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满身伤痕,依然要面对生活,你问,该怎么办呢?如何找到好的状态,让意义充斥自我?五个建议:一是找到你的榜样;二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三敢于接受命运挑战。四是热切追寻你的所爱。五是用技艺证明你自己。
一、找到你自己的榜样
人模仿神走向自由。斯多葛派认为,世界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神。在他们看来偶像会束缚你,但应树立榜样。相当另外一个人监督你,培塑你。“我们必须将情感放在某个善者身上,时刻把他供在眼前,如此一来,当我们生活的时候,就仿佛他在注视着我们,做任何事情时候,就仿佛他看见了我们在做什么。”
伊壁鸠鲁和柏拉图后继者,发起个人崇拜,甚至过生日还会供奉牺牲,有将他们神话的趋势。但斯多葛没有这样的传统。虽然有的文献说,他们也崇拜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爱比克泰德无数次提到他,但是仅仅是限于榜样。
从理论上分析,柏拉图的人生理想是一种理性的、思想的神,伊壁鸠鲁的神是一个个人主义,友爱的神。而斯多葛的神则是将理性思维,既有群体友爱,同时又讲个体的自由。所以他们允许榜样存在缺点,从不盲目崇拜。
正是因为人与生俱来的高贵,爱比克泰德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看低自己。他说:“人啊,若没有别的理由,就别低价出卖。”按照他的说法,人既将神作为中心,同时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世界成了有两个中心的椭圆。如何解释呢?他认为,神在给予我们理性和自由自主之后,无法剥夺我们的这种权能,因此,自我、自由、道德,都有独立价值。所以,人有理性,就有神性。
榜样给予我们力量。课堂墙壁伟人的图像,是一种潜移默化。一生遇见的人造就了我们的性格,一言一行成为记忆,构成了我们生活点点滴滴。
塞涅卡榜样是不愿屈服凯撒,坚持民主政体的加图。有人认为塞涅卡把榜样的门槛设定过高,以至于任何人都无法成为真正的智者。
他回应到:“你没有理由认为自己做不到,就说我们的智者无处可寻;我们没有把他捏造为人类虚幻的荣光,也没有把他幻想为不真实的强大幻影,尽管此人可能非常不寻常、难得一见,但是我们一直都只是像刻画人物一般,将其表现出来,以后也将一直这样做;因为伟大且卓越的人一直都是凤毛麟角。”
爱比克泰德评论苏格拉底和第欧根尼,认为他们追求真知,渴望自由,是高贵、善和自由的典范。在他看来,忠诚地追随苏格拉底、安提斯坦涅斯以及第欧根尼的人,自己也会有显著的进步。芝诺认为,人的终极目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德性来生活,因为人们会在自然的指引下去往那里。
苏格拉底的名字在爱比克泰德《论说集》隔几页就会出现。爱比克泰德常说的榜样例子还有赫维丢斯·普利斯库斯,一位品行高尚的罗马政治家。经历好几任皇帝的统治,从尼禄到加尔巴,再到奥托,还有维特利乌斯,最后是韦斯巴芗,是罗马议会多任元老。
韦斯巴芗不让普利斯库斯进入元老院,或者,其答应保持沉默。普利斯库斯将两者都拒绝。韦斯巴芗说:“如果你说了话,我会杀了你。”回答是:“我什么时候说过,自己是不死之身,你做你的事情,我也做我的事。杀我是你的事,安然赴死是我的事,无怨无悔的接受放逐是我的事。”
爱比克泰德总结,“你问,普利斯库斯这么卓尔不群,有什么好处吗?紫色染料对衣服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紫色能够体现高贵,能够让衣着脱颖而出,成为典范。”苇斯巴芗并非只是说说,他驱逐了普利斯克斯,不久派人杀死了他。然而勇气让人性闪闪发光,体现了高贵和卓尔不群。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从我的祖父维乐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我的父亲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性,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他感谢了十五个人,都是对他造成了重要影响的人。
其中,可以看到他对爱比克泰德的智慧心生神往,对他的言谈举止信服。
榜样本身拥有缺点。斯多葛哲学家始终保持谨慎,认为当你爱某个东西,应该对情感表象先认真地检验,凭你的理性来运用这个表象。看重外部,必使你是非颠倒,爱恶混淆。爱比克泰德谆谆教诲他的学生,你必须努力,在每天遇到的事情中去训练自己。
