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快乐是人生之本,追逐快乐是人生的目标之一,毕竟谁活着也不是为了追求痛苦,虽然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免不了承受痛苦。
人生实苦,快乐就是那一点甜,哪怕只有一点,也是值得追求的。
所有人都在追逐快乐,可是你得到真正的快乐了吗?
关于快乐,李白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观点,这种及时行乐的观点曾被人诟病,但是细想一下,也不全错。
小时候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很多,可能是一根棒棒糖,一块巧克力,一件新衣服或者一个喜欢很久的玩具。那时候很容易快乐,而且可以快乐很久。
随着年龄增长,快乐就像秋冬的阳光一样越来越稀薄,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少。不顺心的工作,不省心的孩子,年老多病的父母……各种各样的烦恼堆积如山,让快乐越来越少。
这时候,如果有一点快乐的机会,难道不应该抓紧时间快乐吗?
也许只是因为一点小小的快乐,比如逛街时遇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恰好还在打折,那不应该赶紧买下来,趁着季节赶紧穿在身上?
或者阴雨多天后天气终于放晴了,趁着大晴天去公园里走走,看看这个季节还有哪些花在开,哪怕只是晒晒晴暖的阳光也算一种享受。
这样的快乐时光稍纵即逝,如果不抓住也许要等上很久或再也没有,趁着心情好就应该抓紧时机快乐,这样的及时行乐挺好的。
但是及时行乐有一个弊端,就是快乐来得快也去得快。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想要什么几乎唾手可得,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得到,但是快乐的程度比我们要差了很多。
像我孩子,隔三差五就要增加一个新玩具,但是快乐也仅限得到玩具那一会儿。
不像我们小时候,虽然要等待很久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许那件东西微不足道,但是愿望实现的那一刻快乐是成倍的,而且可以持续很久。
延迟满足,让快乐来得晚一点,人在等待的过程中期待越大,得到时候的快乐也越多。
除了及时行乐与延迟满足影响快乐的程度,快乐的种类层次也直接影响快乐的感受。
现在都提倡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很多人以为快乐就是放松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让孩子尽情玩乐。很多孩子也认同这种快乐,自觉将学习看做很苦的事情,将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
显然这是将快乐理解得狭隘了。其实快乐也有种类和层次之分。
最简单的快乐来自物质,比如口腹之欲、扮美之心,简而言之就是吃喝玩乐。这样的快乐属于最基础最低层次的快乐,最容易得到满足。
食色性也,吃喝玩乐是人的天性,几乎没有不喜欢吃喝玩乐的人但是人活着不能只有这种快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道德经》
古往今来,沉迷吃喝玩乐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已经享受到常人追求的快乐,还不满足,结果陷入了吃喝玩乐的泥淖,越陷越深。
譬如最近陷入丑闻的李某峰,还有之前深陷类似丑闻的李某迪、吴某凡等。
他们本来就拥有更多吃喝玩乐的资源,还是贪心不足,非要超越一般吃喝玩乐的等级,孰料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怪圈,像练武功的人走火入魔,最终失去多年积累的成功,变得一无所有。
物质的快乐是有限度的,到了一定程度就该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但是人对快乐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普通人追求一生的物质快乐很多人轻松就实现了,那么人们对快乐的更高追求该如何实现?
人生追求的除了物质快乐还有精神快乐,物质快乐到了一定程度如果可以转化为精神快乐,快乐还可以得到成倍增长。
精神的快乐得来并不容易,它常隐藏在别人看来很辛苦的事业中。
作为一个孩子,他的快乐可以来自自由自在的玩耍和琳琅满目的美食,也可以来自书山路上的寻幽探微,以及题海泛舟的快乐。
我们想象中的学霸生活可能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办公室老师曾谈起她的学霸儿子,有一天他拿着一本奥数找到妈妈,兴高采烈地对妈妈分享他的喜悦:“妈妈,我终于把这道题解出来了,用的什么什么方法……”
那种无法抑制的快乐,不亚于一个人得到梦寐以求的豪车,或者买到明星款限量版跑鞋。
作为一对学霸夫妇,居里夫妇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是在一间冬冷夏热的棚屋里度过的,虽然没有花前月下、烛光晚餐,却能享受到科学研究带给他们的狂喜和彼此并肩作战的默契。
相比物质带来快乐的容易消逝,精神带来的快乐更深厚更持久,甚至贯穿人的一生。
对快乐的追求与人的价值观密切相关,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你就享受什么样的快乐。
有些人仅仅物质快乐就满足了,有些人宁可不要物质也要追求精神快乐。
当然,最好能把物质快乐和精神快乐结合起来,以精神快乐为人生最高目标,但也不放弃偶尔的物质快乐。
就像享受写作和阅读带来的持久快乐,也享受美食和漂亮衣服偶尔带来的短暂快乐,如此搭配才感觉生活情趣盎然,快乐常在!
2022-9-24
网友评论