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玢棻收藏艺海
古玉“钙化”的四类原因及其本质!

古玉“钙化”的四类原因及其本质!

作者: 玢芬美藏 | 来源:发表于2017-04-02 10:33 被阅读191次
    美好的白玉“问道禅思”

    收藏家马未都曾说,玩古玉不玩鸡骨白不算高手!我想在后面加一句,玩鸡骨白却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不算高高手!的确如此啊,美好的古玉如何变成“白骨精”式的鸡骨白,没有火眼金睛,一般人委实难以看穿个中情趣与真谛!!

    2011年拍卖价过亿的玻璃种翡翠原石 盈时拍卖公司

    其实,很多古玉的一生,象世间万物一样,有一个循环,经历了从璞石、璞玉、去皮、切割、雕刻、打磨、成型、抛光、把玩、到入土、钙化变成鸡骨白,严重的再次璞玉、璞石化,甚至粉末化,经历极其丰富,而其中的钙化过程,又极富传奇!概括来说,基本有以下几种原因,即地热,火煨,自然风化,酸蚀,石灰石沁蚀,受沁后钙化,饭渗等等。

    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类  地热与火煨

    地热容易理解,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地方土壤环境温度高些,而古人墓葬有时也会在墓室内燃烧火把,谓之“长明灯”,引导人上天堂,造成局部墓葬环境温度较高,故而导致埋藏的玉器因受热而逐渐钙化。

    玉器表面有明显因地热或火煨产生的细微绺纹 玉器表面有明显因地热或火煨产生的细微绺纹

    但为什么不叫火烧而叫火煨?火烧是火苗直接接触到受热物体,火煨则不同,是热量通过受热气体或物质传播而导致其他物体受热,火苗并没有直接接触到受热物体。为什么要分得这么清楚?这是因为,玉石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直接接触火苗会导致玉石如鱼鳞一样一片片脱落!只有间接的火煨,才能让玉器表面产生裂纹而不脱落!因此长期以来说火烧导致钙化的火烧玉,是错误的,是习惯性以讹传讹的误识。笔者也是做过多次试验,才对此有了深刻认识!

    第二类   酸蚀与石灰碱蚀

    土壤是有酸碱性的,这很多人都知道,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会对玉器表面产生酸蚀作用,玉器结构密度越疏松越低的地方酸蚀得越严重,良渚文化古玉器的钙化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杨伯达先生便认为环太湖地区土壤中含有轻微HF酸,是导致良渚文化出土古玉器“鸡骨白”现象较为严重的“罪魁祸首”。

    延着玉器结构疏松处钙化呈树根和蚁脚状 酸碱腐蚀很明显

    另外,古代墓葬时会在周围铺洒石灰石以防止埋藏物被腐蚀,其实石灰石遇水会形成石灰碱,同时释放热量,碱与酸一样,也会对玉器造成侵蚀钙化,因此石灰石沁蚀也可称为石灰碱蚀。但这种情况下,玉器一般就会被侵蚀得厉害得多,往往玉肌里也会沁入石灰沁。

    石灰遇水释放热量,一边使玉器钙化,一边顺着玉器结构疏松处沁入玉器内部

    第三类   饭渗与受沁钙化

    古玉器中的饭渗,是指玉器本身材质中因受到破坏导致结构较为松散,呈现为棉絮状或稀饭颗粒状的部分。因为玉器本身这部分的密度较低,因此就很容易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比如受热或受沁而发生钙化现象。

    可以清晰地看到古玉钙化的表面深处,连绵存在着玉材本身的饭渗

    第四类   自然风化

    自然风化,顾名思义,就是天干物燥,风沙侵蚀导致古玉的钙化现象。与南方温暖湿润的土壤环境不同,北方气候干燥,风沙多。因此古玉也呈现出不同的钙化现象,这就以红山玉器为典型代表。

    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 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

    红山文化玉器钙化现象常伴随表面浅层绺裂甚至橘皮纹,而且钙化得比较全面,往往是古玉表面全部或大部被钙化,当然是拜风沙所赐,这也是和南方良渚文化古玉很多呈现树根状钙化现象的不同处。

    以上讲了古玉如何被周围环境钙化成“鸡骨白”现象的四类形成原因,钙化是过程,“鸡骨白”是结果,如果结合玉器埋入土中造成的土沁与人们盘玩造成的包浆等等原因,“鸡骨白”又会转变成“象牙白”之类,个中变化也是挺有趣的。

    事实上,“钙化”现象不仅仅体现在古玉上,也体现在古瓷上。由于古瓷底部接触地表较多,各种对古玉起钙化作用的因素也会发生在古瓷上!

    瓷器底部的钙化也常常伴随着黄色土沁! 这是石灰碱造成的钙化,伴随着石灰沁与土沁!

    当然,经历了千百年甚至万千年钙化,无论是古玉还是古瓷,因环境的复杂多变,其形成原因可能都是复杂多样的,虽然基本因素就是以上几种,但具体到某件器物上,一定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具体分析综合研判了!

    由上可见,造成古玉或古瓷钙化的原因多种,钙化后的表现形态也多样,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笔者经过分析认为,正是古玉与古瓷中材料分子结晶水的失去,导致了钙化现象!无论是地热,火煨,酸碱侵蚀,受沁还是自然风化,这些因素恰恰都能造成玉石中结晶水的丢失。那么如果把钙化后的古玉再浸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呢?笔者曾经有一个严重钙化的玉瓶,其被做试验前后玉质变化如下图:

    试验前玉瓶状态 试验前玉瓶状态细部 试验后玉瓶状态 在清水中浸润半年后的玉瓶细部 在清水中浸润半年后的玉瓶细部

    被水浸润半年后的玉瓶,明显更白润了,古玉的沁色淡了许多,玉瓶的白玉质地也更显露出来了!价值自然就更高了!

    看到这里,或许有朋友会问:那古玉的盘玩变色,是不是和这有关呢?我想说,确实,确实和这有关,尤其是受沁后钙化,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当然,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有的古玉可以去盘玩,有的就不应该盘玩,保持它出土时原有的状态最好!而类似于这种钙化的把玩玉件盘起来倒是很有趣的。

    所以对于古玉,也是且玩且珍惜吧!!谢谢!!

    (说明:为了表达得更实在,看得更真切,笔者用自己手机拍摄了部分藏品,也有部分图片是还图!拍照水平有限,请理解!)

    转载请戳: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2491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玉“钙化”的四类原因及其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xg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