传说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也做过很多不理性的事情,如打死自己的音乐老师里诺斯,无意中放弃并永远失去了朋友阿珀特洛斯。耶和华说过,“你们谁没有罪,就可以用石头砸她。”控诉行淫妇女的文士和法利赛人都默默走开。
力求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可是谁又能够称之为完美的人呢?如芝诺的高尚品行,依然有人对其不满。在他们眼中,芝诺性情乖张,神情冷峻,生活简朴,还带着外邦人的锱铢必较。
提蒙在《讽刺诗》中说:“在一种阴郁的自以为是中,我看到了一个好吃懒做的腓尼基老妇,她对周遭充满了渴望,然而,她手中的柳条筐,已经残破不堪,而她的心智还比不上一把四弦琴。”
提蒙评价伊壁鸠鲁:“他来自萨默斯,是所有自然哲学家最无耻的那一个,作为一位文法学教师,他却是最没有修养的人。”可以想象,这些话语可以让伊壁鸠鲁气的从坟墓中跳起来,但实事求是讲,提蒙距离他们太远了,除了善于嘲讽及刻薄的言行,他还留下了什么呢?今天你都能够闻到他酸葡萄的味道。
有人这么说:“塞涅卡写的剧本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背的。”如同《四书五经》一样,他的著作成为经典。塞涅卡因陪伴迎合暴君,以及收敛大量的财富被人诟病,但是,他面对死亡的到来从容淡定。审视鲁本斯的作品《塞涅卡之死》,塞涅卡用小刀割开血管,饮用了有毒的参汤,最后进入装着热水的浴池,完全符合想象中的智者形象。
塞涅卡在作品之中提前构筑了自己的防线:“我并非一位贤哲,我也不会成为那样的人——就让我给你们的恶意提供一些源泉吧!”塞涅卡认为,无须实践尚未企及的美德,纵使批评者反驳,但可以让他朝着自己的目标推进。我们不能否认,他试图完美。我们也不能否认任何一个努力向善而行的人,即便他身上有着种种缺点。
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学习中规范自我。斯多葛派自律和他律一样严格,相信自由和幸福是渐进的过程,大写的人字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找到自然,寻求幸福,需要一个范畴的约束。人在关注自我,在拓展对外界的追求的时候,需要披甲执剑,既要保护好自己,也要斩除虚浮的表象。
斯多葛哲学家仿佛是洗冷水澡的专家,对着镜子中的形象反复思考。你一定会想,人需要这样对待自己?这样能够幸福?理性能够容纳下小确幸吗?生活目标和实践是并行不悖的,如果说人生没有丝毫懈怠和放松,那是一种理想。
《幸福论》的作家瑞士思想家卡尔·希尔蒂认为,教育者的本分在于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养成是通过自我教育和模范作用实现的,应当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不是靠老师传授。他认为,能够达成这种自我教育的途径只有斯多葛主义和基督教。
日本作家荻野弘之则认为,斯多葛主义哲学是与审美享受和功利主义相对立的,可以培养超然命运之上的内在坚韧性。但是它不包含任何超自然主义要素,同时也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要求,只是付诸常识而已。它对求索中的热血青年来说,具有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鼓舞,但是基督教则需要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人,那种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谦虚的性格,对于求学中的青年来说就不是十分合适了。
总体上看,斯多葛哲学有自傲,也有谦逊,向往终极自由。
他们自我的塑造是严格的,内心是自由的,没有陈腐教条。在他们看来,拥有一点善良、高雅和天才算不了什么,只有坚守那份真实,以此作为内在的渴求与最迫切的需要,才可以区分人的高低。你可以喜欢切·格瓦拉,约翰·博伊德、彼得·德鲁克、斯蒂芬·柯维,喜欢奥黛丽·赫本,斯佳丽·约翰逊,只要你发现了优秀品质,只要意识到世界的美好。
当然,你也会为跌下神坛的举动而诧异失望,为复杂人性倍感落寞。但是,如帕斯卡说:“我要同等地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赞美人类的人,也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谴责人类的人,还要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自寻其乐的人,我只能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的人。”
