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三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三

作者: xwezyxp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23:07 被阅读0次

    第三章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

    第一节生理发展

    一、描述儿童在学前、小学及中学阶段生理发展方面的变化。在学前阶段,儿童的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快速发展。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发展仍在持续,女孩通常比男孩更高、更壮些。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情绪化,并努力去应对青春期所带来的变化。

    二、早熟和晚熟对男孩和女孩有什么样的影响?

    女性比男性提前两年成熟。早熟的男孩可能会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可能更受欢迎,更容易成为领袖。但对白种人、非裔和墨西哥裔的美国男孩来说,早熟可能意味着有更多的问题行为。对女孩来说,早熟并不是一件好事。

    三、休息和体育活动对于发展有什么作用。

    游戏促进大脑发展、语言和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中,儿童能够减轻压力,学会解决问题,适应新的坏境,学会合作与协商。儿童肥胖率的不断增高与缺乏运动、看电视节目和玩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时间的增长有关。

    四、进食障碍有哪些征兆?

    厌食症的学生看起来很苍白,指甲非常脆弱,身上的毛发细而发暗。他们很容易觉得冷,因为体内脂肪太少,无法使身体保温;也常感到沮丧,缺乏安全感、闷闷不乐和孤独;一些女生甚至会停经。

    第二节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描述布朗芬布伦纳关于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

    这一模型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既包括个体内在的生物特点,也包括嵌套结构的社会与文化环境。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微观系统中(直接的关系和活动),这个微观系统包含于中间系统(微观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中间系统又被嵌入外部系统中(更大的社会环境,如社区);这三个系统都是宏观系统(文化)的一部分。此外,所有的发展都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并受到时间段的影响。因此,生态系统还包括一个历时系统。

    二、家庭的那些方面会影响到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

    学生可能会经历不同的教养方式,而教养方式会影响这些学生的社会适应。至少对欧裔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而言,权威型父母的子女更可能对自己满意,与他人相处融洽;而专制型父母的的子女更容易产生负罪感和抑郁情绪;放纵型父母的子女往往不能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但教养方式存在文化差异。对亚裔和非裔美国学生而言,父母的控制程度越高,儿童的学习成绩可能越好。

    三、父母离异会如何影响学生?

    在离异过程中,父母可能会因财产和监护权的抉择而使家庭冲突加剧。父母离异后,获得监护权的父亲或母亲可能不得不搬进便宜一些的住房、初次涉入职场,或工作更长的时间。对孩子来说,这些变化意味着在他们最需要支持的的时候,却不得离开自己重要的朋友;尽管与父亲或母亲生活在一起,但彼此相处的时间比以前更短;父母再婚时还得去适应新的家庭结构。

    四、为什么同伴文化很重要?

    同伴关系对个性、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与拥有孤独童年的成人相比,童年时拥有亲密朋友的成人有更高的自尊,更能维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童年是被拒绝的成人,往往会有诸如辍学或犯罪等更多问题行为的表现。

    五、什么是同伴文化?学生团体发展出自己的、有关外表与社会行为的规则。对团体的忠诚会导致排挤某些学生,而这些被排挤的学生会感到不安、难过。

    六、教师对学业的关心和对个人的关心是如何影响学生的?

    学生重视来自学生的关心。这种关心可以是对学业学习的支持,也可以是对个人问题的关注。对于成就更高、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学生来说,学业上的关心更为重要;但对那些被学校边缘化的学生来说,对个人的关心更为重要。

    七、儿童受到虐待的征兆有哪些?

    儿童受到、忽视会有以下征兆:原因不明的淤青、烧伤、咬伤或其他伤口和疲倦、消沉、经常不上学、个人卫生糟糕、衣者不当、同伴问题以及其他众多征兆。一旦发现可疑的儿童受虐案列,教师必须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协助学生应对其他的危险。

    第三节同一性与自我概念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是什么?

    埃里克森强调社会与个体的关系,因此他的理论是一种关于发展的心理社会学观点---将个体发展(心理的)与社会环境(社会的)联系在一起的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个体要经历八个生命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一个主要危机。如果能够顺利地克服危机,儿童的个性以及社交能力将会得到极大地发展,并以此作为解决下一个危机的基础。在前两个阶段,婴儿必须形成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形成自主感,克服羞愧和疑虑。第三个阶段发生在儿童早期,其焦点在于形成主动性,避免内疚感。出于小学时期的第四个阶段涉及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第五个阶段,个体面对着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挑战,青少年需要不断努力以统合他们的同一性。根据Marcia观点,这些努力可能导致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早闭\同一性延缓或同一性获得。埃里克森成人的三个阶段涉及获得亲密\繁殖与自我整合。

    二、描述民族和种族同一性的形成过程

    少数民族和少数种族的学生面临着生活在两种世界中如何形成同一性的挑战。他们既有所属群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也会受到大文化环境中价值观、信念和行为的影响。大多数关于民族和种族同一性形成的解释,都认为个体最开始并未觉察到少数群体与主流群体间的差异,接着通过不同的方式调和这些差异,最终形成一种不同文化的整合。

    三、随着儿童的发展,自我概念是如何变化的?

