 当你在公众场合打了个喷嚏,也会觉得很多人在注意你;
    • ……

    我们总会过分高估自己的与众不同,如果妥善利用自己的这种属性,可能会让自己表现地更好或持续更长的时间。

    一旦你准备执行某项事情,只要这件事情不涉及自己的隐私

    你就可以尝试将这件事情的部分进度或阶段性目标持续地公布出来

    比如: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按天、周、月、年都可以,因为一旦你这么做了,会产生下面的效果:

    • 不管有没有人给你评论或点赞,你都会觉得自己“被别人观察了”;
    • 因为觉得自己“被别人观察了”,进而坚持下去的可能性会比独自一人激励自己的可能性要高很多,这是在合理地“绑架自己”,故意让自己处在“不舒服”的环境;
    • 万一有人给你正面的反馈,对于你来说也是额外挣到的激励,能够更加促进你继续保持改善;
    • 万一有人给你负面的反馈,对于你来说也是另一个角度,能够让你知道自己的盲区在哪里,这样自我改善的幅度会更大,因为我们“不知道的”区域里的东西往往更重要。

    这里的关键在于:

    很多人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负面反馈,就停止了行动。

    这就是缺少打磨第1步的表现,当别人给我们负面反馈,本质上来看是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角。

    你应该意识到了:

    • 第1部和第2部是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
    • 很多人抱怨要从哪里收集不同的视角呢?第2步就是方法;
    • 当持续执行第2步的时候,也就是给自己创造了不断打磨第1步的机会。

    保持这种节奏不断践行,会产生一种美妙的变化:

    • “头脑开放”再也不是对自己不相信的东西保持无所谓的态度;
    • 也不是顽固或是不理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 而是让自己考虑其他人的理由,承认自己会犯错的可能性;
    • 并且,最终反而会鼓励别人告诉我们错在哪里。

    写在最后的话

    原本我们总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好的选择一定是自己想出来的。

    事实是:

    • 我们只不过是在寻找最好选择的途中而已;
    • 大多数好的选择都是从别人那里(原本不知道的地方)找到的;
    •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总是持续拥有好的选择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 即使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好的选择,在没有开放头脑之前,我们也不能如此确信。

    我们早已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种一流的智慧。

    这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陈词滥调或是当做耳旁风的鸡汤而已,但是没办法,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很多道理我们只是知道而已,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当然没有去打磨的可能。

    但是对于想要持续成长的人来说,这是一条很长的路,需要长期打磨的手艺,不打磨就难受,因为他们知道: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从自己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但是一旦认清了这个事实,却不去调整,就是在消灭自己突破瓶颈的可能性。

    祝近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究竟怎样正确地训练“头脑开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qb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