如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为最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而目空一切,这最可悲也最可笑。”认识缺憾,这是成熟的必由之路,没有必要总是苛责,因为这不是自然的。
你应该成为他人榜样。爱比克泰德则说:“我们必须将情感放在某个善者身上,时时刻刻把他供在眼前,如此一来,当我们生活时候,就仿佛他在注视着我们,做任何事情时候,就仿佛他看见了我们在做什么。”
塞涅卡说:“如果有目击者随时站在可能犯错的人身旁,劣性就会大幅减少。”
学习有德的人,先贤行为举止是远远不够的,人应该在生活中作出榜样,对象可能是家庭中的孩子,或者同事,或者朋友。
爱比克泰德说:“既然这样,你就给他们做个榜样,让他们看你自己,哲学到底能够造就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吃饭的时候,做一个对跟你一起吃饭的人有用的人;当你喝酒的时候,做一个对跟你一起喝酒的人有用的人。只有宽让所有的人,把地方让给别人,容忍所有的人,你才能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他想说明,拥有良好的德性能够给予自己的好,从而影响这个社会中的个体。社会群体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只有所有人都好了,个体才会更好。他在提及犬儒主义者的时候:“看看我吧,宙斯把我派下来就是让我做个榜样给你瞧瞧的。我既没有财产也没有房子,既没有妻子也没有孩子,既没有床也没有衣服和家具;可是你们瞧瞧我有多么健康,你们可以仔细检查检查我,看看我是不是心灵平静,毫无烦扰。你们听听我吃的是什么药,我是怎么病愈的。”
哲学不是装潢和谈资,是为自己而学。对心口不一的人,爱比克泰德批评的最为尖锐,他说,你既然会三段论,为什么总是还心烦意乱,你说的道德格言和教训一点用也没有,你是在给谁说,是讲给别人听,别人去用吗?
告诉他人我喜欢斯多葛哲学,更多的是应该用平静的行为举止,持续的工作努力,为他人和团体的贡献而让他人认可。幸福应该来自于一种自我的认可,这种自洽是比较得到的,而不是单纯的说出来,而来自展现。
不能够自然地思考,自洽自己的思想,不能够自律自足,你能够走向自由,走向幸福吗?做榜样,你可以证明:“什么样的人,是符合哲学道义的人,就要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对神明要心存敬畏,对朋友要仁爱。人生苦短,我们在尘世的生命只有这唯一的收获虔诚的性格与仁爱的行为。”
三、敢于接受命运挑战
获得高贵需要斗争。对于斯多葛哲学家,生命优先序列有结论,面对考验时候就一分钟都不会犹豫。“全然不要谈论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品质,而是成为这样的人。”他们认为,当你在思考的时候,别人问你想什么,立刻能坦率地说出想法,这样的人才是值得尊敬,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高尚的人。
没有不经斗争得到的好东西,可是,道德修养面对野蛮无知有力吗?十字军东征高举宗教旗帜,屠杀异教徒,各崛起大国征服世界殖民地,能证明道德力量?《平凡的世界》中,用石灰对井水消毒的高中生,受到村民的嘲笑,在无知面前抱头鼠窜,“愚昧很快打败了科学”。现实生活,人追求道德完美的同时,不应该忘记了斗争,除了你自己,不要指望谁能时时刻刻地照顾你。
塞涅卡说:“可是很多严酷的事情确实降临在我们头上,既可怕又难以忍受。由于我无法将你从它们的路上拽开,所以我就武装你的心灵去跟它们搏斗:勇敢地忍受。这便是你有可能胜过神的地方:神无需遭罪受苦,而你则战胜了艰难困苦。鄙视贫穷吧:谁穷也穷不到,自己生下来时那样的程度。”
人生下自信从容,好奇的看着这个世界,当意识到一切都依赖自己的努力,就开始寻求成长的机会,持续的和外界沟通,与困难障碍斗争,在短暂的生命中,通过努力得到自己目标。高贵体现在理解了世界的法则,但是没有屈服。
曾有人因为腿瘸,询问爱比克泰德为什么世界这样不公平,他的回答是:“难道你因为这而准备起诉宙斯吗?”爱比克泰德自己也是一个瘸腿的人,他曾经历过奴隶时光。正如仙人球可能成为蚂蚁无可逾越的障碍一样,以为善良就能够逃避一切,会让它变得廉价。仅仅拥有善良,就准备因为财富不够多、能力不够强而责备造物主吗?
