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习某一种知识或者复习某一个学科,都有其适合的方法,这方法应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又会有些微差别。最近改进了一下自己复习物理的方法,感觉效率提高了不少,遂分四步记录如下。
1、先把一章的知识点快速浏览一遍,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这章要先讲概念A,后讲概念B,衍生出的概念C与B又有什么联系?还有何拓展?”
【例如:“温度和气体动理论”这章,首先映入我脑中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讲“温度”这个人们每天都在聊的概念?它和“平衡态”有什么关系?“温度”与后面的“气体动理论”又有什么联系?“气体动理论”与它衍生的“麦克斯韦分布律”有什么联系?“麦克斯韦分布律”与由它拓展的“玻尔兹曼分布律”有什么不同?】
2、浏览结束,将本章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思维导图。【导图内要标注好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所需记住的公式,还有补充的内容,有些名词为了便于以后理解可以画个小小的图。至于概念的解释,最好记在脑子里,翻导图的时候如果忘了就翻翻书。】【一般理科类公式多的我会手写思维导图,文科类文字多的我喜欢用xmind,编程类我会用jupyter notebook结合xmind】
3、结合思维导图精读本章。【不是像扫描机一样机械地读,而是带着问题去读。例如:这个概念在宏观和微观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这个公式推导的核心思想什么?这个公式推导对我来说难点是什么(模型?思路?还是计算?)?这个概念和前面类似概念的区别以及应用场景是什么?】
4、做课后习题,总结错误原因并单独记录在本子上。【包括概念不清/方法错误/公式混淆/计算错误。可以简写,自己看得懂就行。】
说是改进,就证明原来的思路对我不够适用,为了对比明显略写一二:原来的方法可以叫没有方法,大体为“上来就机械式精读一章内容,把所有细小的点全看一遍,然后做题。遇到不会的回去翻书,常常在这时候脑子里才会浮现上面第三步提到的问题,因此做完题又要看一遍。”可以发现,两种方法的区别是“带着问题和整体思路去读”和“读完-产生问题-再读”,显然前者的效率更高,对知识点间关系的把握更为深刻。
在网上看到一个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分享自己练琴方法的时候说:大家把天赋都看得太重要了,比起天赋,更重要的是正确的练习方式和你有没有走上正确的路。
这世上不存在一个尽善尽美适合全部人所有学科的方法。每学习一个新事物都要借鉴前人的方法去思考“怎么学才能高效深刻地把握它”,然后在实际的摸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一门科学、一件乐器、还是一种运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