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简友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所以,我们在练习写作时,理应互相切磋,共同成长,而不要互相吹捧,在浑浑噩噩中混日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跟大家一样,我也是一介布衣,那个日更第三名只不过是我在学习写作时,靠着坚轫不拔的毅力每天笔耕不辍混得来的,也不是什么名人名家的虚名,一旦我日更卡了壳,我就跟大家一样,都是平常的写作者,也很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没什么值得吹嘘的。我记得我以前写着写着时,平台可能因为我的日更没能同步没有关注到我,把我当时日更第四名的名头撤去了,后来我焦急地找到在夏威夷的好友安妮老师,通过她又找到平台里的一个大咖老师,得到她们的帮助,向上边反映(当时我不懂怎样得到平台的帮助和反馈自己的意见),才把我的名次还了回来。现在想来,在真诚感谢大咖老师之余,我觉得应该写出没有什么缺点和错误的作品,才是对她们最好的尊重,才不枉她们对我的真诚帮助,而改正写错别字的错误和尽量避免写错别字,也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我清醒地意识到,在用手写或者语音写文章时,难免会出现错别字。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写错别字,应该是匆匆太匆匆所致,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学养不够深厚造成的。像钱钟书和铁凝那些学识渊博的著名作家根本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当然,我说到这一点时,有人会认为我们就是自娱自乐的写作者,根本不能跟那些名人媲美,就更不用说不写错别字了。其实,错,正像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想当作家的作者也不是优秀作者,所以,我们要“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一定要在争取当作家的时候把文章写好,尽量少写或者不写错别字。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更时尽量写千把字左右的文章,写出有质量的文章,放慢速度,写的时候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写好后至少检查两遍;遇到模棱两可的词语,要注意去向度娘请教,她会告诉你正确答案的。
另外,我们在平时阅读时,还是要注意经常摘录字词句,就像我上中学时语文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样。我上中学时有两个语文老师对我的写作很有帮助,说白了,就是他们在板书时反映出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还是对我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的,他们非常漂亮的板书我牢牢地镌刻在心里,至今依然清晰如昨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现在,我在听到一个简友要注重在纸上画画写写以加深印象后,我觉得宛如醍醐灌顶,让我一下子就幡然醒悟了。我在欣赏我的老师刻在我心版上的书法作品时,也触类旁通地懂得了,要想不写或者少写错别字,我在平时阅读文章时,就要在纸上不断地书写摘录的优美字词和妙不可言的句子,也可以用手写的方式写到手机或者电脑里,这样真的能逐渐治愈写错别字的毛病。这是毋容置疑的,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思就是再好的记忆力,也不如勤动笔把事情或者文章的内容记下来。
这里面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张博,其实张博小时候很笨,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他天生记忆力差,前面学过的后面就忘了,因此他很笨。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他就笨鸟先飞,别人读一遍能记住,他就读两遍三遍乃至于n遍。坚持一段时间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老师让他把一篇要求背诵的文章背诵出来,他站在那里僵住了,他尽管读了很多遍,但就是不会背,老师大发雷霆,罚他把这篇文章从头至尾至少抄写十遍,第二天必须背出来,不然的话,就不要再来上学了。真是烂牛屎糊不上墙壁,朽木不可雕也,老师骂得他狗血淋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背不出书,他就会失去上学的机会了,形势逼人,他回家后就抄写,晚饭也没吃,一直抄写了二十遍,比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多写了十遍,然后他就趴在桌上睡着了。第二天,老师又叫他背,他自己都没想到,他站起来背得滚瓜烂熟。老师大为震惊,从此没再要求他不上学,而他也是逢读必抄,每篇课文都背得熟透透的,写文章也能得心应手。
所以,我们要向张博学习,勤动笔,我们一定能改正写错别字的错误,克服写错别字的缺点。今天我的这个东东并不是演讲,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拉拉扯扯,错误和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希望同志们不吝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