最为可怕的是过于眷恋生命的美好,让人失去了对有意义和价值的目标的追寻。但凡有此刻安好,就应审视自我,来到这个世间,我们试图提升和完善那些美好,是否真的实现,因为人的离开迅疾如闪电。
塞涅卡说:“灵魂并未藏于深深的凹处,无需用刀就可以将其连根拔除;不见得非要扎得很深,才能伤到要害部位。因为这个眨眼间就完事的事情,你居然怕了这么久!”难道因为是你,或者某人是一个好人,就需要改变这个途径吗?你确定恶人的死亡不是从堕落的那一刻开始的吗?
追求拥有完善人格。命运即使无法改变,但应该努力做出最优选择,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好人需要经受淬炼才能够坚强起来,如同风吹雨打让树木根系更发达。为了培养完整无畏的勇气,豁达的智慧,还有对正义和节制的理解,自然用经历打造健全的人格。在斯多葛哲学家看来,“烈火炼真金,患难出英雄。一睹贤德之士必须攀登的高峰,你就明白修行之路定然是险象环生。”
四、热切追寻你的所爱
从小到大,你被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我想,其中之一应该是“你长大想做什么?”它如影随形,深入骨髓,随时跳出来,让人夜不能寐。
最大驱动来自自我。“我在人世的日子会留下印记,万代光阴飞逝无法抹去,我在这样的预感中欣喜无比,这是我人生中最崇高的瞬即。”这是《浮士德》中的话语。歌德将一个永不满足、不断自我扩张的超人,污水中翻滚却不忘仰望天庭的人格分裂者,描绘的栩栩如生。他用灵魂与魔鬼作交易,以换取二十四年上天入地、随心所欲的奇幻经历,犯了离弃上帝的叛逆之罪。他得到认知体验,也受到了责罚,然而,这没有让人引以为戒,在今天信仰崩颓的后现代,兜售“没有灵魂”的买空卖空的买卖,大有人在。
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包含多种涵义:一是社会角色完成。如成为作家、建筑师、经济学家,或教授等。二是人生意义实现。人不停的奔跑,企图找到独一无二的能力,证明自己能够成为超人。很多电影表现,即便是一头猪,也应该会飞。然而,并非总能够心想事成,前行道路上充满障碍,即便没有徒刑、流放,没有屠杀和监禁,依然有着各种壁垒,人与人的陷阱,让你陷入到焦虑,进入到无效努力循环之中。
会衍生出更多问题。如工作成就感和家庭幸福感认识一致吗?应该孜孜不倦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获得更多财富和经验吗?和不同原则的人一起共事,如何做到这一点?必须理解这些,否则一定会歧路亡羊。思考问题,可以归结为对人性的思考,对知识和德性的追寻。因为,没有正确选择的人,如同没有方向的人,没有哪条路是正确的,无法得到安宁。
有人曾说,苏格拉底凭着自知无知,不断地和人吵架讨论,接受罗马元老院不公正的审判,就能成为伟大的哲人?这就是他最大的成就?苏格拉底的成就,最大的应该是“认识自己”。人的本分在此,不在外物,探求生活和心灵善的本原,才是哲学关注和悉心研究的主要问题。
他把善恶问题提到哲学的地位,发展了一种对话法,即辩证法,或辩证的逻辑推理方法。用这种理性的方法,对人们的各种意见进行检验,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确实是无知,推动希腊哲学踏上寻求真和善的漫漫旅途。
他提出了美德是不是知识这个问题?这成为无数人思考的问题。罗马时代的爱比克泰德,将真和善统一于实践,认为德性即幸福。在顺应自然、追求理性指导下,人能够实现自洽、自律、自足和自由。具有完善的知识和德性,这样的人就是幸福的人。他们鼓励个人完善自身,通过持续训练,建立全然自由高贵形象。
爱比克泰德说:“我们做不了宙斯之子,可是,难道就没有能力这样思想吗?”不躲避,不妥协,持续展示自我,践行所学的知识,这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真正自由人的形象。
有人说,斯多葛哲学家强调宿命,强调自我满足,对自我成就持消极态度。然而,可以看见,塞涅卡作为哲学家、剧作家、投资家和政治顾问,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墨索尼亚斯·鲁弗斯和爱比克泰德成功地经营过学校,马可·奥勒留则治理着罗马帝国,他们勤奋思考,不断完善着斯多葛的理论,积极践行。这说明,斯多葛哲学不仅教导满足已有,也劝告要追寻,努力奋斗。
但对待名利,他们建议我们将孜孜以求的热情之心忘掉。马可·奥勒留说:“积极于身后功名的人忘了,那些记得他们的人不久也会死,接着轮到在那之后的人们,知道关于他们的记忆犹如烛火,从一个传到下一个,忽明忽暗,终至熄灭。”
比克泰德在《论说集》开头就指出:“有的东西是在我们权能之内的,而有的则不在其内,在我们权能之内的,是理性、驱动力、好恶的意欲等等,一句话,我们自己的行为所能达到的一切。不在我们权能之内的,是身体、财产、名望、官职等等,一句话,我们的行为所不能达到的东西。”但是,人追求的事物,比如健康和财富,这是自然的活动,就像逃避损害身体的事物一样,诸如疾病、贫穷,这些都会伤害我们自身。培育人的理性是使人成为好人的最好方式,在实践中增加对生活的理解。
