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国学与传统文化好玩的历史
中国古代所谓“三军”的四种含义

中国古代所谓“三军”的四种含义

作者: 笑独行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02:01 被阅读4次

陈致成读藏学思小集《书林揽秀》上辑文稿

中国古代所谓“三军”的四种含义

@陈致成[文]

关于中国古代所谓的“三军”,通行的说法是主要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上中下(前中后)三军或左中右三军。

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兵制有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为统帅。《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后世上中下三军逐渐为前中后三军所替代,并于唐宋以后固定为前中后三军。其中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主力部队;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其二是指步、车、骑三军或马、步、水三军。

《六韬·战车》谓:“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与此同时,又有一种与第一种含义称谓相同却又有着本质区别的含义可称为第三种含义,这就是指由国君与两位上卿分别统领、以三分其国为内涵的左中右三军,但由国君统领的中军也仍是统帅。

《管子·小匡第二十》谓:“管子对[齐桓公]曰:‘作内政而寓军令焉。为高子之里,为国子之里,为公里,三分齐国,以为三军。’‘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注:高子、国子分别指当时齐国正卿高氏、国氏,公即指齐桓公。)

近期翻检《商君书锥指》,又得知中国古代所谓的“三军”还有第四种含义,那就是指男、女、老弱三军。毫无疑问,其间在职责上还是有左中右或前中后之分。

《商君书·兵守第十二》谓:“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使客无得以助攻备。老弱之军,使牧牛马羊彘,草水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获其壮男女之食。”

《商君书锥指》并引《儒学五论·广论·秦代之社会篇》谓:“《后汉书·郑泰传》言:‘关西诸郡颇习兵事,妇女戴戟操戈、挟弓负矢。’自陇以西,妇人任战之习,[至东]汉末犹然。秦起汧、渭之首,决有此俗,夫复何疑!”(注:汧,音千,即汧水,渭河支流,今称千河。)

(2015年3月)

中国古代所谓“三军”的四种含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所谓“三军”的四种含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hx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