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张爱玲曾经说过,此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对于红楼后半部分,也有说曹公写好丢了毁了,也有说曹公还没来得及写就撒手人寰了。
有时想,也许是曹公狠不下心写呢?一部红楼只修改就用了十年,为什么不先写完再修改呢?
只因太悲了吧!
感
福楼拜在写《包法利夫人》时痛哭流涕,说:包法利夫人死了,死了……
因虚荣而作死的包法利夫人都能让作者如此悲伤,更何况红楼里那么美好的女孩子们,一个个香消玉殒,甚至被践踏被侮辱被辜负,如何下笔写出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的过程和细节?
也许只一个“晴雯之死”就揉碎了曹公一颗心,他如何把那么心爱的黛玉,那么可爱的湘云,那么出众的宝钗一一推进悲剧的深渊。还有更惨烈的迎春、妙玉和王熙凤。
所以,他在第五回写下所有人的结局,算是给读者一个交代,然后在繁华落尽前不断徘徊,迟迟不愿面对最惨烈的时刻。
思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惨?就如同朋友问福楼拜一样,你是作者,不要把她写死就好了。福楼拜说:不是我让她死的,生活和命运让她只能如此。(大概如此)
福楼拜给予了包法利夫人鲜明的性格,鲜活的生命,她已经不仅仅存在于小说里,她还存在于专属自己的命运里。
而红楼里的卓越的女孩们,不但被性格、命运束缚,还被当时社会文化所制约。
在那样的文化里,女性生来就被定义为附属品。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花天酒地,女人被束缚在条条框框的规矩里丝毫动弹不得。
行
嫁给谁不但自己不能决定,连参考意见也不能提,根本就不能对自己的婚配有任何发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女孩子们奉为圭臬。
对于姑娘们的婚事,丫头们还可以闲话一二,小姐们必须绝口不提,否则就失了大家闺秀的风范。这一点薛宝钗执行得特别好。王夫人向薛姨妈提亲,薛姨妈征求宝钗的意见,宝钗正色回答母亲:
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作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作主的,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
所以,那么强悍的王熙凤也会被休,最终导致无处容身而死;那么迁就懦弱的迎春,还会招致家庭暴力,被毒打致死;那么高冷洁癖的妙玉,偏偏召来最屈辱的玷污,含恨含羞而死;心气那么高的薛宝钗,本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曲折嫁给宝玉,却遭遇丈夫出家守寡。
而林黛玉呢,在如此暴力对待“如水清澈”女孩子们的世界里,曹公选择让林黛玉带着睥睨的目光和它对视。她是绛珠仙草,父母早亡,兄弟姊妹皆无,本就没想在这污浊的世界扎根生存,一朝还够了眼泪,便决然而去。
所以,所有人都劝她不要哭,她偏要哭。这样的人世间,早点还完早点解脱。为情而来,为情所系,一旦被辜负,那条束缚她的细线便轻轻崩断,她便袅袅而去。
是的,这是曹公的自我安慰,也是我们的自我安慰,美好如林妹妹,实在不忍心看她伤痛而死。
曹公笔下,很多女子死后回归警幻仙姑的太虚幻境,这是曹公对她们的怜爱,对她们在这个世界得不到公平对待的一点内心补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