美德让人成为天使。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只有少数幸运儿才能获得,要满足系列前提条件,符合条件寥寥无几。犬儒主义则认为亚里士多德太矫情,确定前提毫无必要,第欧根尼像狗一样的生活,可是他一样很幸福。
斯多葛哲学在两者之间,认为健康、财富、教育和美貌是可取的无关紧要之物,对立面则是不可取的无关紧要之物。也就是说,一切都不能妨碍追寻你的品质,只要保持正直,尽管勇往直前,你可以规避痛苦,体验生命中的快乐。
人和人差距很小,积累产生量变的效果。即便如此,也不应因为差距沮丧,放弃了对自我德性的培养。能否成为两院院士、诺奖获得者、部委委员等,这不是人经过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结果,这会让人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吗?爱比克泰德是一个奴隶,获得自由,通过教学抚慰无数人心。马可·奥勒留身在王位,四处征战,功业无数,最大成就是十二篇《沉思录》。
热切追求你想要的。斯多葛哲学不会阻碍人追寻生活中的美好愿望,比如,你想要一双很好跑步鞋,想穿上漂亮温暖的大鹅,参加某个舞会表演才艺成为主角,努力赚钱,让你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我看来,不应该担心斯多葛哲学对此排斥,只要你再深入地思考,会发现冷静下面,有着发自内心的热情,对人类、对生活的真切热爱,以及对虚伪、欺骗、无知深刻的痛恨。至于物质条件,以及情感上的满足,只要不妨碍你的德性,只要在自然的基础之上,持续追求着自洽、自足、自律和自由,追求幸福理所当然,无可指摘。
爱比克泰德说过:“我们的自然本性就是要因为这些东西而愉悦,就像一个臣仆为自己的主人服务一样,这样就可以激发我们的热情,从而在做到所有的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可以做到合乎本性。”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参与公共事务,结婚生子,敬畏神灵,孝敬父母,或着一句话,我们有时候希望得到的一些东西,有时候希望回避的一些东西,有时候让自己有不采取行动的驱动,而且,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要符合自然的本性。”
“理性的动物天性,除非他能对所处的群体有所贡献,否则就无法从中受益。事实证明,做任何事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并非不合群的表现。”在他看来,人类最基本的特性是社会性,没有他人的帮助,我们将无法存在,为国家组织服务的时候,实际在让自己受益。
很多人离群索居,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如纳博科夫,他这一生最为厌恶的就是参与各种俱乐部和团体,没有什么教条或者派别对他产生任何影响,没有比政治小说和具有社会意图的文学更让他讨厌的了。钱钟书先生,很少参与社会活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对他人即地狱的诠释说明。
对于斯多葛哲学来说,这不矛盾。人可以在保持自我宁静的基础之上,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促进社会的福祉。只要是拥有美德,一切成就都已经实现了,至于其他,是附属品。
**五、用技艺证明你自己****
斯多葛哲学家认为,哲学是具有治疗功效的生活技艺。
德性也是一种技艺。人们常认为技艺是才艺,是斜杠之后的标注,显然,这是不完备的定义。对于技艺,芝诺将其定义为:“为了生活中的某个有益的目标,通过时间而形成的系统性的理解的集合。”克里安特更简洁:“一种有方法地获得一切事物的质性。”
克律西波斯修正为:“一种运用印象的有方法地推进的质性。”定义突出了系统的认识、有方法行动和有实际效用的结果。在他们看来,修身和训练的规范性标准是理性——是理性促使作为理性存在的人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意义上的认知和理解构成了技艺的原始质料。技艺是一种质性,有程度之分,如医术的高低。而德性作为知识,则没有高低。
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多种技艺展示自己,只要你能够专注,你的坚持,你的付出,能够让人看到你的德性。
认知与行动要一致。技艺最本源的词是“知道”,即知道做什么和为什么做,因而必须以知识为根基。一个根本性的原因还在于,技艺所需要的知识不是柏拉图式的理性知识,而是一种关于自然及秩序的面向实践生活的知识。正是基于对人的实践生活的兴趣,斯多葛将知识和实践理智共同运用于实践推理,并将后者一并称之为技艺。
