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北京延庆世园会开幕在即,这是时隔10年后中国又一次举办的A1级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建筑和园林设计两个方面都具有诸多亮点和看点。
延庆世园会地图
A 建筑设计类
中国馆
作为世园会核心的中国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担任总设计师。
它的主要特点有三:
其一,半环形场馆环山抱水
中国馆坐落于长城脚下妫水河畔,像一柄温润如玉的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之间。从外面看去,场馆古典精致的如意铜纹饰“栖”于飞檐翘起、借鉴斗拱、榫卯之法打造的金顶之上,再现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灵动神韵。
其二,再现返璞归真田园景色
中国馆主要展厅覆盖于梯田之下,梯田上的金色华盖笼罩着锦绣繁花,如一座巨大的温室棚簇拥怀抱。梯田之上大量种植白、黄、红、黑、紫等稃壳各色的谷物,运用雾喷、照明等技术,营造返璞归真的田园景色。
中国馆鸟瞰(摄影:李季)
其三,会后将实现再利用
中国馆是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展馆半覆盖在梯田之下,作为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态微循环。场馆利用地道风的理论实现新鲜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此外,中国馆的钢结构屋盖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光能吸收效率更高,可以更好地适应建筑的形态走势。
中国馆雨水利用(图片来源: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
中国馆地道风(图片来源: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
国际馆
国际馆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胡越主持设计。
国际馆包含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是园区内面积最大的场馆。地上两层的国际馆分为了南区和北区,两区以一段空中连廊衔接。馆顶簇拥着的94把“花伞”则是国际馆的最大亮点。以“花伞”为基本元素,94棵由钢柱和悬挑钢梁构成的“花伞”,在顶部的花瓣处互相连接,既对建筑起到支撑作用,又构成了如同“花海”般的屋顶。在国际馆每棵“花伞”的顶部,设置了融雪电缆,并在“花伞”柱内设有雨水管。部分“花伞”上还设置有光伏膜,使国际馆具备光伏发电、夜间照明等多种功能。
国际馆鸟瞰图(图片来源:官方网站)
国际馆(图片来源:官方网站)
植物馆
植物馆由URBANUS都市实践创始合伙人王辉主持设计。
植物馆建筑面积约8404平方米。有别于常见的透明温室式建筑,作为承载“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策展主题的2019北京世园会植物馆,被设计成一个隐藏在神秘面纱背后的仙境。这层面纱的灵感源于泥土,观众在园区入口就可以远远地看到一方土壤拔地而起,悬在半空,成为世园会一景;走到近处,这方升起的地平下方丛生的垂杆造就了极具魅力的等候空间,象征着植物的根系世界,让排队的观众仿佛潜入泥土的荫翳,从一个寻常看不到的特殊视角仰视地平,开启了一个透视植物智慧的缤纷之旅。
植物馆(图片来源:事务所网站)
植物馆剖面(图片来源:事务所网站)
生活体验馆
生活体验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十四设计研究室主任郑世伟担任主设计师。
生活体验馆总展览面积有9400平方米,由7个建筑单元组合而成,包括序厅、科普园艺展区、生活园艺展区、专题园艺展区4个部分。序厅展览面积680平方米,游人可顺着“之”字形园艺景观坡道可从一楼漫步至二楼,欣赏沿途不同主题植物。
生活体验馆鸟瞰夜景照片(摄影:李季)
妫汭剧场
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建设科技集团)组成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建筑师崔愷领衔的设计团队,承担了世园会中国馆、生活体验馆和妫汭剧场等重要场馆设计,其中妫汭剧场的设计负责人为中建院高级建筑设计师徐超。
妫汭剧场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是全国首个多色彩ETFE拼图膜结构建筑。其钢结构屋面是由26榀伞状排布的悬挑钢桁架支撑而成,在拉索钢绞线的张拉下呈现出“蝴蝶展翼”的造型。
妫汭剧场(图片来源:官方网站)
园艺小镇艺术馆和访客中心
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盟设计所主持设计。
园艺小镇-艺术馆(图片来源:事务所网站)
园艺小镇文创中心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兴钢工作室主持设计。
园艺小镇-文创中心
园艺小镇-文创中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