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京畿部长
在我国,熟人见面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吃了吗?在和父母打电话,或者和朋友聊微信的时候,这句话也是高频词,有一种理解认为,在过去,中国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那时,人们经常想的是能不能顿顿有饭吃,人们之间互相最关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饭的问题。因此,人们在互相见面时最常询问的就是:吃过饭没有。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吃了吗?”就成了见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语。
民以食为天,吃饭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件大事,中国人喜欢吃,也会吃,只有吃饱了,才会考虑其他的事情。在改革开放之前,穿一件新衣服都是困难的事,就更别提其他的娱乐活动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如果人们只保吃喝,那么必然就会受穷,这在经济学中,可以用恩格尔系数来说明。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简而言之,就是你每天的收入如果都用来吃喝,那你保不准就是一个穷人。而在国家层面,国民的平均收入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越高,这个国家越穷,反之,则国家更富有。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吃是人类的第一生存要务,在收入很低的时候,人们会把大部分的钱花在食物上面,但随着收入越来越高,消费的重心就会转移到穿、用、娱乐上面,所以越富有的人在食物上面消费越低。
2017年我国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这也是中国恩格尔系数首次处在低于30%的水平。当然即使这样,我国还不属于发达国家,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因为恩格尔系数只能反映大层面的东西,并不十分准确。在我国,尤其一些贫困地区,大家勒紧腰带过日子习惯了,即使生活好一点,但还是保持这个习惯,这样下来,即使生活变好了,恩格尔系数也没有多高。
很多时候,在家庭总支出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压缩食物支出,这与其说是中国人的美德,不如说是一种无奈,为了应付急速增长的学费、药费、教育费以及买房等支出不得已的手段。这种消费习惯也影响到了恩格尔系数的准确性。
作为衡量贫富的工具,恩格尔系数是目前有效的标准,小数字反应的是大时代,那么,你的恩格尔系数是高还是低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