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塑料纸、锡箔纸,轻敲未开封一端,紧实的烟从纸盒子里凸出。抽出一根玉溪,点上,刻意深吸一口,嗅出了云南玉溪那独有一份烟土气,厚实、醇香,没有那么多热烈值得积奋呐喊,没有那么多悲伤值得流离婉转,简单却深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1979年10月,褚时健被任命为玉溪卷烟厂厂长的那一刻,便注定了,在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将与他有关。
正如作者周桦所言,一本几百页的传记,怎能记载得了褚时健丰盈的一生。
192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49年,参加云南武装边纵游击队;(21岁)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4岁)
1953年,任区长、区委书记;(25岁)
1955年,任玉溪地区行暑人事科长;(27岁)
1959年,被打成右派,在农场参加劳动改造;(31岁)
1963年,任华宁农场副厂长;(35岁)
1970年,任华宁糖厂厂长;(42岁)
1979年,任玉溪卷烟厂;(生产卷烟27.5万箱,税利9793.37万元)厂长(51岁)
1999年,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贪污受贿,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71岁)(1998年生产卷烟221万箱,税利204.56亿元,“红塔山”品牌价值386亿元,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002年,保外就医,承包2400亩荒山,种橙子;(74岁)
2012年,褚橙首次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84岁)
2014年,褚橙销售额1亿多,纯利润7071万元;(86岁)
2018年,担任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90岁)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在谷底反弹的高度。”——巴顿将军

最近几年,随着褚橙的兴起,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褚时健的消费潮,加之王石的大力推崇,成为了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而将其推到如此高度的,不仅在于他将名不见经传的玉溪卷烟厂做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红塔集团,更源于年入耄耋的东山再起。
褚时健已然成为了励志的代名词,“褚橙”更有励志橙的称谓,单看褚老的生平经历,也许觉得高不可攀,是常人无法经历的时代际遇和无法企及的个人能力,可在真正阅读时,不自然热血沸腾,鼓舞人心,而引发此种共鸣的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成绩的堆砌,而是他亲临实践,用行动做出的一步步改革和实践。
他是真正有信仰的人。
30岁被打成右派,在人生最黄金的岁月付诸颠沛流离和各种底层生活的挣扎。堂哥褚时俊告诉他:“要相信党。党的政策也是人在执行,出现偏差难免。要相信以后一定都会纠正过来的。”
“心放宽,要相信共产党。我们信任党十多年了,要一直相信。坚持就是胜利,你的问题肯定会解决的。”在农场,晚上没事干就自己琢磨事情,心想这个时代评价他做错了,那么就认错吧!谁的人生无措呢?
作为一名特殊行业的国企领导,需要具备的最大能力也许不是搞生产提高利润,而是协调、申请、周旋、权衡……
身边的亲友在他掌管玉溪卷烟厂时就常提醒:“为国企做事,小心是第一位,为什么太多人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因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的确不是简单地事,稍有差错或大意,极有可能为自己惹来大祸。”在体制内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褚时健怎会不知这番道理,可是他依旧顶着困难,冒着得罪各种利益集团的风险,为企业创收,因为他认为企业就是为了谋利润的,作为厂长的他,带动企业谋得利润,那就是在为党和国家做贡献。
被判决无期徒刑之后,褚时健放弃上诉,“既然是全国影响最大的经济案件,我觉得我上诉也没用,也没有任何意义。”
他毕竟是体制内浸润多年的人,是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当自己的想法和现行体制发生冲突时,他内心必然纠结,但他不会反抗,只会等待。
他是真正懂人心的人。
没有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奖惩制度,人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在糖厂时,尚未迎来改革开放,在吃“大锅饭”的年代,革命群众干好干坏一个样,但是他深知这样无法发挥个人积极性的,没有积极性,厂里就没有生产效率,无法产生收益,因此冒着随时被冠上“修正主义”帽子的风险,面对被批斗被打倒的风险,褚时健在糖厂内部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员工按劳取酬,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员工生活福利其实是搞好生产的前提和后续保证,这种实实在在的收益比做几个月的思想工作管用得多。安居才能乐业,刚到玉溪卷烟厂时,就为员工盖房子,任上工为职工改了5000多套房子,离开红塔集团是,账面上有28亿是专门用作员工住宿改善之用的。
最大的监督力量还是工作绩效必须和个人收入挂钩。在哀牢山上种橙子的年头,一次新平县县长开玩笑说“作业长们的收入比我还高嘛!”是的,拿着比县长还高的工资,果农们怎会没有工作的激情和动力呢。
他是真正做实事的人。


业务要过关,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你不懂技术光会管人不行。初到糖厂时,就找出糖厂亏损关键,从敲锅、改灶、改燃料开始,一下子提高了出糖率;在烟厂时,用3天半的时间修好了以前48天才能修好的锅炉;在果园时,种橙从头学起,样样自己翻书看,有时候半夜四五点想到果树就睡不着了,起来翻书查资料,第二天叫上司机去找专家。
一种闲不下来的生活状态,一种脚踏实地的做事方式,在纷繁缭乱的21世纪里,这位耄耋老人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人,脚踏实地,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