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冬心暖,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哦!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遇到跟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总是想与他争论一番,只是想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
可很少有人会去想,我做了这些究竟能得到什么,是获得了多方的赏识?还是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
如果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那没什么问题,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就好,可如果你的目的不在于此,那么你只是做了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而且我们争论的结果就是意见越来越大,最终不欢而散。
卡耐基说过: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每个人都成长方式不同,所看到的事情也不一样,都说世上没有感同身受,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观点。
层次不同的人很难观点一致。
01层次不同,没必要说服
曾几何时,当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大家能认同自己的观点,希望别人与自己的观点保持一致。
现在才明白,每个人都经历不同,三观不同,所看待事情的观点也不同。
在《老友记》中有这样一段:
在一次晚宴上,考古学家罗斯听到他的朋友菲比说他不相信进化论。
他问菲比为什么不相信,菲比说她认为达尔文的研究结果很简单。
这对罗斯来说很难接受,他立即试图说服菲比相信他的专业知识,说:“进化论不是让你来相信的,它是科学真相。”
菲比还是否定了,罗斯受不了。饭后,他陪在菲比身边说:“你怎么能不相信进化论呢?”
罗斯接着为进化论的正确性给出了一个很长的论证。
菲比不耐烦地说:“你为什么要强迫每个人都同意你的观点?”
罗斯目瞪口呆。当他的说服失败后,他拿了一个装满了2亿年前的科学论文和化石的箱子来证明自己。
但菲比没有看罗斯带来的所有证据,她坚持自己的观点。
最后,罗斯不得不离开。
罗斯以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可是他不明白的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是说不到一块的。
层次不同,不必互相说服,沉默才是最好的回应。
02与别人争执,不会让人信服
在《人性的弱点》中,有一次,作者参加了史密斯爵士举办的宴会,在宴会上,他旁边的一个有趣的人开始谈话,他借用莎士比亚的一个论点来支持他的观点。
作者对此并不陌生,立即指出他旁边人的错误,并告诉他,他的论点不是来自《圣经》,而是来自莎士比亚的作品。
而这位男士一口反驳:你肯定错了它一定来自《圣经》。
坐在作者另一边的法兰特用身体轻推了作者一下,表示:“确实来自《圣经》,是卡耐基搞错了,咱们还是听史密斯爵士的讲话吧。”
在回来的路上,作家感到很困惑,因为他很清楚这一论点来自莎士比亚,而法兰特肯定知道这一点,因为他是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
法兰特承认那个男人搞错了,这句话出现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的第二场中。
法兰特继续说道:亲爱的戴尔,我相信你知道,我们是一个大型派对的客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找别人做错的证据呢?
它会让人们喜欢你,吗?为什么不挽回点颜面呢?他没有问你的意见,他也不想要,你为什么要和他争论呢?最后,我要告诉你,戴尔,避免冲突是正确的。
所以啊,遇到问题,没必要与他人争执,一旦争执,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让自己多了个敌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究竟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03不要和人争辩,只会浪费时间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天早上有人求访孔子,问到学生子贡:“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
接着争论不止,一直到中午也没消停过。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欣然离去。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生秋亡,一生只经历过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
试想一下,如果孔子并没有与他说一年的确只有3季,那他一定会继续争论下去,可能到晚上都不会有结果,耗时又费力。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扎心的道理,永远不要和认知层次不一致的人争辩,那样只会浪费时间。
康德说过: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同,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面对观点不同的人,最高的回应就是不予置评。
人生,是一个不断醒悟的过程,在一次次碰壁后,才会看透。
我是冬心暖,一名95后的上班族,一边上班,一边写稿,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得到你们的喜爱,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