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过去认识的朋友突然问我。
他:“欢喜哥,三十几岁?”
我:“是的!”
他:“我想问一下,一个二本大学生,学习认真,出社会多久可以挣200万?”
我:“抱歉,这个真不知道,没有发言权。”
他:“好的,谢谢!”
有人会说,欢喜哥咋不劝劝?要脚踏实地,要跟高手学习,不要好高骛远……
劝说有用吗?
过去也曾有人好心劝过我,我听了吗?
我觉得我比他还NB,咋会听他的呢?
人都会年少轻狂,也会目中无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跑得太快,就会摔倒。爬得太高,就会跌得很惨。
说错了,不是爬得高,而是感觉很高。爬的高,跌下来伤的是身。感觉高,跌下来伤得是心。
哪个伤的更深?
哀莫大于心死!
过去,我曾热心劝过身边的一些朋友,次数还不少,表面上都说好,你以为真好?真的会改正?
有些事是需要经历的,也是需要体验的。小孩子你跟他说,火烧着会很疼的,他有感觉吗?
假如不小心被烧过一次?
啥都不用说,一辈子都记得:火烧会疼!
人也一样,不跌倒是不知道疼的,不碰壁还以为自己是变形金刚——无所不能!
看多了,见多了,也淡定了,也不多嘴了……
别人不问,坚决不多嘴。
别人问,适可而止。
有时间瞎掰呼,指点别人,何不做好自己?!
跌倒后,不同的人反应是不同的。
有的人跌倒了就彻底倒了,爬不起来了,对生活失望了,对社会失望了,什么梦想,狗P!找个工作,混着日子将就着过呗。
有的人跌倒了,疼了,醒了,觉得自己过去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现在该双脚落地了。这也是跌,不过跌了又爬起来了、成长了、成熟了……
成熟不是认命,也不是没了锐气,而是认清事实真相,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可以这样理解:内心依然有梦想,不过更愿意脚踏实地;内心依然有锐气,不过外圆内方。少了一份冲动,多了一份沉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还没毕业就把目标定位赚到200万,咋不定位先赚2000,2万,20万呢?
200万?
那是一年赚100万人后的目标。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啥是骐骥?
就是千里马。
人不是马,别跨那么大,跨大步,会扯着蛋,会疼的!
不说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人30岁之前都在用加法生活,这里所说的“加法”,指的是什么都想要,要多、要大、要好。
30岁前是人生的学习成长阶段,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大量的学习,经历更多的挑战,这段时间我们要学的东西和经历的东西越多越好,这个阶段要保持的心态是:保持好奇,虚心接纳!
人一生所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都是这个阶段造就的,这时就需要不断的收集各种东西、经验、情感、经历、挫折、失败……
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出来大部分都在干吗?
一个好的打工仔。
那些调皮捣蛋,经常泡妹妹的?
不是在创业,就处于领导岗位。
貌似不务正业,其实不然,你知道严介和先生给他儿子读大学的目标是啥吗?
可听可不听的课以后不听,可做可不做的作业以后不做,能拿到一张文凭就可以了。
大学期间做到了这三点:第一、与老师关系处好;第二、与同学关系处好;第三、顺利毕业。
切忌:你不是严介和的儿子,不要不学无术,只是告诉要多经历,多见闻。30岁之前,尽量多的去经历、去体验、求学习、增长见闻……
30岁后?
学会做减法!
如果没有到30岁,就不要乱做减法,因为还需要积累,积累不够,厚积薄发就成了一句空话。
30岁之前我们想要的太多,不停地吸收,不停地索取,不停地追逐。偶尔也会疲惫,也会焦虑,也会迷茫……
30岁是人生的一个风水岭,古人云:“三十而立”,“立”什么?
“立”就应该是个人的人生“定位”,这一辈子准备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人。
30岁之前啥都想要,太多的人一生想做的事情太多,所以一生忙碌,四处奔波,结果啥也没做成。
所以,30岁以后要做减法,减法就是取舍的过程,是一个删除的过程,因为过去经历过,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也知道什么是自己擅长的,什么是自己的短板。
通过对比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聚焦。
这个时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少就是多,多就是少。
何谓聚焦?
一厘米宽,一公里深。好比打井,过去到处打的都是洞,现在是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只打一个洞。
打洞会不会枯燥、无聊、无趣、甚至有点寂寞。
每一个奋进的人,都会有一段沉默的时光。在那一段时光,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
最后回想:往往是一段特别感动自己的日子。
有同感吗?
聚焦的过程就是与孤独作伴,与寂寞相随,与成长同步,结果就是与成功携手。
为了这一天,你甘于忍受寂寞吗?
甘于寂寞?
网友评论
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