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早上7:10,我第二节上课,9:10,还有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我应该怎么度过呢?
首先要有一个跑步的计划。但是跑步不是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累了站起来运动。跑步的同时,也可以戴上耳机听音频。
回顾一下,昨天我都做了什么?
昨天是周一,早上仍然匆匆忙忙和女儿一起去学校。拿出女儿给我捎带的早餐(因为我们出发过晚,来不及吃饭),开始边吃边打英语早读卡。
不知不觉将近20分钟过去了,我收获了什么呢?反复的读,反复的读when we enter deeply with test we learn How to any deeply with life 。
当然那个生单词仍然没有发正确,以至于手机不能识别出来,Engage ,当我看着昨天标示的音标再读,手机立马就识别了出来。
也就是说20多分钟,这是反复的读。大脑并没有思考,或者掌握住某个语言点。
此时有两个地方可以反思。
1.早上的活动,是不是可以起床再早一点?时间浪费在穿衣服上,所以每天晚上可以提前准备好早上的衣服,或者把这个事情放在每天收衣服的时候直接整理好。把多余的衣服扔掉,就不用费时间来回的找,直接保留几件必备衣服就行,每年要保证每个季节的服装买两件。省出来一家人一起吃早餐,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2.每天的打卡。已经坚持将近400天,也许我收获的更多的是这些英语语言包含的人生哲理,或者说是高级的心灵鸡汤。当然我的英语连读也有了起色,读英语音标的时候也在注意,是否掌握住了更多的词汇和句型呢,没有。那我下面的计划应该是什么呢?其实这个早读的学习反映出我所有的学习都是浅层次的。
网络搜索一下,怎样把浅层次的学习转移到深层次的,或者要去阅读《人是怎样学习的》这一本书?
昨天我还做了什么?
和同学们一起背了一个早读的书,预习了下一节课的单词。孩子们在复习旧知的时候,我在学习新知。我们都累了,就换作提问,提问是课堂上的必备品,相当于有学习,就要有检测。
8:00,早读,下课了,等待着上午的第三节课。上午的第一第二节课时间在刷手机,属于内耗。这个时间段为什么不用来备课呢?
第三节课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新课。主要是康康和玛利亚谈论关于太空宇宙的电影和对以后未来的太空生活展望。晚自习第一节提问,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可以。课堂上除了梳理对话内容之外,还带领大家掌握了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通过提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完全弄懂。因为老师带着学是一回事,学生怎样学又是每个个体的事,
怎样才能保证每个个体都能把该掌握的语言知识点掌握住了,这又是一个问题。就像我跟着王辉霞老师四年之久,我并没有那些优秀生学得好,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优秀生学得好也不能完全说是王老师带的特别好,但是王老师采取的课程模式,绝对是最好的,如果能够跟着学的话,就像那些优秀生一样,能够取得成绩。他们为什么能够学得那么好呢?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怎么改变呢?差生和优生到底差别在哪里呢?是我自己的行为模式。我怎样才能改变我的行为模式呢,只有不断的反思。
我怎样去影响孩子们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呢,很显然不是批评、责骂、责怪,而是要引导他们自我反思并结合学情设置最合适的学习。
下午都做了什么?
有一点比较好的地方,就是立即行动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从下午一点到下午三点,2个小时修改了完成了我的课件。如果不是立即行动,恐怕躺在床上刷手机又起不来,就会耽误了这一件大事。
完成完之后真的非常想休息,就在床上停留了片刻,抓紧时间做家务,又匆忙来到单位上班。
孩子想让我给他买零食,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我梳理了有关课程设计的框架,抓紧时间去超市。
和孩子们一起回家,又趴在电脑前完成当天的写作打卡。但是小孩子一直在身边吹,想一块聊聊天一起睡觉,我决定今天要做好这一件事。
所以改为早上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