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劳动者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真正被重视起来的,我们经历过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劳动者受封建压迫近2000年,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末期,在党的领导下,工人农民终于当家做主,有了自主权利,有了基本的尊严,劳有所获,劳有所属。
在过去,人与人没有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下层的劳动成果是为了保证上层利益最大化,最终演变成一方不断压迫另一方。
五一劳动节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为庆祝劳动群体的利益得到解放。
当一两个人罢工对整个社会机器来说没有任何伤害,如果几百万名劳动者同时罢工,就可以使一个社会瘫痪,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去重新思考劳动的意义,劳动者与享受劳动成果者,必须成为利益共同体。
有一个故事大家都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怎么可能劳有所获呢,每个人都想的是利用其他人的劳动成果,自己坐享其成,一己私利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
假设三个和尚都是继续挑水吃,每人每天还是2桶,那么整个寺庙的水就会比之前翻3倍。从每天2桶变成6桶,有了更多的水就能养更多的和尚,有了更多的和尚,也许就可以打一口井了。
所以,正是这样,中国人曾施行了“包产到户”,直白讲就是拟定好任务,必须完成,是落实计划经济的一种措施。
同理,每增加一个人的固定任务,就可以增加2桶水,然后再按照人口数量,拿出一部分水资源,平均化分配,保证社会大家庭人人有水吃,人人需劳动。
回看现实,现在很多企业都是私有制了,私有制在西方国家是主流的经济制度,直白讲,私有制拥有更灵活的发展方式,资产拥有者做任何决策不受制于集体,一人说了算,或者个别几个人(股东)说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产物,而现今几乎全世界都是这样的经济制度,只不过他已经发展到了良性阶段,就是在保证劳动者合法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私有制运作。
最近热议的996话题,仔细分析,执行996工作方式的几乎都是私有制企业,现在是竞争时代,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都直接或间接存在着竞争关系,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成某种程度上的效益,就会用有限的资源去博取更大的可能。
什么是有限的资源?固定的人工工资,固定的运作成本,固定的人员数量,这些是有限资源。
那么博取更大可能,就是“延长工作时间”
加之现在劳动用工规定的紧缩,税法日渐成熟,企业的压力一下子被提高,招人难,招合适的人更难,招到便宜又合适的人难上加难,所以,很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企业就开始压缩成本,延长用工时间,以期得到和预期一样的收益。
一方面受制于政策法律的约束,一方面又要发展,陷入两难。
这种方式并不稀奇,历史上无数的企业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崛起的,用10年的时间像永动机一样运转,等度过危机,进入平稳发展期就会改用更合理的用工方式,但许多企业都没有见到这一天就倒闭了。
现在是竞争社会,同样也是法治社会,国与国拼的不仅仅是国力,也比拼管理制度,制度是关系民生的地带,好的制度让人民的生活有保障,让劳动者的付出与回报受到同等重视。
所以,劳动节并不是鼓励大家多劳动,这是劳动者的一种自我激励和认同。
劳动节是纪念曾经不堪回首的年代,因发展经济致使无产阶级受到的极不公平的对待,而后掀起的一场阶级对抗运动。
劳动最光荣的前提是劳有所获,劳有所属,如果延长工作时间得到只是一句表扬,这有什么光荣呢。
劳动创造价值,但不鼓励人人996,996是一种选择,一种精神,他一定是一种个人意愿,想改变命运的人甚至会选择每天只睡4小时,不要任何报酬,这完全是靠个人意志力驱使,这样的人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你情我愿,相互欣赏。
这些年大火的“合伙人”方式为什么受追捧,因为私有制企业开始把一些曾经的员工当做与自己同等重要的人对待了,这是私有制企业中的另类,也有一些是初创公司,从一开始就以招募合伙人的方式吸引人才,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人的劳动热情,也可以使参与合伙的人得到比平常多的报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当然,还有一种劳动者不用刻意劳动就可以得到收入,例如出租房租,投资股票,基金,这一类收入称为资产性收入,即便是这样,拥有资产性收入人群的父辈,依然是通过劳动性收入来创建起家庭的,只是他们懂得为后代铺路。
劳动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方式,劳动可建立家庭,可建立社会,可建立国家,甚至建立一种文明,谱写一段历史。
每个劳动者对劳动的定义不同,有的人为了国家,有的人为了社会,有的人为了家庭,而有的人只是为了自己。
我们无法用一种标准来要求所有劳动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