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我觉得《北京女子图鉴》里面的打拼路径也一点不夸张,北京可以包容很多梦想,只要你的想法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都是值得被尊重的,甚至可以用来卖钱。
但很多数据和街头采访都表明,北京存钱太难了,特别是针对我们90后这一代,想要存点钱,就比登天难。
是因为北京房租贵,的确北京房租太贵,海淀五环边上随便一个单间都要3000以上,还算普通的。是因为北京物价高,的确出去两个人一顿火锅,没有低于200的。那自己做饭,总不贵了,北京刚开春的时候,一个番茄大概花你5块钱,一把蔬菜大概花你6块钱。
是啊,北京太贵了,所有的人都在这里拼命的活着,加班,熬夜,挣钱!交了房租,除了生活费,女孩买买衣服,用用护肤品,男孩养养女朋友就没什么存款了。
所以北京容纳不下我们的肉体,写到这里,我要开始来点励志的例子了。
一个90后蚁族一年存12万的故事。
朋友西,90后,坐标朝阳,职业,售前技术,月入1.4万。
想举朋友的例子,是因为她让我看到一个平凡女孩北漂的苦与乐,最重要的是她太能存钱了。
西来北京三年了,当初不满父母安排考老师,自己贷款两万去学习计算机,在北京学习的下半年,选择留在北京挣钱还贷款。
第一年工资6000,租朝阳五环边上的居民公寓,一个月1000,扣除生活费和其他,一个月还能存2000。
西住的居民公寓,一住就是三年问她为什么不租单间,她觉得贵还要和别人用厨房,很不方便。她认为这附近的居民公寓不仅接地气,还很便宜,物价便宜,果然城里一斤橘子八块,这里只需要4块,一碗面条随便就是15,这里只需要7块还给你加个鸡蛋,能吃得特别饱。
公寓门口外的大街,容纳了北京最底层的人,工地上的,本土的,家庭一般的北漂西门口大街的老板都很热情,知道北漂的不容易,每次看到下班回来很晚的小姑娘,小伙还会多给添点肉。
西说谁不想住好房子,可是这样的地方自己也可以收拾的干净整洁,还能吃的好,再她还完贷款后,大概一年的时间就跳槽了,工资直接涨到1.1万。她还是选择留在这里,衣服她仍然淘宝小店挑选品质好的,平时家里需要家居用品就买二手,能省不少钱。每次出门能走路就不会打车,她说不仅能省钱,重要的还是能锻炼身体。
西对北京这种浮躁的消费环境一点都不感兴趣,她也刷抖音,但只学做饭和与工作有关的小技巧,从来不会被什么美食必打卡所诱惑,她小小的出租屋里,能做出寿司,蛋糕,火锅。每天坚持带饭,即使地铁再挤,她说不想吃外卖,把自己的身体吃坏。
陪伴西三年的大黄狗,无论下班多晚,早晨多,它都在门口,让人很有安全感说了这么多,西其实根本没什么消费,她不买精致的口红,和国外海淘的护肤品,用的都是性价比国货,不仅适合她还不贵,她也不打卡什么奶茶,火锅店,因为周末她可以做很多拿手的好菜。
所以一个月1.1万的工资,房租涨了500,她仍然可以存8000左右。
直到今年西跳槽又涨到了1.4万,加上之前的存款,她在老家省城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公寓。26岁的她,一个月房贷还1000多,看得见的工作上升,身上存款的满满安全感,就差一个男朋友。
之前她也谈过一个男朋友,那个男生去了上海。最终两个人没有缘分。西觉得自己在30岁之前可能会离开北京,去省城发展,攒够了经验,那个时候公寓钱也还得差不多,自己也会有存款,感觉属于自己的生活仿佛尘埃落定。
这种房子只能放一张床,却让刚来北京的小伙伴有睡觉的地方像西一样的北漂还有很多,虽然不一定能定居北京,却完美的完成了自己想去远方的梦想,变得自立自强,最后也能有属于自己的安生立命之所,这就是所谓的踏踏实实吧,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踏实做好,问心无愧。
这样的房子虽然简陋,却也能遮风挡雨而不像西的,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群,迷失在繁华城市之中,被浮躁的社会营销氛围变得买买买。
这部分人也许就是大数据和街头采访存不了钱的人,他们拿着高工资,住着精致小公寓,新款口红必须买,抖音网红店必打卡,名牌包包必须要,不买就对不起自己,但自己的工作能力却跟不上,即使跟上了,到最后还是没有存款。
熬着最晚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说实话,那面膜真的没什么用,还不如多吃点水果蔬菜,多去公园跑跑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