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人生的境遇与岁月的积淀后,还有时间静下来,既沉浸其中,又跳出来,进行近距离的、更高层面的追问和思考,这是我阅读当年写的文章的简单想法,也是我把当年文章再发表于简书的原因。我曾经读到过巴金亲笔为赵丽宏题写的留言:“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我们在没有东西可写的时候,就写自己最熟悉的,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感受最深的吧。
今天的记忆是当年我们一起学习汽车驾驶的三个人,分别是顾建国、韩翔和我,小汪是谁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记不清是因为不熟悉、也是因为当时就没有进一步了解,感受也不深吧。文章的标题“文明的层次”,并不是很准确,只是写了出租车司机、市长不按城市工作规律办事、驾校工作人员,都是文明层次低的人,没有文明层次高的人作为对比。
附录
标题:文明的层次
原创于人民网强国博客: 2006-07-12 08:59:48
昨天下午,我们三人冒着毒烈的太阳,去淮阴工学院驾驶员培训学校报名。路上还好,有空调,不热。一下车,一股热浪拍面而来,打在脸上,很好的桑那按摩运动。因H还没到,我们找到一颗小小的榛树下,总算有点凉意。遥想十年前,高大的雪松,心理不觉颇多感慨。城市规划何时才能不按长官意识行事。好好的雪松,市长一声令下,统统搬家,取而代之以不遮阳的榛树。
小汪同志很热心,帮我们交钱,忙前忙后。我们感谢她。还得到黄河驾校报名。好不容易拦了一量出租车,签了字,检查了色盲情况,我们以为大事告捷,却被告之还得回去报名。都市场经济时代,服务一点也不人性化。行政大楼都相对集中,让你一次办完事,这里还要我们来回跑。
签字、签字之后,拿到两本书,打的回来。我晕车,每次上车总和驾驶员打招呼,效果还不错。每次司机都会抱怨,行人不懂交通规则,或不遵守交通规则。都认为,素质提高还得化大精力。在附小门前,一位时髦女郎,推着自行车,直冲道口,司机非常生气。我说了句,国外,车子总是让行人先走。他强调,那是在人行道上。到家后,车子计表器显示10.50元,同样距离,去的时候是9.5元,足足多了1元。还谈什么素质?我无语。许多人,对人严,对己松,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