他们将技艺的事实与实践的推理的过程进行类比:明智的人,有在任何生活情境下的对于善与恶的洞见。如果你是一个熟练的技工,或者有智慧的人,那么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感觉和行动等方面都能作出适当的反应,一切都做的很好,表现出有德性或行动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无论学习某项技能的早晚,只要企图心建立,开始第一步,事情就迎刃而解。当然,有波折有痛苦,但坚信自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找到相互鼓励的同路人,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塞涅卡谈到自我认知,认为最大障碍就是我们自己: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自己想去的地方,却无法下定决心踏上旅程。
他还坚持一个观点,即对人类社会关系存在维度的坚持:“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像石拱,如果不相互支撑,就会坍塌。”树立企图心,认真地思考自己行动的步骤,以一种有效的社交方式同他人建立联系是人们面临的挑战。知识和美德就是在这些思考和行动中培养起来。
追求人生幸福技艺。在他们看来,各种知识的形式是一种德性,技艺可以用来描绘这种用来作为知识的德性特质和优点。生活的目标和德性的目的,就在于与自然相一致,所以他们说,德性是一种追求幸福的生活技艺。即德性也是需要持续学习、练习,并经历实践检验。
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需要”和“追求的驱动力”。德性的学习者必须明白行动后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情境之中,作出正确的决定,将新的实践知识运用于自我。一个有德性的人,对同一和证明其决定是否合理的原则,总是有一致清楚的把握。如果将德性定义为一种知识和技艺,那不仅坚持了德性的可教、可学、可习,同时还坚持了行动的可正确性、可精确性,同时将技艺和逻各斯密切联系了起来。
作为德性的技艺,表明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表征系统地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意志和倾向,意味着需要在生活中通过训练而显示自身。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的意思就是:“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却不能身体力行,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事情。”这和斯多葛哲学的技艺知识的实践理论意思相近,都是实践应用,逐渐完善的涵义。
最后,总结。人的自强,就是持续追求进步,拓展知识。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强大自身,确保能应对生活的严峻考验,承担起重大的责任。
有五个建议:树立学习的榜样。可以学习斯多葛哲学家或其他伟人,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牢记榜样并非完人,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出现让偶像跌落神坛的情况,但是你要记住,你只是尊重和热爱偶像的某些品质。
扮演好份内角色。思考自己的死亡,把一切想成为向大自然借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忘掉名利,排除非必要的事物。
锻炼坚韧的身心。主动接受各种身体和精神的锻炼,忍耐是让你成为真正强者的关键。忍耐是不失去你尊严的忍耐,忍耐是为了成为强者,而不是变成一事无成的懦夫。
把逆境当训练场。阻力就是助力,生活、工作的苦难,都是你必然要面对的磨砺,只有经历过这些,人的心智才能够逐渐成熟起来,变得更加理性。
自愿去接受挑战。人生本来就充满挑战,“最不幸的人就是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过不幸的人。”
珍惜生活中你每次可以锤炼美德的契机,尤其是遇到一些大的困难,不要畏惧,勇敢向前,有所犹豫的时候,尤其要提醒自己。
爱比克泰德《手册》:“既然这样,你就给他们做一个榜样,让他们看看自己,哲学到底能够造就一个什么样的人,别说空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