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过头了的早晨
上周的一个早上,我不小心睡过头了:六点闹钟响,缺觉的我顺手把它关掉,翻个身又睡着了。等到猛然惊醒,已经6:15,吓得我一骨碌爬起来。小曦6:30必须出发去上学,她还等着我叫起床呢。
我冲过去敲小曦的房门,告诉她已经6:15了。她要在一刻钟里穿衣服、洗漱、扎头发,还要吃早饭。
接下来是一片兵荒马乱。
昨晚小曦说早上要吃水饺,这会儿显然来不及煮了。我急匆匆地煎了两个鸡蛋和几片火腿,热两杯牛奶。
因为是自己睡过头的缘故,我没好意思催促小曦,做好早饭后赶紧帮她收拾东西。
眼看出发的时间就要到了,诺曦爸爸虽然没有明着怪我,可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色,并开始催促我:
你快点把她的饭盒收好啊!
你快点儿帮她梳头发,别叫她自己梳了!
你快点拿保鲜袋把这鸡蛋给装了车上吃!
你快点帮她拿双袜子出来!
你快点......
随着他的语气越来越不耐烦,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灰暗。
终于把父女俩弄出门,我深深呼出一口气,心里的郁闷却并没有呼出去多少。我回到床上打算和往常一样,陪着小诺再睡个回笼觉,却再也睡不着。
我不过是被诺曦爸爸催了几句,就郁闷得睡不着觉,那么每天被我催促无数遍的孩子们,是啥感受呢?
2、每天说500遍“快点儿”
我不禁开始检讨自己每天和孩子说的话。
早上6:00,我催促小曦起床直到她出发。
我跟小诺说:
快点儿起床啦!
快把小手伸进毛衣里来!
快穿袜子!
快去刷牙!
快来洗脸!
快点儿吃早饭,不然要迟到了!
快点儿去换鞋子出发了!
快按电梯!
快点儿走,要来不及了!
快上车,别磨蹭了!
快坐好!
终于到了学校门口。
“快下车,保安叔叔要关门了!”
“快洗手!”
......
傍晚放学时间:
快点儿走,我们要去接姐姐了!
接到姐姐后,开始轮换催促俩娃:
姐姐快点儿......
妹妹快点儿......
到家了,催吃饭、催姐姐写作业、催姐妹俩洗漱、催关灯上床,甚至催妹妹快点儿闭上眼睛......
有一回我牵着小诺走路,在几层台阶上她没走稳差点儿摔倒,我脱口而出:“快慢点儿!”这句话说完,我自己都愣住了。“快慢点儿!”是个什么意思呢?我连让孩子“慢点儿”都要快速!
我一天要跟孩子说500句“快点儿”,每一句“快点儿”表达的都是一种不满,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的速度太慢了。
想想孩子一天要接收我这么多的负面信息,真是汗颜!
曾经有一个视频特别火爆,是一个7岁孩子模仿爸爸怎么玩手机的,点播量已经破千万。我想,如果拍一个孩子模仿妈妈怎么催促唠叨的视频,估计效果更震撼。或者做一个角色互换的体验,让妈妈扮演孩子,每天被500遍催促“快点儿”......光想象一下,我就忍不住打寒颤。
小曦和小诺每天被我这么催促,怪不得“皮越来越厚”,催促不起作用。这也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吧:屏蔽妈妈催促带来的负面信息,否则,童年还怎么美好啊?
可我呢,明知道催促起不了作用,还是日复一日不断地说“快点儿!快点儿!”要不是被诺曦爸爸这么催一个早上,还真不懂得反省。
3、为什么我总是催促和唠叨?
为什么我总是催促和唠叨呢?我不禁开始深思这个问题。
我想,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
1)担心再不快点儿就要来不及了
来不及上学,来不及按时完成作业,来不及按时上床睡觉,来不及......如果来不及做这些,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
孩子上学迟到,会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会被老师忽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自信,会......
来不及写作业,第二天作业没写被老师批评,给老师留下不好印象,会......
来不及按时上床睡觉,会导致睡眠不足,第二天打瞌睡,上课没精神,学习效率下降,开始恶性循环......
这就是焦虑不安的表现,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担心发生不好的事情,希望事情都按照规定的轨迹运行,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2)认为不催促,孩子就不会快点儿
其实对孩子催促多了,真的起不了什么作用。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催促的结果只是把我自己气得半死。
4、如何减少催促?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开始尝试改变:
首先,减少自己的焦虑
把焦虑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上。让自己明白,即使孩子动作慢了,产生的后果也远不如我想象的那么严重。
另一方面,让孩子自己去承担拖拉磨蹭带来的后果,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儿。也许孩子能从此明白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是自己的事情。
其次,要明白催促和唠叨几乎不起作用
催促多了,孩子就习以为常,根本不会因此加快速度,反倒让孩子觉得凡事有妈妈操心,自己不用管。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每当我想催促孩子的时候,我就在心里跟自己念:别催,别催,催了也没用,提醒一下就好!
第三,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在我减少催促的几天里,小曦并没有因此上学迟到,她只是偶尔来不及吃早饭,用保鲜袋随便包个早点就出发。
小诺到学校的时间,也就比平时晚了几分钟而已,幼儿园入园的时间弹性很大,因此几乎没有影响。
第四,换一种语气和方式“催促”孩子
以前我总是严肃甚至严厉地、用威胁的语气说:“快点儿,要不然就要......”而且常常是连名带姓地称呼孩子,想因此引起孩子的重视。
事实上,这种带着威胁的方式和语气,只会引起孩子不满,对她的行为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比如用说笑话方式:“孩砸,速度哦~~”,比如用悄悄话的方式:“亲爱的,你看看钟!”
这种方式让小曦无法再当做耳旁风,她总是瞬间加速。有一次还撒娇似的跟我说:“你这个坏人,不早点提醒我!”我哈哈大笑。
最后,提前5-10分钟准备,给孩子留出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