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玢棻收藏立羽说画立羽美术馆
穷死的梵高:为何我们会对一个失败者的画如此着迷?

穷死的梵高:为何我们会对一个失败者的画如此着迷?

作者: 立羽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20:37 被阅读256次

前几天偶然翻到一幅梵高的自画像。说实话,看到这张画的时候心里有点犯怵:他的敏感、偏激、绝望、穷困潦倒、可怕的孤独,那么真实,让人一眼望去禁不住激灵打个冷颤。就好像一头野兽,低声咆哮着我们不懂的东西。

这样一个孤傲的人,一生中有以下标签:

精神失常
相貌怪异
一生全靠他弟弟提奥供养
与妓女厮混
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嫁给他
一辈子只卖出了一张画
37岁,在穷困潦倒中自杀

一个失败者、怪人、穷鬼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失败者却成为了市场的宠儿。翻开时下任何一部美术史书籍,梵高必定是无法绕开的艺术家之一,他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这个生前只卖出一幅作品的艺术家如今在市场上屡创高价,《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广为人知的珍贵艺术品行列。他的故事被写成书、拍成电影,画作在全世界巡回展出,被制成各种衍生品,成为了当下最受热捧的文化符号之一。

为何我们会对一个失败者如此着迷?

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年-1890年),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这位荷兰人在他37年的短暂的生命旅程中共完成了两千多件艺术品,其中包括860幅油画,1300多幅水彩画、素描和版画。

即便如此多产,在19世纪的法国,梵高仍是无法进入当时巴黎的主流艺术家名录的。他的画作简单直接、甚至带点粗鄙。有些画作直接将颜料挤在画布上涂抹,这种绘画方式被认为缺乏欧洲文艺复兴作品的优雅气息,被当时的主流批评家贴上“技法粗劣”、“不堪入目”的标签。

每一个癫狂的灵魂中都有一个被误解的、令人畏惧的天才。梵高的热情仿佛一块烧红的烙铁,他的画是用他的生命,用他的激情来着色。在他眼中,所有世俗规则都不值一提,他只为了自己而画画。虽然困窘,梵高从来没有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取悦公众,他的能量仿佛一座火山在你面前訇然喷发,将你的心攫住,与之共舞、共燃,别无选择。

在他的绘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使他的星空、麦田、柏树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

他在给他弟弟的信中写道: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将不再眷恋人间。

他没有办法逃避生活已为之准备的斗争,也没有办法躲避精神的错乱。丢弃了优雅,丢弃了理性,他以生命为赌注作画,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阴惨的真实如暗夜的蝙蝠扑楞楞,精神的迷乱与压抑如暴风骤风般挟带着哨音呼啸而至。

梵高至真的个人经历赋予了作品悲剧性,甚至是神圣感。他贫困潦倒的生活和他璀璨夺目的作品之间的强烈反差令很多人着迷。人们把他当成小说的主人公,已然超越了艺术领域。

面对梵高,为什么我们诚惶诚恐、热泪盈眶?

会被梵高打动的人,我们也许也会处在忧郁和焦虑中,不被人理解、喜欢独处,不善交友,有时敏感,容易消沉。梵高使我们相信,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快乐。梵高是我们每一个挣扎着、渴望释放的灵魂的缩影。

梵高是一团火。他告诉我们,生命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要永远美丽、幸福、快乐,他在欺骗自己也在欺骗你。当有一天你站在镜子前看见自己不加修饰的脸庞、日益增多的皱纹,逐渐变形的自己,你是否可以完全的接纳、坚定的不闪躲?说道:没错那个镜子里丑陋的人是我,那个善良的人也是我。

人间也是炼狱,就算了解了世界的残忍依然能温柔对待,绽放自己的灿烂,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生活在某些意义上才真正开始。

我们欣赏他,谈论他。这洋溢在画布上的天才。将自己熔铸于画布求共燃的肉体的糊焦。我们在火光中看到了自己。

它们沸腾了我们心底最冰硬的一角,如那灿烂的向日葵,在画布上永远地定格。

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以及对爱情毫无理由的相信,走的上气不接下气。我结结巴巴的对他说:你叫什么名字。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后来,有了一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穷死的梵高:为何我们会对一个失败者的画如此着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hn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