    自我概念(自我的定义)随着个体的成熟,会逐渐变得复杂、差异化和抽象。自我概念是通过自我反省、社会交往以及在学校内外的各种经验逐渐形成的。学生通过将自己与个人的(内在的)标准和社会的(外部的)标准相比较来发展自我概念。

    四、说明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区别

    自我概念和自尊都是关于自我的信念,自我概念是我们试图建构一个用于组织关于自己的印象、感觉和态度的图式。但这个图式不是固定的、永久不变的,我们的自我知觉随着情境的改变和生活阶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如果个体积极地评价自我价值,我们就说他拥有高自尊。自我概念和自尊经常被混用,尽管他们有不同的含义。自我概念是一种认知结构,自尊是一种自我评价。

    五、自我感念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男孩和女孩对自己在数学、语言艺术和运动方面的胜任感都在逐渐下降。到了高中,男孩和女孩表现出相近的数学胜任感,女孩在语言艺术方面的胜任感更强,而男孩在运动方面的胜任感更强。对于一般自尊而言,男孩和女孩在进入初中的过渡期均有所下降,但男孩在高中阶段自尊逐渐增高,而女孩的自尊则保持继续下降的趋势。

    第四节理解他人和道德发展

    一、什么是心理理论?它为什么很重要?理解他人也是人,有他们自己的心智、想法、情感、信念、愿望和感觉。儿童需要心理理论去理解他人的行为,而当他们发展出心理理论后,他们就能理解他人也有自己的意图。

    二、随着学生的成熟,他们的观点采择能力如何变化?随着逐渐成熟,儿童理解意图的能力在不断发展,但攻击型儿童在理解他人意图上存在困难。随着逐渐成熟,儿童社会性的观点采择也在逐渐改变。年幼的儿童认为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感觉与他们自己一样;之后,他们才渐渐了解他人是不同的个体,因此会有不同的感觉和看待事物的观点。

    三、道德推理的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三者之间有何重要差异?

    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包括三个水平:1)前习俗水平,此时道德判断是基于个人利益;2)习俗水平,此时道德判断会考虑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和社会期望;3)后习俗水平,此时道德判断是基于更抽象、更个性化的道德准则。批评者认为,柯尔柏格未考虑道德推理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差异。

    四、描述吉利根认为柯尔柏格的阶段理论只是基于男性的纵向研究,它很可能无法恰当地解释女性的道德推理及其发展阶段,因此她提出了“关爱的道德”。吉利根认为个体是从关注自我利益发展到对特定个体和特定关系负责的道德推理,然后发展到道德的最高水平,即基于对所有人负责和关爱的原则。研究表明女性更可能采用关爱倾向,但男性和女性都能采用两种倾向。

    五、道德维度和习俗维度的思维随时间如何变化?

    关于道德的信念是从幼儿的意识---公平就是平等对待所有人,逐渐发展为成人的理解---道德涉及仁慈和公平,道德准则是独立于任何特定群体的规则而存在的。在习俗维度方面,儿童开始会相信他们所看到的规则是真实正确的。经过几个阶段,成人意识到习俗有利于协调社会生活,但同时也是可以被改变的。

    六、什么会影响道德行为?

    幼儿的道德行为是他控的,他人通过直接教导、监控、奖赏惩罚以及矫正进行控制。另一个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因素是榜样的示范。经常看到有同情心的、宽宏大量的成人榜样的儿童,更倾向于关注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七、有哪些不同类型的攻击性行为?

    同伴攻击可能是工具性的(旨在获得一样东西或某种利益),也可能是敌意性的(旨在造成伤害)。敌意性攻击可能是恐吓或身体攻击,也可能是涉及威胁或破坏社会关系的关系攻击。男孩更倾向于使用外显攻击,女孩跟倾向于使用关系攻击。如今,众多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和网站为关系攻击提供了新的渠道。

    八、媒体无处不在,它会如何影响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和共情能力?

    周围环境和媒体提供了很多负面行为的榜样。随着时间的发展,儿童会逐渐内化那些指导他们的权威人士的道德准则和原则。如果指导者能向儿童说明行为的理由---尤其是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可能的影响,儿童就能理解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会被纠正,从而更可能内化为道德原则。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专门设置了教学计划,用以提高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

    九、学生为什么会作弊?

    作弊是学校内涉及道德议题的一种常见行为问题。是否作弊取决于学生对三个问题的回答: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能做这个吗?作弊的代价是什么?作弊是由个体和情境因素共同造成的,但如果压力太大、被逮到的概率很低,很多学生会作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dc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